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97871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建筑结构工程存在的通病及其措施摘要: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不仅会对建筑结构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观感和使用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建筑结构工程中裂缝的种类、形成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关键词:1.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产生直接影响,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不仅会对建筑结构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观感和使用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且在实际工程中要对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设计、施工及原材料使用中采取

2、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就必须要求如何根据现有的国情国力,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控制研究,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经济意义。 2.裂缝的种类及其形成因素 2.1裂缝的种类 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微观上看,混凝土是带裂缝工作的,微裂缝是肉眼不可见的。肉眼可见裂缝范围一般以0.05mm为界(实际最佳视力可见0.02mm)大于等于0.05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防水、防腐、承重)都无危险性,故假定具有小于0.05裂缝的结构为无裂缝结构,所谓不允许裂缝设计,也只能是相对的、无大

3、于0.05mm初始裂缝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就其开裂深度可分为表面的裂缝、贯穿的裂缝; 2)就其在结构物表面形状可分为风头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 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 (2)当裂缝对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等没有大的影响,只是影响结 构的外观,对这些裂缝称为无害裂缝。虽称为无害裂缝,但也反映了在原材料、 配合比和施工过程中或在设计中存在某些缺陷,也应予以关注和改进。 2.2裂缝产生的因素 2.2.1裂缝产生的客观因素 引起房屋结构裂缝的因素很多,大体上有收缩和温度的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2.2.1.1收缩和温度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

4、的基本物理性能,砌体和混凝土也不例外。温度裂缝虽然不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但若不及时加以处理和维修将对正常使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使裂缝转化为不安全因素。 2.2.1.2不均匀沉降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结构与沉降小的结构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结构构件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时,便产生相对裂缝。 2.2.2裂缝产生的主观原因 引起结构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可能造成裂缝。 2.2.2.1建筑业管理 1)不按图施工,甚至无图施工。有些工程未出图就施工。有时虽有图纸,但施工作人员怕麻烦,或未领会设计意图就擅自更改。 2)施工

5、故意偷工减料。 3)建筑市场不规范,名义上由有执照或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实际上层层转包,直接施工的施工人员技术低,素质差,有的根本无执业资格。 4)进建筑材料时质量把关不严。材质不行,建筑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 5)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开工,往往无设计先施工,未勘测先设计,什么都抢工期,不讲质量。 2.2.2.2原材料质量 1)砌体 砖的质量不合格,砂浆强度不够,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的强度不够,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施工配合比不准确等。 2钢筋混凝土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

6、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硅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硅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2.2.3设计 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这

7、类裂缝的出现,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效。 (1)荷载的作用: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2)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房屋长度过长,未设置伸缩缝,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当房屋的自由伸缩在构件中产生的应力大于材料的允许应力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 2.2.2.4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是使业主及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

8、使用价值的最重要阶段。在调查中,普遍认为施工质量对裂缝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住户,把所有的裂缝原因全归罪于施工质量,虽然这种言论具有片面性和不确切性,但这也反映了用户对施工质量的信任程度和对质量的要求。因此,施工质量不容忽视。由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任何房屋的裂缝都有可能与施工质量有关。 3.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裂缝的控制原则 设计上经常采用“抗放兼施,以抗为主,或者以放为主”的方法。 1)约束引起的应力或变形,用“放”的方法解决。以放来减少约束,设变形缝释放约束应力,创造条件给结构以变形的机会来减少约束,通过变形或位移释放能量。 2提高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伸

9、,用“抗”的方法解决。用材料的拉伸变形吸收能量(提高极限拉伸比提高抗拉强度更为重要,因为结构首先要求变形条件。 3.2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可以在不同的建设阶段进行裂缝的控制。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建筑,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传力清楚;荷载统计无误。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砌体结构中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以提高整体安全性。设计不仅考虑承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变形作用问题(温度变化、收缩作用、地基变形问题)。变形作用引起的内力可以采用“抗与放”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施工期间所承受的温差及湿差最大,所以可以采用“先放后抗”的设计原则。 3.2.1原材料方面

10、1)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要求。认真对进场成品砖、砂石骨料进行检验,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2)严格控制混凝土、砌筑用砂浆的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砂浆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混凝土应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砂浆抗裂强度。 3)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外加剂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3.2.2施工管理、质量方面 1)提高施工质量,保

11、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 2)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如施工后浇带的做法,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杜绝过早上荷载和过早拆模,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3)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 4.结论 裂缝不仅是缺陷,它还是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裂缝控制裂缝。我们不可能战胜裂缝只能控制裂缝,并把其危害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一“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跳仓法”施工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