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334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阳明 适用于高三作文素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家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学最高概括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临终遗言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1、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释义:

2、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

3、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

4、更加开阔。4、回归简单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释义: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5、做人要诚诚

5、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释义: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6、无私心就是道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释义: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

6、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7、至诚胜于至巧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释义: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释义: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

7、,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9、一念抱持,成圣之要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释义: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

8、,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人生启迪: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10、应好是而恶非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释义: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明白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

9、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11、君子如玉亦如铁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释义: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

10、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12、养一身浩然正气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释义: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人生启迪: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13、去做才是孝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

11、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释义: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14、孝不孝代表人格善人也,而甚孝。释义:真正善的人,必是极为孝顺的。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

12、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15、不孝无良知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释义: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

13、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释义: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17、身外物不奢恋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释义:可以得到的,就是

14、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18、克己才是真功夫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释义: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

15、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19、荣辱毁誉皆泰然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释义: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人生启

16、迪: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释义: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

17、己与世间的事业。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释义: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22、心是快乐的根常快活便是功夫。释义: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人生启迪:

18、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23、要活得轻快洒脱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释义: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

19、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24、慎思之,笃行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释义: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

20、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25、不做就是不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释义: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德行合一,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26、路,尽管去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释义: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

21、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27、天理即是仁心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释义: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

22、,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28、求道须深下去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释义: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王

23、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释义: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

24、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30、自省才能自明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释义:学习应该返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

25、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释义: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

26、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人贵有自知之明。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释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

27、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释义: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人生启迪: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34

28、、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释义: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35、最怕是傲字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知轻傲处,便是

29、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释义: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37、只求力所能及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释义: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38、不动心,不烦恼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

30、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释义: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释义: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

31、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释义: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人生启迪:人生,除

32、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1.古代“睡”字无“睡”意,是指坐着打瞌睡。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讲不通。“睡”是“坐寐”,那么古

33、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有哪些呢?说文又说:“寐,卧也。”“寝,卧也。”说明“寐”和“寝”都是“睡觉”的意思。诗卫风氓中的“夙兴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诗邶风柏舟的“耿耿不寐”、国语晋语的“归寝不寐”以及我们现在说的“梦寐以求”等等都是这个意思。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还有战国策齐策里的“暮寝而思之”等等,“寝”字都是“睡觉”的意思。包括我们现在说的“寝室”也是源于此。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等。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论衡订鬼说:“暮卧则梦闻。”文中的“眠”和“卧”都是作“睡

34、觉”讲。“睡”字从“打盹”转化为“睡觉”,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到了唐朝,“睡觉”已开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有诗为证:“自经战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长恨歌也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睡觉”“睡眠”的出现,并没有让“寐”“寝”“眠”“卧”等字消失,相反,它们还联起手来,共同丰富了“睡觉”的词库,为汉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某”还是一个特殊的谦词3.“哀家”何意?其实这只是个戏剧台词用语,意思指“孀居”(死了丈夫)的女人,而且“哀家”多用于皇后妃嫔自称,类似“未亡人”的用法。“哀家”可理解为“哀伤的家室”,一般专用于戏剧中的后妃罢了。正式的

35、史书、文献资料并无此语。4.哀子、孤子、孤哀子:“哀子”是旧时死了母亲之人的称呼。应注意的是,母亲去世而父亲健在才称为“哀子”;若父亲去世而母亲健在则称“孤子”了;双亲都亡故者,要称作“孤哀子”了。现在有些讣闻还用此类说法。5.徂c年:流年,光阴。后汉书马援传赞:“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晋陶潜荣木诗:“徂年既流,业不增旧。”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诗:“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元钱选题浮玉山居图诗:“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6.徂c往:自西徂东;过去,逝:岁月其徂;开始:六月徂署。古同“殂”,死亡。8.僭 jin: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赏不欲僭(不欲:不要)、僭号、

36、僭越、僭妄、僭伪(封建王朝称割据对立的王朝)、僭盗。虚假,不真实:小人之言,僭而无征(征:证明)。3、差失,罪过,乱。不僭不贼。诗大雅抑9.打烊:烊yng,是从方言里引用过来的。康熙字典:烊,本作炀。炀,“扬子方言”炙燥也,今江东呼火猛为炀。究其大意,无非是说火炙热。因此,“打烊”的意思是熄退店里的火,也就是这一天买卖做完了的意思。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引申为歇业。10.端公:“端公”,为唐官职务,将巫师称为“端公”“马脚”,可见他们在陕南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唐人对侍御史的别称,也叫台端。宋时称公人为端公。水浒第七回:“原来宋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端公”又称神汉,指旧社会从事迷信活动、施行

37、巫术的人,一般指男性。主司捉鬼。道士司道场;仙娘婆司请神、死者鬼魂(俗称跳大神);阴阳司风水、择吉等(即风水先生)。男巫习呼为“端公”,女觋惯唤为“神婆”。11.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出自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12.林皋go之趣:林皋:林,此泛指山林、林野;皋,此泛指岸边,水旁陆地。林皋,即指林野和水岸之地,泛指山野。欣赏和享受大自然风光的情趣。13. “浴沐盥洗”:“浴沐盥洗”都有洗的意思,四个字是近义词,但是又有区别:“一人坐在澡盆中,双手掬水洗干净;头发垂垂树梢长,洗罢脚丫全身轻。”“浴”是一个象形字,原来的形状是一个人坐在澡

38、盆里的样子,人的两边几个小点表示水,所以,浴的本意就是洗澡。淋浴、浴池、浴缸、浴巾、沐浴、温泉浴等词里的浴就是洗澡的意思。因为洗澡时整个身子都要浸泡在水里,所以“浴”字也比喻为浑身浸染。如“浴血奋战”中的“浴”就是指全身浸染血迹。“盥”是个会意字。下面是盛水的器皿,上面左右两边是两只手,中间是水,本意是用水冲洗双手。如写字楼里的“盥洗室”,就是指洗漱用的房间。“沐”是个形声字。本意是洗头发。因为洗澡时也常常洗头发,所以“沐浴”两字常常连用,成了一个复合词。栉风沐雨:“栉”是梳发,“沐”是洗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风梳头发,用雨洗头发。比喻饱经风雨,辛苦奔波。“洗”也是一个形声字,本意是洗脚。后来

39、由用水除去脚上的污垢引申为用水除去一般的污垢。如洗涤、擦洗、洗衣机;引申为洗刷抽象的东西,如洗冤、洗心革面。洗心革面这个成语出自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洗心:去除内心邪恶。革面:改变旧日面目。比喻彻底改悔。例:只要那些曾经对社会犯下罪过的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们仍要欢迎他回到人民的队伍中来。14.稻粱谋:比喻人谋求衣食。谋:谋求。禽鸟寻找食物。出自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15.东方骑: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出自唐褚亮烛花诗:“言是东方骑,来寻南陌车。”16.东家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

40、,缺乏了解。丘:孔丘。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17.尔汝交:彼此以尔和汝相称,表示亲昵,不分彼此的交情。尔汝:你。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交。”18.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么快?”19.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20.风木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风木:同“风树”。出自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21.风树悲:指丧父母的悲伤。出自唐白居易赠友诗

41、:“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22.附骥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出自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23.解人颐:笑掉人的下巴颏儿。形容人开怀大笑。解:脱掉。出自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24.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出自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25.辽东豕: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26.牛马走:本义指在皇帝驾前像牛马一样跑前跑后的人。

42、也泛指供驱使奔走的人。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27.麒麟阁:汉代阁名,供奉功臣。指卓越的功勋或最高的荣誉。出自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28.麒麒楦:指装扮成麒麒的驴子。形容徒有其表的人。麒麒:传说中的一种代表吉祥的神兽;楦:楦头,楦鞭子用的木制模型,这里指驴子。出自唐张鷟朝野佥载:“唐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麒楦。”29.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或依仗与权势有某种关系,招摇撞骗,收受贿赂。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贤仆夫:“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你何不从之?”30.大言炎炎:出自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

43、疏:“炎炎,猛烈也”。总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比喻过高估计自己,渺视别人。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詹詹(zhn):言语琐细,说个没完。“大言炎炎”就是说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31.知非年:五十岁的代称。典源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5: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

44、玉,卫大夫璩瑗也。今年则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谓月悔朔,日悔昨也。”“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唐白居易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知非年”也就是能省悟以往的错误。34.兀兀穷年:本指高耸突出的样子。现比喻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35.偈j言,即“偈颂”,是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唐.刘知几史通论赞:“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36.谶(chn)语,又作“谶言”,即迷信的人指事后能应验

45、的话。39. 飨xing:请人享用。“以飨读者”不是成语。以飨读者的意思就是让读者享受好作品。飨,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是:乡人相聚宴饮。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例如:飨会、飨宴、飨客;又如: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是犒赏、赏赐之意;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同“享”。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40.告罄qng:宣告完毕。隋书音乐志中:“鬯齐云终,折旋告罄。乐府诗集北齐明堂乐歌”也谓财物用尽。房产中通常指房产已售完。例: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伟大的悲

46、剧茨威格41.葳蕤(wi ru):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在中医中是一种药材,也叫玉竹,玉竹有节色淡黄,扁圆弯曲蠕虫样。47.“滥觞”到底是何意?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滥觞”一词就出现于此。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