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40794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不足与优化措施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逐步推广,测前培训也随之展开。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组织的培训,一般紧扣测试题型和内容,对应试人进行普通话基本语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让应试人对测试有所了解,掌握应试技巧。担任测前培训的教师一般为省级或国家级测试员,他们不仅自身普通话语音面貌好,而且是各地区语音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骨干,能对应试人的普通话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因此,总体说来,测前培训能够满足应试人参加测试的现实需要,为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指导,获得了大多数学员的认可。一、普通话测前培训存在的问题由于测前培训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衍生物,还停留在短期训练层面,具有临时性特点,使得测前培训

2、缺少有效开发,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 培训目标偏于狭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开展,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明确规定,并得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支持,但对于测前培训,只是提到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并没有强制要求测试前必须进行培训,更没有明确培训目标。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培训教师和学员,都把通过测试、提高测试成绩当作培训的唯一目标。因为大多数受训者都是在校学生或教师,不少学校都规定,大学毕业生普通话要达到相应等级才能拿到毕业证,教师的普通话等级直接决定他们能不能上岗任教。在这种情势下,培训教师和学员都产生了紧迫感,往往采用突击应试的方式,考前集中时间、精力突击

3、训练,积极参加测前培训,以求在测试中达到想要的等级标准。由于应试人仅以通过测试为目的,并不注重普通话的实际应用,因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发现某些应试人虽然拿到了较好的普通话等级,但是真正的普通话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不强。(二) 培训内容随意性较大由于缺少明确的目标指引,也没有相关的培训教学评价,普通话测前培训存在着经验化、单一化现象,培训内容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要增强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学好普通话的自觉性,就会和学生谈一点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 有的教师为了让学员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深入了解,会对测试每一题的内容做详细说明,挑出其中的难点音、易读错

4、字词等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也有的教师会把重点放在普通话整个语音系统的教学上,对单个的声母、韵母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正音。不同的教师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个教师的教授内容,有时也会主观随意删减。(三) 培训时间较短就普通话测前培训的时间看,一般测试培训的实际课时大都在20 个课时左右,在这20 个课时中,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至少包括普通话概说、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说话、模拟测试等方面,而且对于难点音还需要增加不少强化训练和个别指导。因此,整个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安排非常紧凑。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很多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得不根据情况缩减练习的时间和个别的指导。实际上,语言学习

5、的关键在于训练的积累,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对于不同水平、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而言,每个人存在的语音问题不尽相同,必须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的放矢。而这些都需要充足的培训时间保证,才能落实到培训过程中。(四) 培训对象针对性不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不同对象所要求达到的等级不尽相同。如 1994 年国家刚刚实施测试的时候,测试的对象主要是教师、播音员、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员,这一部分人本身普通话水平较高,对测试等级的要求也高。后来,测试对象逐渐扩大到大学生、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这些对象的普通话水平差异较大,对普通话等级的要求也不同。面对日益复杂的培训对象,我们在培训

6、时仍基本采用一锅煮;的方式,势必产生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消化不了;等问题。以湖南省测试中心的测前培训为例,因为报名学员多为社会人员,所以只能按照报名时间将每个月20 号之前报名的学员编为一个培训班,21 号至 26 号组织培训,第二个月参加考试。这样的班,学员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普通话基础不同、等级要求也不同,来源复杂,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班,老师很难针对性地展开培训。(五) 培训方法和模式单一在普通话测前培训中,整体观念较为滞后,方法手段传统,模式单一。就现有状况来看,目前普通话培训主要采用课堂教师讲授、学生适当练习的方式进行。偏重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对学

7、习对象的个体差异也关注不够,统一化;倾向突出。在培训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对预设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实施,缺少结合学员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模式和方法。满堂灌;现象依然占统治地位,培训对象的语言实际运用缺乏,没有把培训课堂当作师生互动、提高语言技能的演练场,也缺乏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等多元化的形式。二、普通话测前培训优化策略上述种种问题,反映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体系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一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的多元化需求,也没有体现普通话测前培训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力求突破,实现普通话测前培训新的建构。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优化策略:(一) 明确普通话测前培训的

8、目标普通话测前培训的目的,在开设之初的确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是以提高学习者普通话测试等级为直接目的的。但是随着个体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目标已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学习的需求。从当前我国推普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成绩显着、进展很快,但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对语言生活的需求普通话普及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不仅是工业时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急切需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普通话对于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人际之间、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都要依赖汉民族共同

9、语-普通话,才能高速有效地实现。目前,应试人选择参加测前培训,主要是为了达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水平,这是大多数学习者的现实想法。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应试人也清醒地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他们也希望能够拥有一口标准、清晰、流利的普通话,从根本上提高普通话水平。这一目的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不冲突,因此,测前培训应在提高测试合格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培训要求,加强语言交流、交际和说讲的训练,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练习。测试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培训,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普通话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3使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二) 建立完整的测前培训

10、内容体系普通话测前培训属于语言课程的范畴,美国课程学者夏特认为语言课程的构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即学习语言(learning language) 、关于语言的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通过语言学习(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沟通三者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由这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平衡语言课程框架,揭示了语言课程的内容及学习途径。普通话测前培训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涉及教学对象较宽的语言训练课程,也应当是由这样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独特而变化的整体结构系统。首先,普通话测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当然是掌握正确的普通话语音。这部分内容和普通话水

11、平测试的内容是基本重合的,因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就是以汉语语音为主的语言标准化测试,因此培训内容应紧扣普通话的声、韵、调、语流音变、语调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人发音的标准程度。测前培训的对象来源广泛,学习的起点、需求、重点、难点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一定规模的人数内,教师不可能逐一个别指导,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者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供合适的正音方法却是可能的。因此,测前培训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给学习者一些恰当、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容易地掌握好普通话。教师应教给学生普通话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技巧,让他们掌握语音自我辨正的能力,能将课堂教师指导与课后自主

12、训练相结合,不断提高普通话表达的技能。这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者思维和语言转化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等都能在语言的表达中得以体现,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普通话学习学会如何准确、规范、简明、得体地说话,它能促进包含语言在内的思维、心理、学识、德行等一系列品质的发展。学习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借助语言的学习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测前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完整的语言课程。(三) 探求以实践为主的测前培训模式按照一般口语交际的发展而言,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语言输入、内化、语言输出、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链,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就普通话测前培训而言,听

13、标准的发音,这就是输入;,经过学习内化;,逐渐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光内化;而不输出;,就无法检验学习成果,因此只有输出;-积极、主动地说,才能得到反馈信息,再进一步修正。如此循环,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在这个循环链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训练,输入;是练听,输出;是练说,内化;和反馈;也要在具体的训练中才能得以完成。因此,测前培训中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模仿、听辨、对比、分解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强化培训对象的普通话学习,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以实践为主,把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而且,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4、、由旧到新的螺旋上升式;训练法,循序渐进地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综上所述,普通话测前培训不仅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同时对于提高学习者语言文化素质、提升全民族口语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施策略,不断探索,以便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2姚喜双。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J. 语言文字应用,2013(1) .3仲哲明。 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J. 语言文字应用,1997(3) .4倪文锦。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