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0275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六级新题型解题技巧.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英语六级阅读理解文章题材及解题技一、大纲要求:对主体细节推理以及态度题有所把握,对阅读速度的要求:每分钟70个单词。 二、六级文章本身的特点:1、结构: 1)文科文章常有的一些结构 A、现象解释型(文章一开始给出一个现象然后对现象进行解释,一般都会在第一段的末句是一个问句,段末是问号。就是要我们寻找回答,问题就是一个现象,我们就要寻找解释,来做主题。)解释即为文章的主题所在。常被考到的有:现象本身;解释;作者对解释的评价。理科文章解释主题常有两种方式:1)罗列式的2)用实验来解释主题 文中加引号的词,表明该词在原文中有特定的含义,表达并非最表面的意思 问题中出现了一开始就提到的现象时,答案通常

2、针对文章主题。 B、问题解决方案型(文章一开始给出一个问题,对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典型的文章:2001年6月的第一篇文章。问题problem 第一问题本身考一道题,第二造成问题的原因是,第三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第四作者对解决方案的态度,正评价还是副评价,肯定还是否定。思路比较固定,只要是解决方案一般都是不行的。) C、结论解释型(在文科文章的数量是最大的。文章一开始给出一结论,然后对结论进行解释,数量极多。) 2)理科文章的结构 A、现象解释型(结构与文科文章不一样,理科文章首句出问号,常暗示指现象,有现象就要寻找解释。) B、问题解决方案型(成果型在理科文章里很多,2001-6) C、实验型

3、文章(文科文章可以颠三倒四的把问题反复地说,理科文章一般比较客观,要说明问题一般用实验来说。) 2、体裁,以说明和议论为主。原因:四级和四级以上的文章具有的特征academic学术性的,学术性的文章用记叙文说不清楚,只能用说明和议论。说明文:作者没有太多的观点,只给出一些数据和事实,让你自己去推理、综合。 启发:1、关注重点不同。对于说明文而言注意文中的定义、概念、重要数据和细节。对于议论文而言注意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主要是看作者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2、文章的重心。四级文章无论说明议论,四级文章的重心一般靠前。两种模式:A、一根主线,一开始就摆出文章的主题。对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B、花开两朵,

4、各表一枝。文章一开始就出现两个概念或者两个方面,文章论述两个方面一般答案里也包含两个方面。 3、句子结构复杂 常见的难句类型:1、多重复合句,重点是以it为形式主语的复合句。要很快地看出重心,主要注意抓主干和断句。(主谓宾) 2)多重并列句,一般并列句可以用and来连接,另一种是肯定否定形式的并列句,比如:notbut , not onlybut also, but 和but also 后面的才是作者强调的。 3)经典被动句 4) 倒装句典型结构主要是主系表结构倒装为表系主结构。方法:第一看系动词,第二看第一个词,如果第一个词有形容词性而又不修饰别的词,就肯定是个表语。一般是为了强调表语,所以

5、倒装。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倒装为 : Of great importance is of great 是形容词变名词。 5)双重否定=肯定 6)比较结构 morethan 在more之后才是重点 , lessthan 在than后面的是重点. 段首出现比较级一般都会出题的。 三、如何准备六级阅读 1、练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传统的三种方法:1)先看文章后作题。是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三点: 1、注意文章中心与作者基本观点,即抓大的放小的。 2、注意重要细节的位置,第一遍阅读时在了解主题之后知道某个东西在哪里,胜过你知道他是什么。3、阅读速度稍快。不能过分沉迷

6、于原文,速度要快一点。 2)先看问题再读文章 要抓对重点 适用于文章:1、难度较大的文章2、只包含一两段的流水账文章。流水账文章段落少层次感较差,可以先看题目看清问题,确定大概的位置。3、细节题较多的文章。 缺点:对主题把握不够明确。 3) 读一层意思做一道题,读文章做题交叉进行。本方法适用于:1、段落较多的文章2、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注意事项:1每次阅读一小段或者一长段的一半2阅读速度比第一种阅读方法要稍慢一些,力求弄清本段意思3每次读新的内容之前,最好把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要先看一下。每篇文章为9分钟,读原文要5分钟,做题要4分钟 注意不良的阅读习惯:1逐词指读 正确方法要读意群 2出声阅读

7、 2、分析句子结构 其他可以不看 3、熟悉体型 主题 (main mainly primary primarily中心思想 写作目的 标题)细节(定位原文关注考试原则)词意(包括指带 上下文推断词义 词根 )推理(细节性推理题 infer题型 conclude题型)态度(表示态度的首段选项的含义)第二节 短文听写题型透析及解题技巧一、题型概述复合式听写旧题型的考查内容为:8道单词听写题和3道句子听写题,调整后的新题型考查内容为:单词听写题及词组听写题。听写短文的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填写短文的空缺,共计10题。短文录音播放三遍。复合式听写是一种综合性的

8、测试手段,是对考生的词汇量、语法、拼写、语音、理解、记笔记以及记忆能力的全面测试。题材以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教育、历史、风俗习惯、人物传记为主,字数约为250词。从六级大纲的样卷来看,所填的10个空中,单词占7个左右,词组或短语占3个左右,单词与短语交替设置。所填单词多以实词为主,基本上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所填词组多为一些常见的动词或名词词组。二、4大解题技巧1、通过卷面文字捕捉信息,找出线索,了解大意听写材料多为说明文,这一体裁的文章具有主题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简洁、逻辑性强的特点。文章的开头或段首多半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之后的段落、句子都是针对主

9、题句的进一步扩展、说明或论证。考生应利用一切机会,如考前空隙或播放考试Directions的时间,浏览短文,尤其要抓住主题句,根据主题句预测文章的发展线索和大意。一般来说,听写的文章都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考生通过浏览文章总会搜索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例如考纲样题的第30题,通过浏览后文的Case studies of children who were isolated from others“那些与他人隔绝的儿童的研究案例”可大致推测该空格处应填一个表示“剥夺或隔离”的短语,are deprived of意为“被剥夺”。又如第31题,空格后谈到Consistently, resear

10、ch shows that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promotes health“因此,研究表明,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增进健康”,由此反推出31题所在句的意思是“交流会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情感健康”,well-being表示“健康”。2、听、写结合,双管齐下第一遍全文朗读,要求考生注意听懂文章大意。由于听录音前考生已预览了卷面文字,对听力材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在听第一遍录音时,考生可以填写一些较简单的单词或词组。例如大纲样题的第31题,大部分考生对well-being一词非常熟悉,在听第一遍录音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将其记录下来。在听第二遍录音时,应该能完整地记录剩

11、下的单词或词组。3、巧妙使用缩略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下更多的内容呢?使用缩略语是必须的。当听写的单词较长或者为词组时,可以在第一遍听录音时先写下该单词的前几个字母或词组中的某个词,听第二遍、第三遍时再将其补充完整。例如大纲样题的第28题,romantic一词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短时间内很难将其完整地写下来,考生可以用两个字母rm来代替,这样既省时,又好记。4、检查、核对内容要点第三遍朗读供考生进行核对。核对是最后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应抓住时机弥补前两遍听录音时所忽略或遗漏的内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答案。在核对时,对于一些空缺,考生仅凭辨音难以准确地判断出其为何词,此时考生可以从

12、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上下文语义等多个角度去推测、分析和判断,最终正确地拼写出这些单词或短语。第三节 选词填空题型透析及解题技巧一、题型透析(一)题型概述选词填空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是题型改革前四级阅读理解中的仔细阅读题型,此次题型改革将六级中的短句问答题改为选词填空题,在考试题型上和四级完全一致。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考生结合上下文内容对文章中词汇的理解能力。从大纲样卷试题来看,这类试题的文章兼有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成分。文章长度在260词左右,超纲词会在文中标出汉语意思。(二)命题形式选词填空的命题形式近似于完形填空,即在一篇文章中共留出10个空,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15个单词中选出10个填入空中。

13、10个空缺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首句不设空,一句之中不设两空。(三)选项特点十个空格考查的全部为实词:其中12个副词,24个名词,23个动词和24个形容词,每个正确选项都有干扰项,要么是相同词性选项之间的相互干扰,要么是多余选项对正确选项的干扰。选项中动词时态与文章时态一致。二、高分技巧(一)解题流程1. 浏览全文和选项这一步的作用是让考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选项,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主要关注文章中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出现了哪些具体事例,其中反复出现的词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大致内容的重要线索。 用2 - 3分钟的时间浏览上文,我们即可抓住本文的主旨大意:文章围绕阅读能力这个话题进行论述,并指出喜欢深

14、度阅读的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进入一种心醉神迷的状态,从而与文章的作者可以产生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紧接着又介绍了carnal reading与spiritual reading的不同之处,最后作者对如今年轻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做出含蓄的批评与指正。 2. 确定空白处词性 通读完全文及各个选项后,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各个空白处的词性,例如第36题,空格处位于must be painstakingly之后,且后面跟着一个由by(被,由)连接的介词短语,由此可知此空应填入一个动词的被动语态,即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3. 仔细阅读空白前后内容,逐一答题正常情况下,经过上面的几个步骤,我们就可得出大部分答案,此

15、时文中因空格而缺失的信息也大部分都补充完整了。因此,最后一遍阅读若发现不准确的地方,修改后就完成了该种题型的解答任务。(二)备考策略通过分析解题流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几点复习备考策略:1. 掌握正确的单词记忆方法学习单词一定要弄清楚其具体含义和使用语境,不能只记忆其汉语意思。记忆词汇的正确方法是在语境中记忆单词,通过阅读文章来记单词应是最佳方法,使用这类书籍记单词的时候,请注意观察需记忆的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以及能否用其他的词来替换该词。如果通过词汇书来记忆单词,那么该书至少应该有英文例句,我们在记单词的同时还应该学习某一单词的常用搭配。2. 复习巩固基本语法大家在中学阶段已掌握了基本

16、的英语语法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时不一定能够运用自如。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需要找一本内容全面的语法书,把有关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句子结构的内容好好地复习巩固一下。3. 做适量的练习,熟能生巧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大家亲自去实践和运用,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经过一定量的练习,考生才能对这种题型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到感觉。我们对这一题型的难度判断是:它没有完形填空难度大。因此,只要练习量达到30篇左右,对这一题型就能有一个较好的掌握。 第四节 长篇阅读题型透析及解题技巧一、题型概述自2013年12月起,原快速阅读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

17、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则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同时,在试卷中的顺序也由原来的第二部分调整到现在的第三部分。新旧题型对比如下: 长篇阅读(新题型)快速阅读(旧题型)文章长度9001200词9001200词题材科普知识、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类文章科普知识、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类文章体裁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文或议论文难度与六级样题相当,每篇文章中的超纲词不多于5个,如果是超纲词,会在其后用括号注明其在文中的汉语意思与六级样题相当,每篇文章中的超纲词不多于5个,如果是超纲词,会在其后用括号注明其在文中的汉语意

18、思考试时间15分钟15分钟所占分值10%10%设置题型信息匹配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题目数量10道10道 根据六级样卷可知,全文共计15个段落,对应10道题,这意味着必然有5个段落不对应任何题目。样题中未出现一个段落对应多个试题的现象,但今后的考试中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考生需注意。 原快速阅读考试时间是15分钟,原深度阅读(含简答题+仔细阅读)考试时间是25分钟,而调整后的阅读理解(含选词填空+长篇阅读+仔细阅读)考试时间是40分钟,由此可推出新题型长篇阅读的考试时间基本不变,大概为15分钟。从六级大纲样卷来看,长篇阅读主要考查段落信息匹配。段落信息匹配题有4个特点:1. 绝对乱序;2. 绝对

19、同义转换;3. 通常超细节;4. 通常无特殊印刷体。从这4大特点我们足以看出这类题的难度:绝对乱序意味着考生不能按“题文同序”原则逐一解题;同义转换、超细节及无特殊印刷体意味着考生要死掉大量脑细胞去理解所读到的每个信息,而无法快速地定位!二、题型特点虽然从表面上看,命题人似乎把解答信息匹配题的方法之“门”堵死了,但事实上,他们还是善解人意地为考生打开了一扇解题之“窗”。这一题型固然有着不同于传统阅读解题方法的种种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可以为考生所利用的新特点。下面就来分析这些新特点。1、题干中的细节信息往往反映文章的主旨或段落主题,考生可据此了解原文内容。在信息匹配题中,题干中的信息虽然陈述的都

20、是文章中的细节,但其内容基本都是围绕文章主题或是某一段落的主题进行描述的。通过快速阅读题干中的若干条细节信息,考生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从而能够在回头阅读原文时加快阅读速度,节省定位时间。2、题干提供的细节信息中往往暗含一些说明文所必需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利用这种关系预先对一些表述进行排序。长篇阅读的文章一般为说明文或议论文,而这类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在介绍一个新事物时,文章通常会采用循序渐进、前因后果的方法来叙述,而根据这种逻辑进行解题之前的预先排序对于解答信息匹配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题干提供的信息表述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指示性词语,这类词语虽然

21、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定位关键词,但其特殊含义可将考生的注意力指向原文的开头、结尾或是某个具有特殊特征的段落。这些词通常包括如下三类:能够指示开头段的词,如overview(总的看法),introduction,initiation(开始),main idea,definition等;能够指示结尾段的词,如future,solution,conclusion,suggestion,summary等;能够帮助考生回原文定位的特殊词,如rate,ratio(比率),proportion,percentage,number,figure,statistical demographics(人口特征)等。考生

22、能够通过这些指示性词语缩小回原文定位的范围,从而快速判定其所在细节信息对应的原文段落。三、3大解题技巧段落信息匹配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读题干并确定关键词(中心词)去原文中定位关键词分析定位句分析题干确定答案。具体的解题技巧如下:1、用“打包”方法对付乱序:把整组题全部一次性吃透,然后去原文从头到尾定位。否则,考生如果按顺序逐题解答,时间会严重不足,最好是文章一遍看下来,能找到所有的信息。此外,考生应该注意定位原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脑、眼和手并用:眼是肯定要用的,不用脑会导致忽视同义转换,不用手(笔)会使我们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然后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信息而不停地看。2、“吃透”题干,准确判断关

23、键词(中心词)至关重要。如果没吃透题干,就无法准确判断关键词或中心词,就可能对原文中的重要信息没感觉。一般来说,题干关键词或中心词为实词以及一些数字、专有名词等。3、在解题的先后顺序上,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采用由易到难的解题策略,可以提升考生的解题信心。对于那些答题线索较少的题干细节信息,考生可留在最后再解答。在解答这类较难的题目时,考生可快速阅读原文中仍未选过的段落的主题句(通常为第一句、第二句或最后一句),之后根据段落大意与题干中的细节信息进行匹配。四、难点与答题策略六级信息匹配题的难点主要在于:文章较长;部分段落有干扰性(两个段落提到了相同的主题)。题干中不涉及专有名词或数字(即使有数字

24、也与原文不一致)等定位词,传统的定位法不再适用。针对这些新特点,考生需要把握以下解题策略。 1、做题步骤:50%-50%法。文章内容多,信息量大,题文不同序,对考生的短时记忆是一大考验,考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应对,具体为:第一步 先读文章前1-4段,获取文章大意,并提炼所读段落的核心意思(英文关键词)。第二步 浏览5个题干(不一定是前5题),划出每个题干句子的核心词(注意可能并非是定位词),初步判断与所读段落是否匹配。第三步 划出剩下未匹配题干的核心词,并与剩下的文章交替阅读,直至做完。2、语句核心词提炼的方法。语句核心词提炼是英文阅读的必备技能之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必经途径。要想获得该能力,

25、需要考生在明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配以大量练习方可,但这一能力确实值得考生花大力气训练。简单说来,这一方法有些类似于缩句练习。比如样卷的第53题,在做题时可以在句子上快速划出其核心主干:Compared with younger ones, older societies tend to be less innovative and take fewer risks. 因此可以简化为older societiesless innovative,方便在做题时查找和进行短时记忆。3、干扰段落排除的方法有时会出现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段落讲述同一问题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考生在提炼语句核心词的时候,要准确和全

26、面。比如样卷的第55题:Immigration as a means to boost the shrinking labor force may meet with resistance in some rich countries.该句的核心词除了immigration以外,还包括resistance,如果只划出核心词immigration,则会误选G段,原文的G段和H段均提到了immigration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题型的干扰段落多为临近的上下段,因此考生可在这一范围内进行区分。4、关键词同义转换的方法同义转换的方法包括:改变词性、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组、反义词或词组、句式的变换、

27、语态的转换等。例如样卷的第50题: Countries that have a shortage of young adults will be less willing to send them to war. 显然,语句核心词send to war是M段中military service的同义转述;less willing是reluctant的同义转述。 这一方法考生相对较为熟悉。在此不多赘述。第五节 翻译题型透析及解题技巧一、 题型概述自2013年12月考试起,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文章长度为1

28、80-200个汉字。首先,这段关于中国春节的小文章难词较多,比如“传统”、“庆祝活动”、“除夕”、“延续”、“习俗”、“年夜饭”、“厄运”、“大扫除”“主题”、“放鞭炮”、“发红包”等等,这些词有的比较抽象,有的不太常见,或者有的是中国特有的说法,英文中没有明确对应的词,考生在翻译时应该抓住词的根本意思。其次,长句也较多,考生要想把它翻译准确、通顺,不仅需要单词量和单词拼写过关,还需要掌握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学会中英文转换的技巧。如果说原来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需要考生掌握词和句的翻译,将信息进行简单的一对一式的传输的话,那么现在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则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

29、,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与之前考查的句子翻译完全不同了。最后,从选材范围来看,文章内容多是有关中国的,也符合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走出去的教学目的,考生应多关注有关中国国情介绍的英文文章,以便积累相关词汇和表达。 二、翻译技巧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从容应对翻译题型,我们将分别从词、句的翻译角度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翻译技巧和要点。(一) 词的翻译 1.词义选择 所谓词义选择,是指词本来就有这个意思,问题是要我们将其在特定场合的正确意思选出来。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做到在词语意义和字面形式上都对等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取意义,舍形式。越是普通的词,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

30、配,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广狭、所处的语境、词义的褒贬和感情色彩。例1 原文: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译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分析:“年夜饭”此处实际就是每年一度的团圆饭,为了让译文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这里用的是annual reunion dinner,理解起来更容易。例2 原文: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译文:And do

31、or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red couplets.分析:原文中“粘贴”的意思其实就是用对联装饰门窗,如果直译的话表达不出真实的意图,因此这里用了“decorate”,表意更直接。2.词类转换词类转换是汉译英常用的一种手段。汉语的动态性和具体性特点使其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动词。英语则因其静态性和抽象性特点而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名词化和介词化倾向。在汉译英过程中,适当转换词性,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1)动词名词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频繁,而且动词既没有时态变化的约束,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相反,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变化

32、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大量原来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比较不受形态规则变化的束缚,使用相对灵活、方便。例: 原文: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 译文: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分析:原句中“欢度”是动词,但是如果译文中也用动词来表达,则整个句子的结构显得罗嗦,不够整洁,所以译文中用了“celebration”来表达,使得整个句子更匀称、清晰。(2)动词介

33、词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得以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来表达。例: 原文: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译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3)动词形容词汉语的一些动词也常常可以用英语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这样的译文有时比直接使用动词更地道、标准。例: 原文:在明朝和

34、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4)形容词或副词名词 由于语法结构和修辞的需要,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转译成英语的名词。例: 原文:只有这些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译文: .leaving these living things to enjoy this moment of dusk with full ease and freedom.(5)名词动词有些情况下,汉语的名词由英语的动词表达,此时汉语

35、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随之改为英语中作状语使用的副词。例: 原文: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 译文: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分析:原文中“差异”为名词,为了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译文中转换为了动词“vary”,原文中修饰“差异”一词的形容词“很大”转换为了副词“widely”,使译文更生动。3.词的增补 (1)语法需要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补充汉语里省去的词语或没有的词类,以使译文

36、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增词译法在汉译英中实际上是添加原文为了语言简洁而省去的成分,增补的词多为冠词(英语所特有)、代词或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连词和介词等。例: 原文: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译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分析:英语中用得最多的介词有at,by,for,from,in,of,on,to和with九个。这些介词是连接英语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

37、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选择介词。另外,译文中增译“an occasion”来解释说明“除夕夜”的作用,使得除夕夜的作用更加突出,彰显了中国人对于除夕夜的重视。 (2)意思表达需要 例: 原文: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 译文:This is a scene taking place on the shore of the Yellow River. 分析:在翻译“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时,增译taking place短语,使译文表达更为生动贴切。 (3)文化背景解释的需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英语和汉语包含着许多文化色彩浓厚且不易为译文读者所理解的词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

38、使用增词译法,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翻译出来。例: 原文: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译文: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4.词的减省所谓词的减省,就是翻译时,把原文中一些仅仅为了语法上的需要而存在的词、词组加以适当省略,从而达到译文通顺、意思完整而句子精练的目的。汉语中重复的部分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等,在译成英语时需适当删减,以保持句子的通畅。例: 原文: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译文: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

39、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bring in good luck.分析:删减了原句中的“进行”一词。5.词的替代重复是汉语常用的一种语篇衔接手段,虽然英语中也用重复,但多是利用词语的重复来体现语义强调或进行语言润饰。汉语以重复见长,英语则以省略见长。故而在汉译英时,可采用替代的方法来避免重复。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成分替代、谓语成分替代和分句替代。(二)句的翻译汉语造句以名词为重心,以词组、散句和分句为手段,习惯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横排式表述,

40、其内部逻辑关系“含而不露”,甚至断句不严,外形松散,因此汉语常被称为时间型的动态结构,主要体现为形式自由、富于弹性。而英语则以“主谓”的主干结构为中心来统领各语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严谨。因此在汉译英时,译文在逻辑和形式上都应当体现出英语的特点。如果是单句,首先应当确立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如果是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则需要确立中心,根据上下文进行句子组合,可以译为并列句、主从复合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并列复合句或使用独立结构等。这是汉译英的第一步,也是正确译文的基础。1.确立主干在汉译英时,不管汉语句子如何复杂,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组句框架。这些最基本的框架可以变换,可以组合,但不

41、能突破。组织英语句子时,始终不能脱离“主谓”主干这一总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语气变化、句式转换(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强调句式及倒装句式等),增加定语、状语修饰成分、插入语等。比如,第二句“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中文原文句子较长,翻译成英文时要将主干分离出来。本句的主干是“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用“run from.to.”来表达,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在抓出主干之后,还需要把句子里面的其他成分分别转换成

42、英文里面的状语、定语、同位语等成分,将“农历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分别转换为“除夕”的同位语和“元宵节”的定语。 2.语序调整(1)定语的位置 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语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分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前;而短语和从句作定语则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 (2)状语的位置 汉语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部分之前或之后。(3)汉英叙事重心不

43、同 汉语先叙事,然后表态或评论,以此来突出话题,这种句子被称为主题句。而英语则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 (4)强弱词语的顺序不同 表示感情色彩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除了上面的技巧外,还要注意段落的衔接。段落的衔接是指段落中各部分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关联,即段落的各个部分的排列和衔接要符合逻辑。汉语和英语在衔接手法上迥异。汉语常用省略(如主语和连接词)和重复的手段,依靠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隐性逻辑关系体现段落的连贯;而英语则常用连接词(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替代词、指称语(如人称代词及相应的物主代词)、特有的冠词实现衔接,体现出段落内的语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