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00245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报告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湖 南 商学 院专业实习报告题目学生姓名长株潭两型社会的调查报告刘振宇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 1001尹向飞教授9 月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长株潭两型社会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经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

2、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指示要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调研报告,既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又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和评价标准,研究成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部分建议已被发展规划部门采纳并考虑在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吸收。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

3、位和交通条件优越。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 59 所高校, 90 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国际领先。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1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市。面积 2.8 万平方公里, 人口 1300 万,经济总量 2818 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 13.3%、19.2%、 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 公里,结构紧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 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7%,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12 月 14 日,国家

4、发改委正式公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中国的第四批试验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年底,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规划方案经国务院批准, 1 月,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正式迈入新征程。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指导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 创新, 率先 形成 有 利于 能源 资源 节约和 生态 环境 保护的 机制

5、 ,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式,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圈过程,全面把握“两型社会”的要求和湖南特色,立足科学跨越发展,推进试验区改22020 年 4 月 19 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革建设,以新型城市为载体,强化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协调。二、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构建城市群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

6、工业区建设,促进湘潭竹埠港、下摄司和长沙坪塘等深度污染区循环经济改造,支持各市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构建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健全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健全资源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培育水权、林权等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理顺能源、矿产品价格,逐步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恢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绿色电价机制。推行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节32020 年 4 月 1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