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01672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是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节的内容。教材选取了蛙的生殖与发育来说明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类群,唤起学生关爱两栖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料,并有效地进行互联网搜索,以一系列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

2、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法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启发教学过程:赏析诗词,引入新课:宋朝诗人赵师秀的

3、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雨声、蛙声,这是初夏雨夜特有的音响和气氛,而且在闲敲棋子伴着灯花坠落的孤独中,更加衬托出友人因雨阻隔未能践约,“闲敲”句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诗人深夜寂寞和失望的情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图片、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 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

4、衍的意义。(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2. 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3. 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4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归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

5、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巩固训练: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5.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

6、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5.小组讨论教材中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就最感兴趣的问题重点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的教学内容布置练习 练习册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生殖方式:体外(水中)受精有性生殖发育:幼体在水中发育,幼体发育为成体要经过变态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