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15041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深入探讨就矿找矿的若干问题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从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优化现场管理的水平, 代表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若要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必须优化现场管理。关键词:优化, 现场 ,管理1 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 在就矿找矿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 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就矿找矿从成矿理论上分析, 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矿床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该矿床的多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出现, 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

2、度和深度, 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 这就是相似的矿床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 在已知矿床, 特别是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 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整合找矿手段, 综合分析并综合预测, 在地表和浅部附加值高的矿产多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基础上, 注重寻找中深部隐伏矿体, 已成为开拓地质找矿新领域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为就矿找矿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2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 2. 1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 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 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研究一个区

3、域中与一定成矿事件有关的, 在不同演化阶段, 不同控矿条件下形成的各类型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这些矿床的总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发展历史, 研究各种控矿因素( 构造、沉积、岩浆、变质等)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将传统矿床学着重对单一类型、单一成因、单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区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的研究。 成矿系列是矿床学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实践之间的桥梁, 具有科学预见性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根据每一个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床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相伴生的特点和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可大致重复出现的规律, 当在一个地区发现某种矿床类型时, 即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它类型矿床; 利

4、用两个成矿系列和两个端元矿床之间的过渡性规律, 可能发现过渡类型矿床; 利用成矿系列, 可对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 从而提高成矿预测的综合预见性; 突破单一矿种, 如金、铜、铅、锌即是一个成矿系列, 可互为找矿标志。 如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金矿床, 因岩浆侵入就位的地层和构造条件不同, 因而产出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 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产生矽卡岩型矿床; 在硅铝质围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矿床; 在含沉积黄铁矿层的碳酸盐建造中经岩浆- 热液叠加改造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而在超浅成部位则可形成角砾岩筒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当具备适宜的构造时, 这类中酸性岩浆和有关热液有可能喷出地表, 生成海相喷流型和陆

5、相火山岩型区的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上述各类型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 在时间上依序发展, 在空间上共( 伴) 生产出, 构成在浅表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浆- 热液活动有关的铜- 金( 多金属) 成矿系列。在对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 这个系列中的各种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斑岩型等) 可以互为找矿标志。就矿种而言, 铜、金矿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 2. 2 成矿系统理论 成矿系统概念中包括了成矿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 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等, 几乎涵盖了有关成矿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

6、和历史观。 其对矿产勘查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 将复杂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 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的整体加以研究, 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一个成矿系统所形成的矿床系列( 组合) 作为找矿的总体目标, 预测和发现新的矿种和矿床类型; 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异常系列( 组合) 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 有利于建立起区域找矿的战略眼光, 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 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找矿命中率。从矿化网络( 包括矿床、矿点

7、和各种异常) 入手逐步缩小靶区, 强调异常系列在找矿勘查中的重要作用( 矿化网络是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 。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 能显示更多的成矿信息, 因此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 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 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 逐步地缩小找矿靶区, 可以达到新发现矿床的目的。 2. 3 矿床模型理论 矿床模型理论是指通过一批典型矿床研究, 获取或解释各种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 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矿床形成的全过程,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建立一套特定地质环境中特定类型矿床的识别标志, 作为实际勘查的指导原则

8、。矿床模型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意义在于: 矿床模型能为地质类比和矿床地质研究提供思路, 给予启迪, 帮助勘查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区内与矿床有联系的关键性地质特征上; 矿床模型集中归纳了复杂的地质现象, 在具体勘查过程中, 使地质人员明白在探寻矿床的哪个部位, 还能是研究人员指明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中缺少哪几部分有关内容; 模型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 有助于研究整个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与非成矿环境, 发展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学理论, 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模型帮助领导人员增进对勘查项目的了解程度, 洞察全局,把握重点, 制定合理的勘查战略和最佳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是提高勘查效益的决策依据

9、。 2. 4 矿床分布的丛聚性理论 矿床丛聚性理论是指矿床在空间的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 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 某些矿产或矿产组合特别丰富, 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 有人称之为“大型矿集区”。国内外这种矿化集中区实例很多, 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 东秦岭钼、金矿化集中区, 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 南岭钨、锡矿化集中区等。 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或同一成矿系列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 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 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 在加拿大诺兰大矿区已发现19 个有

10、经济价值的矿床中, 有16 个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 km 的圆内, 而8 个矿床位于以上述两个矿床为圆心, 半径为8 km 的圆内, 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千米。 2. 5 构造等距性分布理论 所谓构造等距性分布, 是指矿体、矿床、矿田、矿带等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这种等距性可以表现为直线等距, 也可以表现为弧线等距。成矿作用的等间距分布规律为就矿找矿提供指导。 成矿带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征的, 如北半球的6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 每相邻两条之间大致保持相等的距离, 间距约为纬度8左右, 在中国境内存在3个巨型纬向构造带。 在一些矿带、矿田中, 同样存在矿床等

11、距性特征,如海南东方戈枕金矿带, 矿床受控于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和近东西向构造, 尤其在两组构造相交的锐角区出现, 致使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 为进一步预测提供了依据。 2. 6 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 矿床的带状分布是指不同矿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出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矿床带状分布现象普遍存在, 大至全球, 小至矿床、矿体甚至微观领域。根据规模级别, 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 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特第斯- 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如秦岭地槽褶皱带, 就矿找矿工作中主要考虑矿床或矿体的分带问题

12、。 (1)矿床类型的走向分带: 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型铜金矿床, 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 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大体可分为三个带: 内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西侧, Cu、Mo 矿化以浸染状为主;中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与二叠系角岩/ 盖层0或斜长花岗岩接触带, Cu、Au 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和复脉状为主; 外带位于南山矿段Au、Cu 矿化以脉状为主, 这种分带特征为区内进一步预测指明了方向。 (2) 矿床类型的垂直分带: 在一个矿区( 矿带) 内同一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共存的情况, 是就矿找矿的重要依据, 实践证明, 无论是对一个成矿区, 还是一个成矿带、一个具体矿山, 根据矿床的垂向分

13、带特点新的盲矿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7 矿床侧伏理论矿体的侧伏是指矿体随倾斜移动, 其最大延伸轴逐渐偏离倾向线, 与矿体走向线( 矿体最大延长线) 间出现夹角- 侧伏角, 此现象称矿体的侧伏, 脉状矿体和透镜状矿体常出现这种现象。矿体侧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的研究, 是指导矿山就矿找矿、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准则。 4 结 语 如何做好矿山预测工作, 找矿理论是基础, 找矿方法技术突破是关键。进行多学科联合、不同成矿理论相互渗透, 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隐伏矿体定位、定量预测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要攻关方向。 参考文献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4 7. 【2】 翟裕生, 彭润明, 邓军, 等. 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 . 地学前缘, 2000: 7( 1) 123 132. 【3】 翟裕生, 邓军, 李晓波. 区域成矿学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9: 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