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85186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地质基础幻灯片.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瓦斯地质基础,知识点,瓦斯的基本特性 瓦斯的赋存与运移 瓦斯的涌出与突出,主要内容,2.1 矿井瓦斯 2.2 瓦斯成因 2.3 瓦斯赋存 2.4 煤的性质 2.5 煤层瓦斯运移 2.6 矿井瓦斯涌出 2.7 煤与瓦斯突出,2.1 矿井瓦斯,2.1 矿井瓦斯 1. “瓦斯”词语来源? “瓦斯”音译自日文“(瓦斯)” 2. 矿井瓦斯 是指从煤层及煤层围岩中涌出的,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的统称。 矿井瓦斯成分很复杂,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还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重烃类气体、氢(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

2、。 广义:煤矿井下有毒气体的总称。狭义:甲烷,2.1 矿井瓦斯,2.1.1 矿井瓦斯来源,2.1 矿井瓦斯,2.1.2 矿井瓦斯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嗅、可燃烧、窒息、有毒性、微溶于水。 密度:0.7168 kg/m3; 水中溶解度:55.61 L/m3(0,0.1MPa) 33.10 L/m3(20,0.1MPa) 爆炸范围:5%-16%(体积百分比,相当1m3空气33-100g瓦斯) 对空气比重:0.5545 发 热 量:35.994 MJ/m3 扩散系数:0.196 cm2/s (0,0.1MPa) 分子直径:0.4110-9m,2.1 矿井瓦斯,2.1.2 矿井瓦斯的性

3、质,2.1 矿井瓦斯,2.1.4 瓦斯的危害及用途,危害: 1. 可造成瓦斯窒息事故(43%呼吸短促,57%即刻昏迷) 2. 可酿成瓦斯燃烧事故(16%存在火源) 3. 引起瓦斯爆炸事故(5%-16%存在火源) 4. 产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用途: 1. 用城镇煤气 2. 用作锅炉和窑炉燃料 3. 瓦斯发电 4. 作为机动车燃料 5. 用作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2.2 瓦斯成因,2.2.1 瓦斯成因,2.2 瓦斯成因,2.2.2 成煤过程中瓦斯生成量,2.2 瓦斯成因,2.2.3 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瓦斯在压力和浓度差驱动下进行运移,煤层保存瓦斯量的多少取决于封闭条件(埋藏深度、透气性、

4、地质构造)与贮藏条件(吸附性、孔隙率、含水性、温度、压力等)。,瓦斯风化带,2.2 瓦斯成因,从上向下,某煤田煤层瓦斯组分在各瓦斯带中的变化,氮气-二氮化碳带,氮气带,氮气-甲烷带,甲烷带,2.2 瓦斯成因,2.2.4 瓦斯风化带下限,(1) 煤层中所含瓦斯的CH4成分达80%; (2) 煤层瓦斯压力为0.1-0.15MPa; (3) 在相同条件下(M和T),与煤层瓦斯压力相当0.1-0.15MPa的瓦斯含量; 气煤X=1.5-2.0 m3/t.r;肥煤与瘦煤X=2.0-2.5 m3/t.r; 瘦煤X=2.5-3.0 m3/t.r;贫煤X=3.0-4.0 m3/t.r; 无烟煤X=5.0-7.

5、0 m3/t.r (4)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 m3/t。 影响因素: 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围岩性质、煤层有无露头、断层发育、煤层倾角、地下水活动等),2.3 瓦斯赋存,2.3.1 瓦斯在煤体内赋存状态,1煤体;2孔隙;3吸收瓦斯;4游离瓦斯;5吸附瓦斯,2.3 瓦斯赋存,2.3 瓦斯赋存,2.3.2 瓦斯吸附与解吸,(1) 吸附瓦斯与游离瓦斯处于动平衡状态; (2) 外界压力、温度变化,原平衡破坏; (3) 这种瓦斯由吸附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的现象,称为解吸; (4) 吸附态瓦斯无内能,游离态分子热运动具有内能; (5) 煤的解吸瓦斯量:瓦斯压力从平衡状态下过渡到正常标准大气压下,煤体释放的瓦

6、斯量。,2.4 煤的性质,2.4.1 煤的孔隙分类,六、煤孔隙结构测定,2.4.2 煤孔隙的测定 压汞法煤显微结构测定:利用注入汞的方法测量孔径分布曲线以及孔容、孔面积、排替压力等参数。其测定范围:3775000埃。压汞仪是通过对放入其中的样品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到大逐步施加压力并记录在加压过程中注入样品孔隙中汞的体积得到压力与注入汞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低温液氮吸附法,该方法能测定煤样微孔及小孔的分布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能给出比表面积。低温氮吸附法能更好地反映孔径小于100nm的孔径分布特征。,2.4 煤的性质,测试仪器:AUTOPORE IV,2.4 煤的性质,2.4.3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

7、隙分布,2.4 煤的性质,2.4.4 煤的吸附等温线,1916年朗格缪尔导出单分子层吸附状态方程朗格缪尔方程: 式中:X给定温度下,瓦斯压力为P时单位质量固体(纯煤除水分和灰分)表面吸附的气体体积,m3/t或m3/ m3 ; P煤层平衡的瓦斯压力,MPa; a吸附常数,试验温度下煤的极限吸附量,m3/t; b吸附常数,MPa-1。,2.4 煤的性质,2.4.5 煤的吸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储层压力,煤的吸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煤中水分,变质程度,温度每升高1,吸附瓦斯的能力要降低8%。,CO2 CH4 N2,在给定温度下,吸附量与瓦斯压力呈双曲线变化。,艾琴格尔经验公式: 式中:Xw湿煤的瓦斯吸附

8、量,m3/t;Xd干煤的瓦斯吸附量,m3/t;Mad煤中水分含量,%。,变质程度和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及化学成分有关,呈马鞍型变化。,温 度,气体性质,平衡水,2.4 煤的性质,两个吸附等温线实例(无水无灰基) aCO2(26);bCO2(44);cCH4(26); dCH4(44);eN2(26),2.4 煤的性质,2.4 煤的性质,2.4.6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瓦斯量,图2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瓦斯量 ( “T=30,P=2 MPa ) 1、2、3一非突出煤;4、5,6一突出煤; 1、4一新容量法;2、5一重量法;3、6一旧容量法,2.5 煤层瓦斯运移,2.5.1 瓦斯运移,保存在煤层中的

9、瓦斯仅占形成瓦斯量的1/10。成煤过程中形成的瓦斯可分如下几个部分: (1) 保存煤层中的瓦斯; (2) 从煤层中运移出来,保存在围岩中的瓦斯; (3) 从煤层中运移出来,溶解于地下水中瓦斯; (4) 排放大气中瓦斯。,2.5 煤层瓦斯运移,2.5.2 瓦斯运移方式,1.渗滤 瓦斯沿裂隙、构造破碎带的运移方式。 2.扩散 由于气体浓度差原因,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达到扩散平衡。,2.5 煤层瓦斯运移,2.5.2 瓦斯运移方式,2.5 煤层瓦斯运移,2.5.3 煤层瓦斯流动,1. 原始煤体 瓦斯在煤层中以呈压缩状态,煤层瓦斯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煤层瓦斯由深部向地表流动

10、的结果,但这种煤层瓦斯流动是极其缓慢的,在采矿工程中,研究煤层瓦斯流动时,一般忽略这种缓慢的瓦斯流动。通常认为,在采掘工作或钻孔未影响到的煤层,瓦斯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瓦斯流动。,2.5 煤层瓦斯运移,2. 采掘影响区 由于采掘破坏了原有的瓦斯压力平衡状态,引起瓦斯流动,形成瓦斯流动场。应响影响煤层瓦斯流动的因素很多,诸如煤层赋存条件、瓦斯压力、含量、煤层透气性以及采掘技术条件等等,但主要影响因素为瓦斯压力和煤层透气性,前者是瓦斯流动的动力,后者是瓦斯流动的阻力。,2.5 煤层瓦斯运移,2.5.4 煤层瓦斯流动方式,1. 当孔隙直径为0.1-1 m时,由于孔径大于瓦斯分子的平均自由程0.1m

11、 ,瓦斯流动表现为自由扩散或慢速的层流渗透,这时瓦斯流动符合费克或达西定律。 2. 当孔隙直径为0.1-0.2 m时,瓦斯流动为层流渗透,符合达西定律。 3. 当孔径或可见裂隙宽度0.2 m时,瓦斯流动表现为层流渗透或层流与紊流的混合过渡流。,2.5 煤层瓦斯运移,2.5.4 煤层瓦斯流动方式,4. 当孔隙直径小于0.1m时,瓦斯流动属于分子扩散。 5. 当孔径小于3 nm时,会出现瓦斯表面扩散和固体中的扩散。 煤层中上述各种瓦斯流动形式是同时存在的,但为了简化煤层瓦斯流动状态,通常用线性渗透规律来描述,即认为煤层中瓦斯流动属层流渗透,即符合达西定律。 流体流过孔隙介质时,其流速与流动方向上的

12、压力梯度成正比。,2.5 煤层瓦斯运移,2.5.5 瓦斯流动场,瓦斯在煤层中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煤层中即形成一定的流动范围瓦斯流动场。 从时间因素来看:流动类型可分为稳定流动和非稳定流动两种类型,前者流动场不随时间而变化,后者流动场随时间而改变。煤层瓦斯流动属非稳定流动类型。 从空间形态来看:瓦斯流动类型分为单向流动、径向流动和球向流动三种类型。,2.5 煤层瓦斯运移,2.5.5 瓦斯流动场,(一)单向流动 单向流动的特点是煤层瓦斯沿单一方向流动,流线相互平行。 沿煤层开掘高度大于煤层厚度的巷道后,巷道两侧煤层中的瓦斯皆沿垂直于巷道的方向流动,这种流动属单向流动。,2.5 煤层瓦斯运移,2.

13、5.5 瓦斯流动场,(二)径向流动 径向流动是平面流动。径向流动时,等瓦斯压力线为一组同心圆,瓦斯流线沿圆的径向发展。 在煤矿井下,石门或钻孔垂直揭穿煤层时,煤层中的瓦斯流动就是径向流动。,2.5 煤层瓦斯运移,2.5.5 瓦斯流动场,(三)球向流动 球向流动的特点是等瓦斯压力线为一组同心球状,瓦斯流线沿球的径向发展。在煤矿井下属球向流动的情况很少见。 石门揭特厚煤层,特厚煤层中的掘进面迎头和钻孔孔底以及煤块的瓦斯放散等都可近似地视为球向流动。,2.5 煤层瓦斯运移,2.6 矿井瓦斯涌出,2.6.1 矿井瓦斯涌出,1. 矿井瓦斯涌出 是矿井在开拓、掘进、回采过程中,瓦斯从煤层或岩层涌向采掘空间

14、的现象。 2. 瓦斯涌出来源:煤层、岩层、邻近层。 3.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或m3/d) 4. 相对瓦斯涌出量(m3/t),2.6 矿井瓦斯涌出,绝对瓦斯涌出量(Q) 是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是m3/min或m3/d。,相对瓦斯涌出量(q) 是指在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采一吨煤所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是m3/t。,2.6 矿井瓦斯涌出,2.6.2 矿井瓦斯涌出方式,瓦斯喷出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在20m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量1.0 m3/min,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该采掘区即定为瓦斯喷出危险区域。,2.6 矿井瓦斯涌出,2.6.3

15、矿井瓦斯等级,2.6 矿井瓦斯涌出,2.7 煤与瓦斯突出,2.7.1 煤与瓦斯突出,什么是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发生在煤矿井下的一种复杂的瓦斯动力现象,表现为在很短时间(几秒至数十秒)内,大量的煤(几吨至数千吨)和瓦斯(数百至数百万米)由煤体向采掘巷道喷出,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破坏煤壁,摧毁巷道,使风流逆转,煤流埋人,甚至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7 煤与瓦斯突出,2.7 煤与瓦斯突出,突 出 模 拟,2.7 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突出矿区 北票、六枝、南桐、天府、芙蓉、松藻、英岗岭、涟邵、白沙、焦作、鸡西、阜新、沈阳,2.7 煤与瓦斯突出,2.7

16、.1 煤与瓦斯突出,截至1981年底,我国有突出矿井205对,已发生突出9845次,其中1000t以上的特大型突出64次。我国最大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是1975年8月8日在四川三汇坝一井+280m水平(距地表垂深500m)主平硐揭开K1煤层时发生的,突出煤岩12780t,喷出瓦斯140万m3。,2.7 煤与瓦斯突出,2.7.2 煤与瓦斯突出分类 1. 按突出强度分,小型突出(50t) 中型突出(50,100t) 次大型突出(100,500t) 大型突出(500,1000t) 特大型突出(1000t),2.7 煤与瓦斯突出,2.按突出地点分,石门突出 平巷突出 上山突出 下山突出 回采工作面突出,

17、2.7 煤与瓦斯突出,3.按参与突出物种类分,煤与瓦斯突出 岩石与瓦斯突出 煤与二氧化碳突出 岩石与二氧化碳突出 盐与二氧化碳突出 煤、盐和二氧化碳突出,2.7 煤与瓦斯突出,2.7.3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国外 对煤 与瓦 斯突 出的 认识,瓦斯为主导 作用的假说,综合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地应力为主导 作用的假说,强调瓦斯是突出的主要能源,1、地压和瓦斯压力是导致突出的能源; 2、瓦斯起着抛出体和搬运煤体的作用,是 完成突出的主要能源; 3、当煤的强度很低、煤与围岩的摩擦力不 大时,地压造成的变形潜能使煤体破碎。,突出是由于煤在变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而 引起的,突出的主要因素和能源是地应力,2.

18、7 煤与瓦斯突出,2.7 煤与瓦斯突出,结果,致因,致因明细,主要作用,煤 与 瓦 斯 突 出,地压,瓦斯,煤性质,岩层应力,压力,构造应力,集中应力,组分,含量,稳定性 透气性 强 度,破坏煤体 发生突出,抛出煤体 完成突出过程,决定突出发生 发展的难易,综合假说突出机理,2.7 煤与瓦斯突出,国内 对煤 与瓦 斯突 出的 认识,中心扩 张学说,流变说,二相 流体说,固流藕合 失稳理论,煤和瓦斯突出是从离工作面某一距离处的中心开始,煤和瓦斯突出是含瓦斯煤体在采动影响后地应力 与孔隙瓦斯气体偶合的一种流变过程。,煤粒和瓦斯的二相流体受压积蓄能量,卸压膨胀 放出能量,冲破阻碍区形成突出。,球壳失

19、 稳观点,突出是含瓦斯煤体在采掘活动影响下,局部发生 迅速、突然破坏而生成的现象。,地应力破坏煤体、煤体释放瓦斯、瓦斯使煤体裂 隙扩张并使形成的煤壳失稳破坏的过程。,2.7 煤与瓦斯突出,推论1,在突出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某一点煤体满足 了前两个突出的力学条件,但不满足第三个 力学条件,则突出将在该处停止,由于满足 了前两个力学条件,球盖状的煤壳已经形成, 因此,在突出孔洞的里端,应该能够找到这 样的球盖状的煤壳。,2.7 煤与瓦斯突出,推论2,突出煤体暴露后,如果未发生突出,则暴露表面煤体会在地应力的 作用下破坏,表面煤体内的瓦斯会通过径向裂隙很快释放出去, 在暴露面处很快形成一个卸压带,阻碍

20、着深部煤体的突出,这时,工作面不可能出现那种停滞一段时间后再突出的所谓延期突出现 象。因此,延期突出中的延期现象不是突出煤体本身造成的,它 只可能是爆破时在突出煤体前面残存着部分硬岩或硬煤,它们发 生了蠕变破坏后,发生垮落,导致突出煤体暴露,引起延期突出。,2.7 煤与瓦斯突出,推论3,突出的发生需要连续满足三个力学条件,如果我 们增加巷道中的大气压力,也就是增加第二和第 三个条件中的P2,就会使得突出停止或不发生。,2.7 煤与瓦斯突出,2.7.4 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地 应 力 在 突 出 中 的 作 用,围岩或煤层的弹性变形潜能使煤体产生突 然破坏和位移;,地应力控制瓦斯压力场,促进瓦斯破坏煤体;,围岩中应力增加决定了煤层的低透气性, 造成瓦斯压力梯度增高,煤体一旦破坏 对突出有利。,2.7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 在突 出中 的作 用,全面压缩煤的骨架,促使煤体产生潜能,吸附在微孔表面的瓦斯分子对微孔起楔子 作用,降低煤的强度,瓦斯压力可起到降低地应力的作用,发生 突出 的煤 体结 构条 件,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影响煤层的力学性质和对 瓦斯的储集能力,因而不同的煤体结构类型具 有不同的突出危险性,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 矿井瓦斯的概念、组成、特点、生成 2. 矿井瓦斯的赋存、运移及其影响因素 3. 矿井瓦斯的涌出(涌出量)、矿井瓦斯分级 4. 煤与瓦斯突出,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