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93280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构建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学生学习行为引导教学作者: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范润翔【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行为引导、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小组合作、预习、学习、练习【摘要】认真做好学生语文预习、学习、练习等学习行为的引导,在教与学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正文】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形

2、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而我们的教学研究往往局限在“教”的行为方式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行为研究。缺乏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相融合的教学

3、模式,暨小学语文阅读课“预习学习练习”教学模式针对重点课文,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上好预习指导课;充分备课,找准语文训练的“点”,上好语文知识学习课;针对语文知识的训练点,结合文本上好语文能力训练形成课。通过学生行为的引导,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学习习惯养成上,可以大大调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进行总结。问题的提出: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1、教学目标不明确,满堂灌,教课本,或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思品课等,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2、学生“鹦鹉学舌”,只学习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没有形成语文系统性的知识架构,语文学习能力形成效果不佳。3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4、,被动接受。语文课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多半是完成考试。4 、教师以及整个语文教学届理念很多,但针对“教”和“学”的实际行为引导少,多半是凭经验,经验型教学。缺少切实地语文学习行为引导。二、理论基础:1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2、小学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本身的基本规律。3 、任何学科的教学除了掌握本学科自身的知识、规律、特点外。担负着激发学生兴趣、潜能,开发学生智力的任务。4 、语言本身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语言本身就是思维的工具,良好思维是靠良好的语言能力来做保证的。5、语文

5、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新认识“教学、学习、练习”等术语的定义。使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2 、教师要对小学语文知识和能力有通盘的考虑,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能合理地开发教材,并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和学习指导,才是“师” 。3 、阅读教学不是阅读的全部,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除了一定积累外,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的培养。4、要依据教材、文本有机地教学。反对脱离文本的纯粹、系统的文理讲解,也就是反对把语文“技术化”具体实施操作:第一部分:关于预习指导课

6、一、什么样的预习是比较良好的预习“熟读、精思”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预习是学生带有一定的目的,进行对文本的独自探究或合作探究。通过预习可以自行解决生字词,对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对整篇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能提出和文章内容或和语言文字规律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过自己预习能够体会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二、上预习指导课的意义目前小学生的预习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对预习的理解还比较单一,可能就是自己读两遍课文,把生字词画出来就可以了。这种预习是没有达到研究、熟读、精思文本的目的的,对学习能力的形成作用不大。针对精讲课文,拿出一节课时,上好预习指导课,可以教给并强化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自

7、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语文文本的研读。 “文”“思 ”结合,同时把预习的成果迁移到本组的其他课文的学习中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经常坚持这样做,学生自己都知道,今天该上什么课,会提前做好准备,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三、预习的目的1 、知识层面:学生初步认知课文,基本解决字词等基本知识,在老师指导下了解文章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研究、比较辨析,提出不能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2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自己研读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我发现的能力。3 、情感层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发现之旅,体会

8、学习的快乐。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强化这种体验。四、学生预习要求的提出:初步读通文章的情况下,根据年级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提高教学效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般一节课的预习要求不超过5 个) :1 、字词部分,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解决。2、本年级(年段)所侧重的语文训练内容。多为句、段、整篇文章的理解(这可以分作两点,也不宜过多)3、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部分,试着自己理解。或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预习要求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这样便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五、预习的过程1 、以课堂上学生自我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组长负责组织本

9、小组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并对本小组同学的过程进行任务分配、进度调整,对本小组同学进行预习的评价。小组长是要经过定期培训的。2、使用统一的标注符号,在书上进行批注。 “评点”法是中国传统读书的主要方式,“圈点 ”、“批注”对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有益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比如 ;生字用圆圈表示;可以直接对生字注音;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文章的自然段;用曲线标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并在句子的旁边,试着自己对句子进行理解写上批注;用横线标出自己认为重要或不懂得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自己理解和疑问。等六、预习指导课中师生的角色关系:1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

10、习的主角。是研究者、发现者。是问题的提出者;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人。2 、教师: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对文本有好的的把握和二次开发,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阶段教学重点预设好很多问题,做了积极的准备和研究。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1 )是引导者(提出要求并通过观察、提醒、纠正,使学习不偏离目标)。2 )是观察者(观察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3 )是参与者(主动参与学生的研究和小组学习活动,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帮忙解决一些孩子共有的问题。4 )是评价者(老师要适时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评价,鼓励、组织。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学习、发现的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七、预习指

11、导课的流程:(组织教学、导入)熟悉全文明确预习的目标个人预习小组合作研究文本,教师观察参与,适时评价汇报预习成果,评价预习效果 作业目的指向巩固预习成果。八、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充分相信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研读或小组合作,可以解决课文的一般性理解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教师负责组织和评价。2)把握时间,放得开还要收得住。3)学生预习过程中指向新授课部分的重要问题,不要告知学生,不能对学生的理解作出是非判断,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程度。4)不能用自己预设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学生的预习效果,来调整自己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和重点要点。第二部分:语文知识学习课(新授课)一、新授课的

12、基础:1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已经对课文有了明确的自己的看法。在明白学生基础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2、充分备课,在理解学段、单元语文教学重点的情况下,在充分了解前后课文在语文知识教学重点的关联的情况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新授课的目标设置: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表达、写作水平的语言文字的规律性的探讨和讲解、运用。(详见附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重点)关于有关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文本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不必系统但要有方向性。三、注意的问题:1、课堂设计要和预习指导课相关联,要有机结合。2、不能脱离文本讲解语法和文理,万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技术分析课。3 、不可讲故事,顺课文。课文中的这些东西,学生在预习指导课中已经自己弄清楚了。第三部分:语文能力形成课(练习课)针对本课所学习的语言文字的规律性的知识,进行读写训练、表达训练。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又是对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