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25677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建筑专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行业建筑1 目录 一、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一、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2 (一)表面缺陷.2 (二) 、强度不够.4 二、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二、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5 (一)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5 (二) 、凝土配合比的控制.5 (三)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6 结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行业建筑2 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摘要 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工程如何进行分析与控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 拌合物的质量,原材料、配合比、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混凝 土浇筑前应做好准备,遵循浇筑与振捣的基

2、本原则,浇筑方法得当,按照不同构件的施工特 点制定相应的浇筑方案。浇筑混凝土要杜绝质量通病的发生,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进行质量 分析与预控。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不当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增长 缓慢或停止增长,那么要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与寿命,所以控制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的施工 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质量检验 分析 控制 一、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一、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析 (一)表面缺陷 1、麻面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麻面,表面粗糙,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不严或拆模过早。混凝土未振捣密 实,气泡未排

3、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模板表面粗糙,应清理干净,模板拼缝要严。支模后应有自检,所有缝隙, 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堵严。拆模应控制好时间,尤其是冬季施工,要求有拆模申请。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出气泡为止。 2、露筋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原因分析: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 或外移贴紧模板外露、构件结构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 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

4、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 行业建筑3 及时纠正。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得大于个钢筋净间距的 3/4。截面较小的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浇筑高度超过 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防止离析。 3、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 窿,使结构受力截面收到减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2)原因分析: .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搅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

5、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密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 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 移,或造成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结构截面面积小,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 不实。 (3)预防措施: .认真设计及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坍落度应适宜。 .混凝土下料时高度如超过 2m,应设置串筒或溜槽。 .浇筑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

6、如插入式振捣,浇筑层厚度应为震动作用器作用部分长 度的 1.5 倍。 .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方法或赶浆振捣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 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 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 混凝土 5cm,平板振动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 35cm。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 行业建筑4 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 4、孔洞 (1)现象:在拆完模板后,发现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孔洞,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 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局部钢筋或全部裸露,空隙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2)原因

7、分析: .在钢筋较密集部位,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 孔洞。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而形成特别的蜂窝。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高度,振捣器振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 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振捣。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 土垂直或成 4050 度斜角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 用以免漏振。每次

8、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直径(R)的 1.5 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 径为 3040m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斜度不应大于 2m(浇筑板时 1.0m) ,大于 2m 时应用串筒或溜 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5、烂根、缩颈 (1)现象:柱子拆模后,柱子根部有麻面、孔洞、夹渣,梁柱交接处柱头有缩颈现象。 (2)原因分析:柱子根部未清理干净,未先浇筑 12cm 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筑过高, 超过 2m 未加串筒,箍筋及主筋过密,振捣未到位,柱头模板截面尺寸控制不好。 (3)预防措施:柱根部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应预留清扫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筑

9、12cm 的同标号水泥砂浆,一次浇筑不要过高,振捣到位,控制柱与梁交接处的模板尺寸。 6、酥松脱落 (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要比内部 强度低很多。 (2)原因分析: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度不够,混凝土表面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 行业建筑5 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拆模过早,表面强度过低,特别是冬期施工,强度增长较慢,结构混 凝土表面受冻,造成酥松脱落。 (3)预防措施:木模板应浇水湿润,要控制拆模时间。 (二) 、强度不够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 0.85 或 0.9 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 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

10、异常。 2、 原因分析: (1)水泥过期或受潮,性能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孔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定 或有冻块混合,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比不当,计量不准,有些商品混凝土到现场随意加水。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 (5)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试验工没有上岗证,责任心不强,制作试块不规范。 3、 预防措施: (1)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应的复试报告及试配。 (2)要严格计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4)冬季施工时,应根据

11、环境、大气温度情况,保持一定的浇灌温度,认真做好混凝土结 构的保温和测温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同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之前, 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30%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 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40%以上,但 C10 及 C10 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 5Mpa。 (5)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的养护。 二、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二、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 (一)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施工单位试验室应该严 格检测各种原材料,

12、认真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方能出具合格报告,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 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行业建筑6 (二) 、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 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

13、落度是 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 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 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 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 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14、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 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 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 击、防止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养护方式有已下几种: 1 自然养护 是指在日平均气温高于 5的自然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挡风、保温等的养 护措施。 2 覆盖浇水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后的 12h 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 于 7d,对掺有缓凝型外

15、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对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 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用的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浇水次数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行业建筑7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浇水。 3、塑料薄膜养护 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 水。如在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时,宜涂刷或喷洒养护层,如薄膜养生液,形成不透水 的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密封养护,能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保证水泥充分水化。 4、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又称常压蒸养,是将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放在封闭的养护室内,如养护坑、窑等, 然后通入蒸汽,使混

16、凝土构件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迅速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5、热膜养护 热膜养护是蒸汽不与混凝土接触,而是喷射到模板后加热模板,热量通过模板传递给混 凝土。此法加汽量少,加热均匀,可用于现浇框架结构柱、墙体或预制构件等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治裂缝的关健。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第一次养护时间应该尽量提前。越 早越好。特别是遇到干燥大风、烈日暴晒的天气耍在二次振捣后, 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 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严禁在太阳直晒后裸露的混凝土上直接 浇水养护,以防止由于温度骤降导致板面开裂。混凝土终凝后, 设专人淋水养护,使混凝土表 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7d若为抗渗混凝上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通过以上方 面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商品混凝土庄施工现场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行业建筑8 结论 通过对混凝土性能叙述。让读者大致明白怎么防止混凝土质量出问题。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 旁站监理,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 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提高混凝 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