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92939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4-17-2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世界地理 4-17-2( 时间: 45 分钟分值: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7 湖模拟芜 )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 2 题。1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 水热条件优越B 矿产资源丰富C海运交通便利D 科学技术发达2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其原因主要是()A 人均耕地少B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C河网稠密D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解析】第 1 题,日本工业带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东京湾一带,原因是此处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第2 题,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块小,所以导致其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答案】1.C2.D下

2、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读图完成3 4 题。1名校名 推荐3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4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 河流水B 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解析】第 3 题,图示半岛为阿拉伯半岛霍尔木兹海峡南岸地区,夏季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风的影响,气候干热。第4 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缺少地表水,因此耕地灌溉水源不是来自河流水和湖泊水;根据等高线判断出图示山地由于海拔较低、又处于热带地区、 降水稀少,因此缺少冰雪融水;霍尔木兹海峡南岸属于干旱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

3、水。【答案】3.D4.C(2017 山模拟唐 )西非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人口1 630 万。读马里地区图及巴马科降水月分配图,回答56 题。2名校名 推荐5巴马科最高月均温出现在()A 3 月B4 月C6 月D7 月6造成图中马里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 周边国家第三产业发达B周边国家水源更充足C周边国家气候相对温和D周边国家局势安定【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巴马科地处热带,结合降水资料可判断出其为热带草原气候。 4 月份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半球,巴马科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且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少,因而气温高;6、 7 月份,降水多,晴天少,因

4、而气温较4 月份低。第6题,结合图中的军事分界线可知马里的政局不稳定,周边国家局势稳定是导致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 西非是非洲贫困地区之一,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经济还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极小;周边国家中的尼日尔深处内陆,降水十分稀少,气温日、年较差大。【答案】5.B6.D(2016 南中原名校河3 月联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工业由原来的3名校名 推荐“香蕉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7 8 题。7影响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科技B交通C劳动力D市场【解析】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

5、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带 ”向东欧等国转移, 使得欧洲经济空间发生变化。 东欧等国和原来 “ 香蕉带 ” 所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意大利等国相比, 科技和交通没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欧洲东部人口较西部稀疏且经济落后,因此,东部市场需求量小于西部。【答案】C8制造业从“香蕉带”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产生的影响有()A 增加东欧国家就业机会,制约“香蕉带”的制造业发展B西欧企业研发中心也随之东迁C改善欧洲的大气环境质量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欧洲制造业产品竞争力【解析】制造业从 “ 香蕉带 ” 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增加东欧国家就业机会,但不会制约 “ 香蕉带 ” 的制造业发展, 反而有利于促进

6、“ 香蕉带 ” 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西欧科技人才优势明显, 企业的研发中心不会随之东迁;制造业从 “香蕉带 ”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很有可能企业污染也随之转移,对“ 香蕉带 ” 的大气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增加了东欧地区环境压力, 不会改善整个欧洲的大气环境质量;产业转移, 利用东欧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欧洲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答案】D(2017 南天一联考五河)2014 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的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 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阴影区 )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4名校名 推荐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7、。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9 11 题。9近年来,我国矿业热衷于在甲国从事铜矿开采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铜矿需求量减少B甲国的从业人口少C我国采矿技术水平高D甲国矿业市场成熟【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我国矿业热衷在甲国(而不是其他国家)采矿的原因,应该是甲国具有优势,故D 最合适。【答案】D10自 21 世纪初, 甲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铜矿产品货运量成倍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 海洋运输成本降低B铜矿资源储量丰富C海面风力不断加大D洋流速度不断加快【解析】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成倍增长,得益于海洋运输成本下降和产量提高,与风力、洋流无关;注意B 项是储量丰富,储量多不一定销售多。选A

8、项。【答案】A11.若考虑运输成本,则在下列国家中,甲国的中矿企业产品首先应销往()A 日本B美国C英国D意大利【解析】从运输成本角度看,应就近销售,该地位于南美洲,距离美国最近,故应首先销往美国。【答案】B二、综合题 (共 56 分)12 (18 分)(2016 北京丰台区期末)读中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5名校名 推荐(1)描述中亚地形特征。(2)说出阿姆河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素有 “白金之国 ” 美誉的乌兹别克斯坦盛产优质长绒棉。(3)针对该地区棉花市场广阔的特点,有人建议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C

9、 线工程已于2013 年竣工, D 线工程也计划于 2016 年建成。(4)分析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双方的优势条件。【解析】第 (1)题,描述地形特征的思路一般从地势特征(海拔、地势高低、 地面起伏 )、地形类型及分布、典型的地貌形态等方面分析。结合中亚地形图判读。第(2) 题,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时间上讲,主要从河流的补给、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从空间上讲, 内流河的水量一般是上中游多于下游,从自然蒸发、 下渗和人为引水两方面分析原因。第 (3) 题,该题目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若赞同,主要从增加就业、 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 主

10、要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 题,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改善中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中亚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等。【答案】 (1)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倾斜。由东部的高原、山地地形逐渐过渡到西部平原地形。(2) 时间上:主要以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径流量最大。空间上:下游农业用水量大,且蒸发、下渗严重,径流量自上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6名校名 推荐(3) 赞同:棉花市场广阔,扩大棉花种植可以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11、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对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不赞同:当地地处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缺乏, 扩大棉花种植会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且不合理的农田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湖泊补给水源减少,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4)中国: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中亚国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13 (18 分)(2017 温州模拟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其国徽上就有三座火山,下图为哥斯达黎加国徽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哥斯达黎加国土面积为5.11 万平方公里,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1%,但却拥有全球近 4%的物种,森林覆盖率达52%

12、。(1)说明哥斯达黎加多火山的原因,并简述火山喷发会给该国带来哪些主要影响。(2)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形特征。(3)分析哥斯达黎加物种丰富的原因。【解析】第(1) 题,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喷发既会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带来有利影响。第(2) 题,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国中间地势高,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西南两侧地势低,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第(3) 题,物种的数量多少主要与气候、地形和生态有关;哥斯达黎加水热条件好,地形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高,因而物种丰富。【答案】(1)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 (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影响:火山爆发威胁生产和生活;火山灰土带来了

13、肥沃的土壤(火山是重要旅游资源)。(2)地势中部高 (山脉呈西北 东南走向 ),东北、西南两侧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 (东北部海岸线平直,西南部海岸线曲折)。(3) 纬度低,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差大,垂直差异显著;森林7名校名 推荐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14 (20 分)(2017 兰州模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 1,推测红海的地质作用发生过程。(2)根据图 2,比较甲、乙两河下游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3)根据图 2,分析甲、乙两河河口地区人口密集的主要自然条件。【解析】第(1) 题,从图中红海的基底岩石有垂直裂隙,说明发生过水平张裂运动;中间有玄

14、武岩分布,说明在张裂后有岩浆喷出;中间基底相对于两侧岩层低,说明经历了下降运动;中间基底上面有沉积物,说明后来又经历了沉积作用。第(2) 题,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体现在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 水系特点等方面;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体现在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在比较时,相同的特征不必列出。第(3) 题,甲河河口地区人口密集主要与水资源有关,乙河河口地区人口密集主要与地形有关。【答案】(1)水平张裂 岩浆喷出 断裂下陷 外力沉积。(2) 甲河自南向北流,乙河自北向南流;甲河下游流域面积小于乙河;甲河下游比乙河下游流程长;甲河下游支流少,水系不发达,乙河下游支流多,水系发达;甲河下游流量小于乙河下游流量。(3)甲河: 流经地区气候干旱,沿河分布, 靠近水源地, 取水便利; 河流沿岸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乙河:沿河地势低平,利于基础设施建设。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