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14841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2)会读、写生字词。(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烙饼发霉麦囤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学习。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读生字

2、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3)理解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四、精读课文内容。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3、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3、。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4、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五、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2、练习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1、理解课文内容。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土地爷爷夸_(谁)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相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准确?同座位能够分角色朗

4、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得地方。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1)看板书:自己练读。(2)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3)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4)指名学生口述。三、总结全文: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四、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

5、题。2、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实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读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2)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5、赛一赛,看谁读得。二、比在学生初

6、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实行比较。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

7、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不但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三、演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个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使用表达。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

8、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小组”和“演员”。四、议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3、班内交流。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

9、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4、拓展延伸。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幼生字组成的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课前准备:抄有部分重点语段的小黑板;抄有由学生口头填空的小黑板。教学主流程:导入新课。1、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2、

10、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怎样的麦子,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二、学习一至四自然段。1、自读24自然段。思考: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1)黄灿灿的麦子是什么样的?(2)小牛看得多仔细啊!朗读描写小猴看的句子。(3)什么是上等的麦种?(4)同样是一袋麦子,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不一样呢?是土地爷爷发给他们的麦子不一样吗?2、他们又是怎样处理各自的麦子呢?小猪(1)读第二自然段,回答: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就想到了什么食品?(2)看到麦子,小猪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猪说的话?(3)还有哪个词体现了小猪的心情?小牛(1)小牛是怎么做的呢?(2)边做动

11、作边读小牛的话。(3)在小牛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点?小猴(1)小猴又是怎么做的?(2)小猴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小猴的心里话吗?三、学习五至九自然段。1、过渡: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他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呢?2、自读六至九自然段。3、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猪?从哪儿能够看出小猪憨厚可爱?4、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牛?从哪儿能够看出小牛很节俭?5、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猴?6、口头填空: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你带一些回家吧!”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7、土地爷爷分别对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样的态度?你能说说土地爷爷的心里话吗?(1)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哈哈大笑,说:“(2)土地爷爷点了点头,对小牛说:“”(3)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四、总结。1、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2、师总结。作业:1、朗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