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37464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Word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孟子两章1 课注一 孟子,名 , 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 。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他提倡实行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 、 、 并称为“四书”。2、 背默得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的主旨句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4.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3、 节奏划分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

3、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 字词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七里之郭:兵革非不尖利: 兵: 革:委而去之: 委: 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 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拂: 乱: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人恒过:衡于虑: 衡: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翻译得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人恒过,然后能改。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 然后

5、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的“道”指:(施行)仁政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论证 分论点天时不 守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占地利 胜 如地利 攻方:“环” 占天时 败军事方面 地利不 守方:城高,池深,兵利,米粟多 占地利 败如人和 攻方:人和 占人和 胜 类 推“非也”作用?排比句式,双重否定,强调,增强语势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方面?主观:人和 客观:天时、地利 。 道理论证 结论排比句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治国道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反面论证作者认为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

6、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世界上那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改动历史教科书,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人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关于人心团结的民谚名言?毛泽东:众人拾材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民谚:团结就是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人和的例子:中日抗战爆发,全国人民合力共同抗战,团结一致,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论证个人方面 治国方面 举例 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 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 反面论证 天降大任 人恒过 入无法家拂士 舜发于畎亩 苦其心志 困于心 安乐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性傅说举于版筑 劳其筋骨 忧患 衡于虑 出无敌国外患 胶鬲举于鱼盐 饿其体肤 征于色 管夷吾举于士 空乏其身 发于声 死国恒亡 孙叔敖举于 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能改 海百里奚举于市 动心忍性 “生” 而后作 曾益其所不能 而后喻 开头连用六个例子,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6个例子的共性?(1)出生卑微、贫贱(2)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

8、3)最终都有大作为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分析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通过陈述6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说明逆境成才,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本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在成长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要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战胜磨难名言?例子 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多难多灾,百炼成钢(莎士比亚) 例子:贝多芬失聪命运交响曲 司马迁宫刑史记孟子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