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09914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期中期末考前复习必备:历史七上人教版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第1课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5.中国是世界

2、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第2课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

3、钵)。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第3课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

4、合。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第4课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

5、”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第5课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内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略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第6课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3.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4.

6、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秦的统一。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第7课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7、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原因:富国强兵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

8、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第8课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战国发明毛笔,写在竹木简或帛上。2.历法:夏朝:就是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历法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1个月。战国测定了24个节气。3.扁鹊的四诊法:望、闻、问、切。4.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5.钟鼓之乐:编钟 湖北随州2 .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第9课1.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论语主要思想:仁、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主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2.百家争鸣: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法家:韩非“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儒家:孟子、“民贵”“君轻”。 孟子荀子,人定胜天。荀子道家:庄子,无为而治。庄子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10、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3.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4.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

11、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统一前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第10课1.秦的统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2.秦统一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秦始皇的雄才大略。3.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4.措施: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

12、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长城,连接秦赵燕城墙形成,东到辽东,西到临洮。)5.秦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6.秦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

13、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第11课1.秦的暴政: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巨大的骊山陵墓;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2.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2)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3)刘邦领导的农民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1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202年,刘邦获胜,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都长安(西京)。史称西汉。第12课1.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

15、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3.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第13课1.治理黄河:汉武帝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河。2.农业进步: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

16、一千多年。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3.手工业: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4.商业:西汉的都称长安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第14课1.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匈奴的发展表现:畜牧业发达;冶铁业发展;学会了农耕。2.汉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国力弱,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漠北战役:(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击溃匈奴主力,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3)汉元帝时期,匈奴呼

17、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第15课1. 张骞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3.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往。第16课1.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便宜,质量好,逐渐普遍使用。2. 医学:“医圣”张仲景

18、: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出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的原则。3.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4. 地动仪:东汉的张衡发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利用杠杆原理。第17课1.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建白马寺,

19、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道教:东汉后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2.王充写了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3.史学: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第18课1.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3.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曹魏。221年刘备称帝,

20、都成都,蜀汉。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第19课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南方一些统治者

21、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百万。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

22、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4.263年曹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 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晋惠帝时“八王之乱”316年西晋为内迁的匈奴人所灭。5.五胡内迁: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6.东晋:317年 司马睿 都城 建康。7.前秦:氐族人建。4世纪后期。8.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前秦战败,瓦解。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3、9.南朝: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齐、梁、陈,这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第20课1.4世纪后期,鲜卑建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3.北朝:北魏 东

24、魏 西魏 北齐 北周第21课1.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数学著作缀术。2.农学: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第22课1.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2.绘画:东晋的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4.石

25、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品。重点分析题:1.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4)思想上:都加强思想控制。(5)都有苦役百姓、残暴统治的一面。2. 从秦朝到东汉,中原与匈奴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 秦朝时国力强大,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收复河套地区;(2)秦末汉初,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3)西汉初年,限于国力,

26、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但并没有阻止匈奴南下掠夺;(4)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成几部。其中一部向汉称臣,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求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维持了双方友好关系;(6)东汉时期,北匈奴控制西域,东汉派大将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从秦朝到东汉,中原对匈奴的政策,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并依据双方实力不同而采用战争或和亲的不同政策。3. 如何评价秦始皇?(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