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77284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单元测验.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姓名班级一、选择题 (共 20 小题,每小题3.5 分,共 70 分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黄鼠的丰(富 )度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河水中有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米种植3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 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

2、体的总称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4近十几年来,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 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5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 (出生率死亡率)/时间 1 7 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第 4 年第 5 年第 6 年第 7 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种群数量呈曲线“ 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

3、 3 4 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6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 年早期被引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像。下列对1850年 前 种 群 数 量 增 长 方 式 的 判 断 及1850年 后 种 群 数 量 变 化 趋 势 理 解 分 析 正 确()。A “ S型”种群将超过K 值,因为在1850 年以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B “ J型”种群1850 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C “ S型”种群数量趋向灭绝,因为在1930 年出现了种群“爆炸”D “ J型”种群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因为种群大小每10 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1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

4、成了A 、 B、 C 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 a、b、c,( 见右图 )。下列对此图分析错误是()。A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 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 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 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8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 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 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9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 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

5、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 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10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如右图所示 )。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 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A 与丁种鸟和睦相处B 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D 与丁种鸟发生竞争11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

6、湿度等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 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 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213图为某一区域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7、其中表述正确()。A 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B 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 n 将呈现 “ J型”增长D db 时, M 与 N 种间竞争激烈1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A.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 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羊吃草属于捕食关系B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而发生竞争关系C水稻和稗草是寄生关系D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16.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

8、、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1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 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的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应处于稳定阶段D 海南岛的

9、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 值18.如图是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1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3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2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种群是构成群落

10、的单位B.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共同构成群落C. 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D. 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二、非选择题 (共 30 分 )21 (15 分 )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 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 _。(5)在以下

11、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A 地衣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22 (15 分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 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 (h)分为 5 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高度 /cmh 1010h3030h 100100300数量 /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2) 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3)研究表明, 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 关系。4答案:选择题: DBBCCBCACDCCDBCBDDDC填空题: 21.(1)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2) 有机酸土壤 (3) 草本植物阶段(4) 苔藓阶段苔藓阶段(5)AB22 (1) 样方法 柱形图如下图所示。(2)增长型(3)捕食和种间互助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