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07975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小黑板。3、课文录音磁带。【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理解一位老人呢!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出示: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

2、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同桌互读检查指读,互评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完成课后练习2。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3、理清文章脉络。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听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2、齐读第一自然段。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

3、用笔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4、说话练习。出示:天游峰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指名读。这个句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九百多级石梯这个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高、陡、窄)情景创设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自由读。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指名读。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7、指导朗读。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

4、种心情吗?自由练读,指名朗读。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四、作业。1、认真诵读课文。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攀() 瘦() 鞋()眉() 慈() 宿()3、抄写词语。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篇二】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3.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上节课

5、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板书)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用“”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2、全班交流(天游峰)(1)指名读第2自然段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2)指名读第7自然段出示相关重点句子:“我抬头望了望

6、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指导朗读3、全班交流。(扫路人)“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7、(2)指导朗读。“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1)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4)指导朗读。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

8、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指导朗读。(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

9、豁达。(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锻炼;环境好;心情好、自信、乐观)“30年后,我再来看您!”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但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三、书写名

10、言。超越文本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1)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有。(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5)生命在于运动。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篇三】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一、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

11、教学中,紧紧围绕天游峰的“高”、“险”实行教学。通过“气喘吁吁”“飘飘悠悠”“一根银丝”“抛”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品味、感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激扬的想象浸透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的时候,学生的感悟,对于阅读的期待,对于阅读的思考,对于阅读个性化的解读,就会显得格外生动。二、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朗读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培养情感、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说和写的基础,是语言文字训练最常用的方法。诗圣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朗读是我国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在学生品味了天游峰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通

12、过朗读来再现天游峰的高、险。不过一开始学生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即时地实行范读,力求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得更深。三、难点,实现情感共鸣。对于“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精神?”这个难点的突破,我作了精心的安排。由初读课文时问题的抛出,到协助学生解决在理解此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再让学生谈对“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个句的看法,并让学生反复的读,从读中去体会老人的豁达与自信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接着反复读“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个句领悟老人的开朗与乐观;最后再次直接抛出“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精神?”让学生把前面领悟到的情感加以归纳与升华,实现与教师以及文本的情感共鸣!虽然本堂课的重点问题都解决了,不过我总觉得有些遗憾:课堂容量太大,这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问题。把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还给孩子,这是应该的。当我意识到这个点后,我适当切除了部分教学内容。但如果让我再次上这堂课,我会把理解天游峰的高险放到第一课时去充分朗读感悟。第二课时重点解决问题“扫路的老人到底累不累?他是在吹牛吗?”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感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