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080861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附加题文言断句与简答一、 (2017江苏名校高三十月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13 题。 (10 分)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 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 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3 处)(4分)答案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 /妙析奇致 /大畅玄风 /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

2、卒。2.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请写出竹林七贤中其他任意两人的名字。 (2 分 )答: _答案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王戎、阮咸3.为何向秀、郭象的两种庄子注本内容基本一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 分 )答: _答案 郭象见向秀注本未在世流传, 便窃为己用。 仅自注秋水至乐,改注马蹄,余篇修订文句。后来向秀释义副本出现,所以两种注本内容基本一致。【参考译文】当初,注释庄子的有几十家,但没有能挖掘出它的精神实质的。向秀在前人旧注之外重新解释庄子 ,分析精确玄妙,使玄学之风更为兴盛,只是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注解完,他就去世了。向秀的儿子这时还小,所以他的释义就散落了,但还有副本。

3、郭象此人,品性低下,但是才华出众,他看到向秀的释义没有流传于世,就剽窃来作为自己的注解,又自己注释了秋水至乐两篇,改注了马蹄一篇,其余各篇,只是把文句的点读确定罢了。后来向秀注解的副本也出现了,所以现今有向秀、郭象两人注的庄子 ,但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二、阅读材料,完成4 6 题。 (10 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 处 )(6 分 )答案 夫骚与史 /千古之至文也

4、 /其文之所以至者 /皆抗怀于三代之英 /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 /所遇皆穷 /固不能无感慨5.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2 分)答: _答案离骚史记6.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答: _1名校名 推荐答案骚与史 (或“屈原司马迁”)是文辞之宗。【参考译文】离骚和史记堪称千古以来最完美的文章,它们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的原因,都是 (作者的 )情怀直追夏商周三代的精英,并致力推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但他们的遭遇都很困厄,自然不会没有感慨。那些学问不专精又没有见识的人,还认为离骚与史记虽然讥刺毁谤君主, 并不妨碍它们被尊奉为文辞的宗师, ( 如此 )

5、离骚史记承载的大义怎么能够得到彰显,世道人心怎么才能得到端正呢?三、 阅读材料,完成79 题。 (10 分)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及张华论 韵 谓 士 衡 多 楚 文 赋 亦 称 知 楚 不 易 可 谓 衔灵 均 之 声 余 失 黄 钟 之 正 响 也 。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圆,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选自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7.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 处)(6 分)答案楚辞辞楚 /故讹韵实繁 /及张华论韵 /谓士衡多楚 /文赋亦称知楚不易/可谓衔灵均之声余 /失黄钟之正响也8. 写出文段中提到的文赋的作者,以及“灵均”的姓

6、名。(2 分 )答: _答案陆机 ( 或“陆士衡” ),屈原。9. 刘勰认为在用韵时需遵循怎样的法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 分 )答: _答案协调 ( 或“切合”,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此外,诗经的作者运用音韵,大都清楚准确。 楚辞用的是楚地的声音,所以错乱的声韵很多。 到西晋张华论韵, 曾说陆机作品中的楚音很多; 他的楚音正如 文赋中所说的 “不能改变 ” 。这就可说是屈原作品的余响,有失于雅正的声韵了。切合的声韵运用起来,势如圆形物体的转动,不协调的音韵运用起来,就比在圆孔中投方榫还困难,写作中能避免圆凿方榫,就不会出大的毛病了。四、阅读材料,完成1012 题。 (10 分 )滕

7、文公问曰: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 “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 焉凿斯 池 也 筑 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选自孟子 )10.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6 分)答案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 /则有一焉 /凿斯池也 /筑斯城也 /与民守之 /效死而民弗去11.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2 分 )答案 孟母三迁12.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2 分)答: _答案构筑工事 (自力更生 ),与民共守 (团结百姓 )2名校名 推荐【参考译文】滕文公问道: “滕国

8、是个小国, (夹) 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说: “ 谋划这个 (问题 ) 不是我力所能及的。 一定要 (我 )说,就 (只 )有一个 (办法 ) :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五、阅读材料,完成1315 题。 (10 分 )寄吴中曲论良是。“ 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 ,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 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选自汤显祖答吕姜山)13.

9、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6 分)答案如必按字摸声 /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弟虽郡住 /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 /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14.汤显祖的牡丹亭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并称为 “”。牡丹亭塑造了(填姓名 )这一反抗封建礼教、为爱出生入死的不朽艺术形象。(2 分)答案临川四梦 (或“玉茗堂四梦”)杜丽娘15.用原文的词句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12 字。 (2 分 )答: _答案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参考译文】您寄来吴中的沈 璟的曲论讲得确实不错。 “演唱者应当知晓音律,而创作剧本的人则未必全要懂得 ” ,这句话真是太有趣了。凡是文章应该以意、趣、神、色为主,这四个方面做到时, 有时也会选择华丽的辞藻动听的音韵,但那时又哪里能一一顾及平仄音律呢?如果一定要按照字句去揣摩音韵,就会有阻塞不畅、旁逸拖拉的尴尬,恐怕不能写出特别好的文句了。我虽然住在郡里,但已有一年不再去拜访当地官员了。我们身在异地,但心意相通。只是在闲居的时候会时不时和孩子们一起想到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