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84367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 料推荐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肺炎四季皆可发病, 而多发于冬春两季。 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本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病因病理】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

2、,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 . 灼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诊断要点】1. 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血痰,病变广泛者有气急,紫绀,其他肺炎症状轻。2. 患侧有湿啰音音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其他肺部可无体征。3. 痰液检查及培养可区别各类肺炎。4. 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 并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毒性颗粒;支原体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霉菌性肺炎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克雷白杆菌肺炎和霉菌性

3、肺炎可有贫血表现。5.X 线检查细菌性肺炎实变时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真菌性肺炎在中下肺有散在不规则阴影。【辩证分型】l. 风热袭肺症状: 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早期和病毒性、支原体性、霉菌性肺炎。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发热畏寒;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痛;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黄黏;肺络受损,故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征。2. 邪热壅肺症状:高热不退,汗出而不解,咳嗽气急,鼻煽气粗,咯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

4、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大片实变期。证候分析:表邪不解而入里,邪热郁肺,肺卫郁闭,而见高热不退,汗出不解;邪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鼻煽气粗,痰黄或铁锈色;热伤肺1医 料推荐络则胸痛;热伤津液而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均为邪热壅肺之征。3. 热毒内陷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舌质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多见于重症肺炎出现并发症者。证候分析:热邪内入营血,热闭心包,故身热不退;热毒郁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促;热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 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热毒灼津,故口渴;苔黄

5、而干,舌质红绛,脉细数为热毒内陷之象。4. 阳气欲脱症状: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舌质黯,脉微细欲绝。多见于休克型肺炎或伴心力衰竭。证候分析:热毒内陷,正不胜邪,正气欲脱,阳气耗散,阴液耗竭,而见凶险之象;气无所主,故见气急鼻煽;阴阳离绝,故体温骤降,冷汗如油;正气虚脱,无以行血而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黯,脉微细欲绝为阳气欲脱之象。5. 正虚邪恋症状: 咳嗽无力,低热泪汗或盗汗, 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或音红少苦,脉濡细或细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后期及病毒性、真菌性肺炎等。证候分析:正邪交争,邪气已去大半,正气亦见不足,故低热,咳嗽无力;气虚卫外不固,而见神

6、疲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儒细;热邪伤阴,阴虚内热,而见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分型治疗】1. 风热袭肺治则:疏散风热,清肺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 12 克 连翘 9 克 竹叶 6 克 荆芥 9 克 薄荷 3 克 淡豆鼓 12 克 牛蒡子 9 克 桔梗 3 克 芦根 30 克 甘草 6 克 随症加减:内热盛,痰黄者,加黄芩 12 克、鱼腥草 30 克,以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加沙参 12 克、天花粉 15 克,以清热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 9 克、挂金灯 12 克,以清热利咽。2. 邪热壅肺治则:清宣肺热,化痰降逆。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麻黄 6 克 杏仁 9

7、 克 生石膏 30 克(先煎)甘草 6 克 芦根 30 克 冬瓜仁 12克 桃仁 9 克 生薏苡仁 15 克 黄芩 12 克 随症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 9 克(后下)、芒硝 9 克(冲),以清腑泄热;痰热甚者,加鱼腥草 30 克、全瓜萎15 克,以加强清肺化痰之力。3. 热毒内陷治则:清营开窍,解毒化痰。方药:清营汤加减。犀角 3 克(或水牛角 30 克)生地 20 克 玄参 12 克 麦冬 12 克 丹参 12 克 黄连 6 克 金银花 12 克 连翘 12 克 竹叶 9 克 石菖蒲 12 克 天竺黄 9 克 随症加减:烦躁,谵语,加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出现昏迷,可加服安宫牛黄丸鼻饲

8、,以清热开窍醒神。4. 阳气欲脱治则:回阳救逆,益气敛阴。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人参 9 克 附子 9 克(先煎)麦冬 15 克 五味子 9 克 龙骨 30 克(先煎)牡蛎 30 克(先煎)随症加减:出现惊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 0.6 克(吞)、钩藤15 克,以镇痉熄风。5. 正虚邪恋治则:益气养阴,润肺化痰。2医 料推荐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人参 9 克 竹叶 9 克 石膏 30 克 半夏 9 克 麦冬 12 克 粳米 12 克 甘草 6 克沙参 12 克 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 15 克、白术 12 克、升麻 6 克,以益气升阳;阴虚者,加地骨皮 9 克、生地 15 克,以养阴清虚热

9、;痰多者,加杏仁 9 克、桑白皮 12 克、瓜萎皮 12 克,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中成药】1. 银翘解毒片每次 4 片,每日 3 次。2. 百咳静糖浆每次 10 毫升,每日 3 次。【简便方】1. 蒲公英 30 克、败酱草 45 克、半枝莲 15 克、虎杖 3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用于急性肺炎。2. 鱼腥草煎剂:鱼腥草 500 克,浓煎成 100 毫升溶液,每次 30 毫升,每日 3 次。用于大叶性肺炎。【其它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穴,每日 1 次。高热者取大椎、十宣穴,可用点刺放血。雾化吸入:用鱼腥草注射液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刮痧疗法:取胸、背部脊柱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用于发热神昏者。食疗法:金银花 9 克、鲜芦根 30 克、冰糖适量,煎汤代茶,可清热生津。【注意事项】1. 应注意年老体弱、免疫缺陷者的治疗,防止传变及并发症的出现。2. 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禁止吸烟。3.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