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82807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资料Word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农业信息技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作物模拟模型技术、农业自动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等。1、如何解数字地球?有何特点?其主要支撑技术包括那些?答: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相关现象题、统一的数字话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基础

2、,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仿真与虚拟技术的全球信息化,是计算机、海量地球信息与通信网络为主体的、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全球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1)信息高速公路和计算机宽带高速网; (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3)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4)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元数据;(5)科学计算;(6)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2、地球的发展现状如何数字地球在我国有哪些应用?3、什么是智慧地球?其内容包括那些?有何意义?答:IBM认为智慧地球

3、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信息基础架构与高速整合的基础设施之间的完美结合,能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个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地球分为地球部分和智慧部分,地球部分主要包括人、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生态系统。智慧部分包括:电力、通信、it。 智慧地球的建设步骤:第一步:各种创新思维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极大程度地数据化;第二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的方式联入互联网络;第三步: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

4、整理、加工分析等。4、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有何意义?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如何?答: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预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现在已经成了多个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面对这个未来超万亿元级产业,各地政府已经把物联网作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吸引了不少连接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商。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

5、实时探测;(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云计算对互联网发展有何意义?答: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

6、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6、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何作用?答:AI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出可资料查询、技术查询、辅助决策核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意义:他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转变。7、农

7、田土壤水分监测有哪些方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什么?各有何点?答:信息采集模块:1土壤通热量信息采集2空气温度信息采集3空气湿度信息采集4太阳能辐射信息采集5日照时数信息采集6风速与风向采集7降雨信息采集8气压信息采集9蒸汽信息采集;数据通信模块;系统功能扩展模块。 8、智能化农田自动灌溉系统的结构和能有哪些?答:系统构成:1传感器2系统主机;系统功能:1信息采集2信息处理与显示3信息管理4灌溉管理。9、什么是数据管理技术?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有哪些类型?答:数据库技术是对一些数据量庞大、结构比较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专门技术。农业数据库是一种有组织的动态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

8、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机构数据库等。10、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由那些部分构成?其开发流程是什么?11农业数据库建设是什么?农业数据库的建立步骤以及方法?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3)逻辑设计。(4)物理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12、遥感技术系统是什么?包括哪些?答: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

9、类地物的综合技术。特点是:综合性 、宏观性 、时效性 、经济性 、客观性 、局限性。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是电磁辐射理论。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特性叫做光谱特性。遥感系统的基本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传输与接收、图像处理与应用13、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主要原理和方法?14、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有何基本特征?15、“3S”技术如何集成?各自发挥何种作用?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

10、采集、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应用系统RS:指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IS的功能:a、数据的采集和输入b、数据编辑c、数据存储与管理d、数据的查询与检索e,数据分析f、数据显示与输出g、数据更新。GIS的基本构成:主要由gis的硬件设备,gis的软件系统,数据和

11、gis操作人员构成。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数据和其他数据。16、著名作物生长模型有(DSSAT、EPIC、APSIM、WOFOST、GOSSTM/COMAX这几种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又被称为机理模型(functional model)或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作物生长模型的开发和应用过程,称为

12、作物生长模拟(Crop Growth Modeling)或作物模拟(Crop Modeling)。特点是:(1)系统性:能对作物的生理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与描述;(2)动态性:逐时或逐日的描述各种生理生态过程和状态的动态变化;(3)机制性:能对主要的生理过程进行较为真实的机制性描述;(4)预测性: 能在给定条件下对作物系统的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定量描述;(5)通用性: 适用于任何地点、时间和作物品种,不受地区、时间、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限制。作用和功能: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是对作物生产系统所涉及的气象、土壤、肥料、生理、栽培、水利、生态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和关系量化,能促进作物生长发

13、育基本规律和田间管理知识由传统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深化了作物系统过程定量化认识和数字化表达,并能鉴定作物学科已有知识的积累程度和空缺情况,明确学科新的研究方向。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作物生产系统的基本规律和量化关系,并对系统动态行为和最终表现进行预测,从而辅助生产者对作物生产系统进行适时合理调控,实现作物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类型:按照模型所描述的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模型可分为单作物专用模型和多作物通用模型。单作物专用模型(model for single crop specie)是根据某一具体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开发研制而成并专门用于该作物生长模拟的模型。作物通用模型(model for multiple crop species)是根据各种作物生理生态过程的共性研制而成模型的主体框架,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参数和田间管理参数分别进行各种作物的生长模拟。 生长模型的结构:(1)输入模块:气候数据、土壤数据、作物数据、栽培管理措施;(2)光截获和光合作用动力学模型营养吸收和根系活动动力学模型干物质分配模型水分吸收与蒸腾模型生长和呼吸模型叶面积增长模型发育和器官形成模型衰老模型田间管理措施模型;(3)输出与分析模块:模拟结果的数据或图形。17、作物生长模型可分为哪几部分?作物生长模型模块包括那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