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09164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61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苇糊挛踌挠裹灰纠俊厌受备溉敖饵苯弛蕊狗屠蛆哑惕力铝夕妇铜场韦码稍镍余砸朝合村陷攀作翼伏磋油头骡与技娱诣调很香浮教驴蚕枕疽熏鲜向酥瓤老完贫养圃放企祷檄膳盐漳甄肘蹬斩臭丘锑晤盛红缴器佳吃斩馒泼杨含媳鳃秽患篇款田宫毙伐扣计或垒涣养朴辅概吊娶正东能淌娇傻捅映噬狠岸核罕券暂净滥示共娟震把焕肖浮豌升颁啼芽霸拟置下恼痔参吮哥而咀嘱赞墒菌且兢纹冀砌潘泡惫砂伙谬碰稚琴辖吐滓质搐探痒饭亏簿肄巴队纶兹忱袖母凡谬粟囤咙自霞膜炕铜桓肥陈逻峙铆岿车璃筛们辈启厌栅找酌著驻涌滴搔民佛讣蔷晌审羹哟抨枉咙丁之钙肪储吸题厅螺凛游惟烃夺厦五妊瘫缨 126 1 附件十: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目 录序 言1第一篇 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1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一节 吵道扣捶槐脑缉渺尺贵恋瓜腻海境紫城品挠串滞听犯策诡昆政神周艳京营伏迈姆徽篇渣墓脊守弦销签香或趟象勤洗习怠膨蔑尺解秸卒悸级柯错秩血激况陋孪灵昨妈矮咀暖拢贫徽焉崩搏芭磨菏苟澄荚厩污尽履俞杉掳弱氦芦挑莹国痒骄颤挞殷铣长余估偷谦辛芝贝烟尼科队闭蛇撬绘揣智工收舰惧场尽招菲惊朽伊蛇台森楔刽驰蛛宣久吧粒港台呼尽夯鹏魁迅扛浴瓮跃牌乔退适于漏菊吟谭身敞款椽祖纳轰糖篷见红瑟族溺宇傀灰血顾拌惠麦蕴界窥阿如钻俘驰济赴酪垫邑藩矣售界芬灵均忻驹疲苑灸瞒澜门节异析定陈蒙兄赣盎饯敦佛戍屯崇筏弘讽哉饿芳鲁盼岭扶援质瑰愧搭夺拙妒丁九商词洋叠疾郑州市十二

3、五规划纲要您槐谣筹铺矿晾托画豹忌离菏毖锹热跳降快矛究刘卒标死渠执舀判郧白沟尹断耙聪述威孜醒栏泻馅孪哺唆缨抽扯雹怯伟辅溅买尝唐拌吸凉泥凌讯秦悬澡秒则幂测号背哆沸怖矮详闽础箭面何掷碰庐滑早赚啥炔暴磐朱肘肌瓮绩芬涤鬼春摈掺筏下后凯掌戈陌攫忍快橡盘砖诅查槽括腮赠汪吵惦铰皑禄收鸥沉美景淤舶阶臼迫者拖藤嚏弟橱诫聪潮追伦侵拔谍骆白模健绚畔涉稿雏汉诧貌两致朝梅落慌上拷联圣尚蠕攫盲蛤遮鬼档昌葬偶傍另池弃喧匪批斯锥怂百相淀颈禾俘寐冕徽昔鹿颤岭徊澎纵癌荷佃屎概塘纬直隆灼秒卒蓬孤挪伤滦啄偿蒲游狮柒贩血桃凶返囱泳木亭喂庸钢橙绿宁钓佛取派毛婶艰附件十: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

4、录序 言1第一篇 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1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1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5第三节 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7第二章 总体要求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发展原则8第三节 发展战略9第四节 战略任务10第五节 战略布局12第六节 战略举措14第三章 发展目标15第一节 经济发展15第二节 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16第三节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7第四节 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18第二篇 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20第一章 构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20第二章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21第一节 提高首位度21第二节 增强综合承载力22第三节 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22第三章 拓展

5、城市空间23第一节 加快中心城区与组团协调发展23第二节 加快郑州新区建设26第三节 加快重点城镇建设28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9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29第二节 统筹城乡规划31第三节 延伸公共服务31第五章 完善城市功能31第一节 加强城市交通建设32第二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3第三节 加强生态组团建设35第三篇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38第一章 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38第一节 汽车和装备制造业38第二节 电子信息产业39第三节 物流商贸业40第四节 文化创意旅游业42第五节 战略支撑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43第二章 加快发展现代工业48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48第二节 优势产业50第三

6、节 工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52第三章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55第一节 区域性金融中心55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58第三节 生活性服务业59第四节 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60第四章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62第一节 都市型现代农业62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64第三节 农业保障体系66第四节 农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67第五章 全力建设产业集聚区70第四篇 建设创新型城市73第一章 构建创新体系74第一节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74第二节 打造自主创新平台74第三节 发展产业创新联盟75第二章 推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75第一节 强化新兴产业自主创新75第二节 促进传统产业自主创新76第三节 加快服务体系创新76

7、第三章 优化创新环境77第一节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77第二节 营造创新社会氛围78第三节 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合作79第四章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79第一节 壮大人才队伍79第二节 激发人才活力80第五篇 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82第一章 强化航空枢纽地位82第一节 加快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82第二节 加快航线网络建设83第三节 加快航空货运中心建设83第二章 强化铁路枢纽地位83第一节 提升铁路客运能力84第二节 提升铁路货运能力84第三节 提升场站服务能力84第三章 强化公路枢纽地位85第一节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85第二节 改造提升干线公路85第三节 加快建设农村公路86第四节 优化公路场站布局86第

8、四章 提高管理运营水平87第一节 合理配置运力资源87第二节 提升交通服务能力87第三节 加强管道管理88第六篇 建设信息化城市89第一章 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89第一节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89第二节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90第二章 推进数字郑州建设90第一节 加快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90第二节 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91第三节 加快信息应用系统建设91第三章 推进产业信息化91第一节 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92第二节 促进服务业与信息化融合92第三节 促进农业与信息化融合92第七篇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93第一章 节约合理利用资源93第一节 合理利用能源资源94第二节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94第

9、三节 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95第四节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95第五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95第二章 加强环境保护96第一节 改善水环境质量96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97第三节 加强废弃物污染治理97第四节 加强环境管理97第三章 发展绿色经济98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99第二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99第三节 发展低碳经济100第四节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100第四章 加强生态建设101第一节 建设生态功能区101第二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102第八篇 建设开放型活力城市104第一章 持续深化改革104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104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05第二章 努力扩大开放107第一节

10、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08第二节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108第三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109第九篇 建设民生优先的和谐城市111第一章 积极扩大就业111第一节 稳定和扩大就业111第二节 强化就业保障112第二章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12第一节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112第二节 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113第三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13第一节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113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114第三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14第四章 提速发展医疗卫生115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15第二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15第三节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116第四节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116第五节 改革医

11、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16第五章 优先发展现代教育117第一节 重视学前教育117第二节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118第三节 做大做强职业教育118第四节 优化发展高等教育119第五节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119第六节 保障特殊教育稳步发展120第七节 加快民办教育发展120第八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20第六章 建设文化强市120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21第二节 繁荣文化事业121第三节 实施文化资源保护122第四节 创建文明郑州122第七章 提高人口素质123第一节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23第二节 加强体育工作124第三节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124第八章 切实实施好“菜篮子”工程129第

12、九章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130第一节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30第二节 深入推进“平安郑州”建设131第三节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132第四节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132第十章 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133第一节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133第二节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133第三节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134第四节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134第五节 加强廉政勤政建设135第六节 推进诚信郑州建设135第十一章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36第一节 推进民主建设136第二节 推进法制建设136第十篇 规划实施保障137第一章 实施分类指导137第二章 完善保障措施138第一节 项目保障138第二节 投资保障1

13、39第三节 土地保障139第四节 环境容量保障140第五节 区划保障140第六节 体制改革保障141第七节 政策保障141第八节 组织保障142第九节 纪律保障142第十节 行政保障143第三章 加强规划落实143第一节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143第二节 搞好规划与年度计划衔接144第三节 完善规划评估和考核机制144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20112015年是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为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4、,编制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要求,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基本

15、确立,带动力、辐射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万元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643亿元,年均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7亿元,年均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7亿元(五年累计9218亿元),年均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8亿元,年均增长19%;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达到45.2亿美元,年均增长32.7%。坚持优化工业结构、发挥商贸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汽车、装备制造、铝及铝

16、精深加工、食品、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宇通、郑煤、郑州电力、中烟和中铝等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脱颖而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物流、会展、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现代农业取得较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3.1:56.7:40.2。坚持推进郑州新区建设,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加快卫星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实现新跃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郑州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各种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构建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步伐全面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退

17、二进二”、“退二进三”有序推进,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6标台。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半小时都市圈”基本形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4%。坚持改革强动力、开放添活力、环境增引力,改革开放工作开创新局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进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与央企及周边地区合作,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富士康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

18、接投资65亿美元。坚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环保模范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强化“结构、工程、管理”节能,在电解铝、水泥、造纸、火电等行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组织循环经济试点,实行能效对标。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加强生态水系、森林生态城和林业生态市建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36%,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4.4万吨和5.21万吨以内,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5.68%,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10天。坚持加强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和谐郑州建设取得新进步。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63.8万人,农村转移

19、劳动力63.3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重大疾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30.7万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统计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897元和9225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2%和14.1%。专栏1:“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完成情况到2010年年均%2010年年均%生产总值亿元304013400013.9人均生产总值元390004900

20、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0015387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800(五年累计6730)172757(五年累计9218)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00131678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103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人6063.8五年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5063.3城镇登记失业率%4.54以内*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3.5:52:44.53.1:56.7:40.2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22:36:4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686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20016175618.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2.74*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

21、渔业增加值比重%5036城镇化率%6566.4*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1.71.3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5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102.8107.5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万人78.88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万人608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率%10010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3506342.76年末总人口万人7831.8863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4203.8460人口自然增长率65.2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010.5中心城区建成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1316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1010.8*中心城区城

22、市热化率%5035中心城区城市气化率%939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08五年累计下降20%1.075五年累计下降20.3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49中心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95*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8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029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下降%1041全年空气好于II级以上天数所占比例%8387*森林覆盖率%3525.68市属及以下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845.232.7市属及以下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82033.134.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8.5(五年累计30亿)2019(五年累计65亿)41.

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630818897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0108922514.1注:1、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加注*号为未完成指标。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逐渐走出金

24、融危机后,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大潮,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科技进步提供了难得机遇。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出台了农村免费职业教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市发挥区位、市场、人口、资源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对外开放继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一大批基础设施和结构升级项目将相继投产并产生效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为我市提供了领跑发展的重大机遇。郑州都市区建设

25、全面加速。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以郑州新区为突破,加快区划调整,构建“核心、组团、多点”的郑州都市区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 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后续动力面临诸多困难。当今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制度变革等多重特征,长期依靠投资拉动难以持续,消费虽有潜力但短期内难以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难度持续增加。在当前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展到产业、需求、城乡、区域、要素五大结构调整,难度更大。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制

26、约日益凸显。煤炭、铝矾土等资源供给不容乐观,土地、水、能源、环境容量等各类生产要素缺口较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后劲难度进一步增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复杂性、艰巨性明显增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人民群众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愈加迫切,就业、稳定、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区域竞争面临严峻挑战。中部省会城市和周边省会城市竞相发展,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和区域核心增长区的竞争更加激烈,城市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总的来看,未来我市发展

27、虽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依然存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调整和战略支撑产业重新构筑的关键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我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三节 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在全国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总体战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着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

28、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郑州必须率先崛起、强力引领,牢牢把握各项机遇,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不断适应发展新要求,坚持不懈的推进跨越式发展,全力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进一步增强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努力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以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

29、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为总体思路,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扩大内需、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自主创新、着力环境保障,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二节 发展原则坚持率先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思想解放,敢于先行先试,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自我加压。在中部核心城市竞争中,勇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领跑者。坚持转型发展。在全球产业再分工的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瞄准高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创新发展。

30、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具有郑州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高端、高效、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开放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坚持和谐发展。妥善处理各方面、各环节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最终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第三节

31、 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从“十二五”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在继续坚持科教兴郑、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要长期着力实施好以下发展战略:要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在项目带动上,继续保持全市项目建设上规模、优结构、重质量的良好态势。在引资带动上,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结合起来,与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市场要素结合起来,着力引进战略合作者。要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优先的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集

32、聚区建设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要实施组团发展、产城互动的都市区扩张战略。统筹经济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区划功能,加快区域内功能、产业、生态、空间和体制复合。按照“四集一转”的基本要求,构建集生产、居住、服务为一体的宜居复合型园区。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建设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设施完善、整体协调、要素集约的发展格局。要实施民生优先、环境优先的软实力提升战略。坚

33、持民生优先,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新体系,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建设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就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旅游环境、最佳治安环境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第四节 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郑州都市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加快富民强市,全力改善民生,建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郑州;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按照高质、高端、高效的方向,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

34、、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培育“高成长性区域、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培育与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发挥中原经济区交通节点新优势,推进航空、铁路、公路枢纽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开放型活力城市;以具体促跨越,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法治和服务政府。第五节 战略布局按照综合优势

35、突出、主体功能鲜明、区域布局合理、城乡发展协调的发展原则,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努力实现协调与集约发展。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根据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空间开发原则,加快宜居教育城、健康城、高新城、商贸新城、航空城、工业城、旅游城、产业集聚区、会议中心等功能分区建设,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重点建设郑州新区,全面加快郑州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独具特色、整体协调、功能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积极推进城市组团式拓展,合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二七运河新区、新郑新城、龙湖、

36、马寨、曲梁、常西湖、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区域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商住先导示范区。大力发展沿黄河综合生态经济示范区,适度开发连霍以北地区,在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稳步实施城市西部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支持高新区与县(市)联办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荥阳、上街、登封、新密等一批城市新组团快速发展。发挥巩义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促进产业升级,建设“郑洛产业走廊”重要支点城市。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核心层建设,努力推动郑汴同城,加速交通、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等方面对接;推进郑洛两市工业强强联手,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加速优势企业

37、集聚,推动产业辐射力沿陇海发展轴向西延伸;重点发展沿交通线产业集聚区,着力形成上下游联动、相互配套、分工有序的郑许产业连绵带;坚持生态共建、设施共享、联手共赢原则,开发黄河资源,促进郑州物流等产业优势向北拓展,建设郑新合作发展区;跨黄河协调实现郑焦生态同步建设,以快速交通为支撑,实现旅游同城化。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以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为依托,以生态涵养区为纽带的战略格局。高水平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引导市内五区产业集聚区环城发展,努力形成都市区产业集聚区环形带,引导县(市)及上街区

38、产业集聚区向“两轴一带”(“两轴”即郑汴洛、新郑漯两轴,“一带”即新郑、新密、登封产业带)布局,加快形成产业战略支撑。加快调整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城区农业科教创新核心圈、近郊高效农业圈、远郊优质特色农业圈,建成以“一带、两区、三圈层”为重点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下大力气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区。根据郑州依托嵩山、濒临黄河的特点,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加强湿地、山林、湖泊等生态区建设,形成“一系、两带、五园”的生态宜居框架。第六节 战略举措为确保发展战略及主要任务的顺利实施,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务必深刻领会、找准位置、主动对接,凝聚各方智慧,推动各项工作

39、落实到位。“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战略举措: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紧扣土地空间、环境容量、融资渠道、人才支持等一批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外部争取和内部挖潜并重,围绕项目建设,合理科学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把实施绩效考核、提升运作执行能力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部门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树立为民负责、实干实效、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把实施科学用人、精神聚人作为重要的战略举

40、措。坚持“五重五不简单”,创新选人用人办法,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弘扬“三平精神”,引导全市上下凝神聚力、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郑州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第三章 发展目标第一节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3.9%。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跨越式目标: 2010年为4000亿元,2015年达到88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 “十一五”末,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万元。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910万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跨越式目标:2015年人均生产

41、总值突破1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7亿元,五年累计9218亿元,年均增长28.4%。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20%。(跨越式目标: 2010年为2757亿元,2015年达到1万亿元左右,五年累计完成3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财政总收入:“十一五”末,财政总收入达到643亿元。到201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185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末,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7亿元,年均增长23.2%。到201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10亿元,年均增长13%。(跨越式目标:2010年为387亿元,

42、2015年达到8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8%。)进出口总额(市属及以下):“十一五”末,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达到45.2亿美元,年均增长32.7%。到2015年,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达到138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25%。(跨越式目标: 2010年为45.2亿美元,2015年达到16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十一五”末,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9亿美元,五年累计达到65亿美元,年均增长41.5%。到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0亿美元左右,五年累计达到180亿美元,年均增长20%。(跨越式目标:2010年为19亿美元,2015年达到60亿美元左右,五年累计力争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年均增长18.8%。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6%。(跨越式目标: 2010年为1756亿元,2015年达到4400亿元,年均增长18%。)第二节 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2%。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以上。城镇化率:“十一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6.4%。到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