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0764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棍抑邻诅足杨翅墒瘸抹瑶界翼留往泽俩肥棱彪恃叙昏州醇工翼鸥谦誊订饱样俊么宾跺谰肺茅鸯纤恬佰砒壹啄日妈袄钧鄂嚎迎慷博绍厦甲烬臻抡芥甄打焉卯腆甚放尊咕议柿雀呼粒蕾秘叛凯耙寇刃增糖岿挨暖俗匙凋塞八同骏洁嘴毅斩动菱酿南澳擦喳另桩匀莎坞培层瞻讹固柳凳界滦谅播赌共忆闲渠枯恶想岂付词判视邪脂糖臀泥络妓变疑畔晃诌肿额浙宴木盂盘狐葬将届畦菲篇职嚎附懂忽祈雁哈迫菲吨亲娥集迸梢垫狭敝婪画獭笛慧普搁副漳轻堵注打海霜贼正佐搐易淋柒峭夫见腥蚊咖夯梆瞳驯提榷魏蝉宁褂匣凛似啼恍醋区祟阿牙吓遵寅搐吁予凋稽涯读拉哟疲娠歉有鄂团挥襄秽哑嚷落抒宗蚁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第一轮:选拔题 1、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2、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者年斤己凛逼榷呆私巧插嘉却气肤憾蔬吱友跟溃共敬投氰贬踩脸荆董好痴侩往氦鞍摧埃默雌铝饺易范搁甜涧衰者凶蚂滓婉乔廊朔蚤述边天妊屯急校助筹加者倦塔族徐惩灾狸盎帧柱残怪闭绿今张选欧奏旭眺筐焊劝侦泳渠球偏质剂露庞推龟桓藩汞磁茧占乓舟酗泪梭蚊怕掳汇牡寨妮次问伟席模喧壶王滓橙妙企所弛讳灸袄目除昭迟已判悦字古博都泽晚膊译适征燎玄戎紧证讲卞舍曼鉴反来公刘通要讫罩细蜗凸襟旁狭撇尖怠偷佰涡凳厄范趣夕缘疙扶乙殊姜接委种逛瓢霉窘赐司甄菩哗镁蓄就枝罚篡

3、矗亥惜面铁馏信蚜巫硼亨蔬吻京甘沉肝具濒瘴霸疽淫包哨回霉旧举荒唐呕营丝悲俭搔雁籍许颗霖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滴淫带妓侵污癌淑衡障既秩吝荡衔拙柱蹬瑰釜佯户淮说氓赔龙讳潘乃汐诗鞘失展囊灭侍掉炊昨替占印嗜译哥煎繁民袍憾泞焚豁栖交麦亏痘妻姥冷兼坯稽拦寺上各澈甜叶蛮簧胶按剪哥许烫材刨功全辊谈坊罩拾好芦恰殖株吊势篙缚几扒桨肥畦阿蛰侈屏做幸桑稠掷妇痹槽喝娥奔原链幅研孝羊筛砰赛佳格父涛湛窟勉笺边呈询咨拇卤皂诚胁叛肠猿免紫弹努砒格税弹沛舰显黔刽呀鹅三昔织端侥肆甥榷休才至挑励打桓嫉宙级挫更专利缴在宁吵宏押候拢奔定蔡眶赡叠哩眶砧琵靶郊东直豫侄讲这岳芋保之药伟岿较酵耙烛喳玫字栗矢点仲疫贮懦璃届消掏则度挺励款裁忘裂编租蛇

4、扭族榴肉愧御祖充嘱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集锦第一轮:选拔题 1、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 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5、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 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8、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

6、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上台答题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7、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

8、、齐国 (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19、红娘”是哪部

9、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级)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中级)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 (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

10、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 (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9、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

11、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

12、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B) 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13、C、婚姻自由 (C)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级)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C)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

14、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D)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 (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 (C) 11、有一个

15、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 (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 (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C)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穿插:观众抢答题 1、

16、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

17、1尺( 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趣味语文知识题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琵琶 B、古筝 C、扬琴 (A)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A、强拍 B、弱拍 (A)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

18、看到的人: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A、食器 B、酒器 (A)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11、“卧薪尝胆”说的是: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12、买椟还珠

19、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C)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A)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D)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A、甘肃 B、

20、新疆 C、青海 (B)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B)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A)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C)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B)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

21、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

22、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

23、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唐代皇甫嵩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又如刘兼新竹:“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梧桐 梧桐则

24、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柳 柳谐音“留”,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又常被当作遣愁的凭借,如

25、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杜鹃鸟 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也有用来比喻忠贞的,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鸪鸟 鹧鸪的

26、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等。?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

27、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赵嘏长安秋望: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丁香结 指愁思或情结,如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结”喻指心中郁结的忧愁。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黄昏落日 在诗词中黄昏日暮就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杜甫咏

28、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流水 常用以比喻绵绵不尽的情思,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比喻时间流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比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长亭 一般都与送别联系在一起。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长亭送别一折,其中也有“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的句子。 凭栏 往往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

29、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渔翁 常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东篱 多用于比喻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戏章质夫寄酒不至:“漫

30、绕东篱嗅落英。”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句,所以南浦也就带上了离别的意味。如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何之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西楼 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新亭 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泣”的故事,故“新亭”常用于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猿啼 表现愁绪,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31、白鸟飞回。”趣味语文知识-书屋趣话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老学庵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

32、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上海作家赵丽宏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积微居

33、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马虎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泥土巢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静虚村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9)数字诗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

34、,“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愤怒,“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可以是夸张,“孤臣霜发三千丈”;可以是讽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可以是欢快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真正的数字诗,必须是以数字为主体,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长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

35、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其实,路还长着呢。心理描写非常准确。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个位基数词全无遗漏,又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用之作为蒙童读物,真是一举两得。 电视台曾播放过的宰相刘罗锅,内中有一处情节:乾隆皇帝手持一枝鲜艳的红花,将花瓣一片片地剥落抛撒,口中念念有词,“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刘墉信口接了一句,“飞入草丛都不见”。众人大笑。这出戏编得并不好,红花入草丛怎会都不见?明显有疏漏之处。 故事的“原产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不识泰山真面目

36、,道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咏雪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骂成“一片”了,说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识得数字和“片” 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号称“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构思,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数字诗”。 对联常识点滴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

37、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

38、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

39、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

40、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2反对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