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45067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甲紫(Methylviolet,MV)又名龙胆紫、甲基紫,三苯甲烷类芳香族染料,其溶液稀释后可用作外用药品(紫药水),是皮肤科常用制剂1.由于其既可以杀死某些浅表真菌,又可以杀死细菌,因此常作为水产养殖抗真菌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效果2.然而MV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所以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水产养殖的禁用药物,也成为药物残留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3-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对皮肤科外用甲紫溶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是重量分析法5.该法操作繁琐,耗时长,灵敏度低。血清白蛋白是人和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重要蛋白,具有特殊位点,能与许多金属离子、药物分子和

2、小分子染料产生特异性结合6-7.研究表明,MV可通过疏水作用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使BSA内源性荧光猝灭,且这种猝灭作用随甲基紫浓度的增大而增强8.本研究据此原理,建立MV含量测定的荧光分析法,测定医用甲紫溶液中MV的含量,现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剂荧光光谱仪(RF-5301PC型,日本岛津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Sigma公司,纯度≥98.5%,批号:SLBG8239V),甲紫(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41127),甲紫溶液(河北健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901),甲紫溶液(河北武罗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801),甲紫溶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

3、4061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Sigma公司,纯度≥98.5%,批号:WXBB4339V),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重蒸水。2方法与结果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10g甲紫,以无水乙醇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配制成1mg/L甲紫对照品溶液;另准确称取0.50g牛血清白蛋白,以0.05mol/L氯化钠水溶液定容至100mL,配制成5mg/L储备液,4冰箱保存,备用。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移取0.2mL甲紫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取该溶液1.0mL于10mL容量瓶中,加BSA适量,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定容,静置10min

4、,待测。2.3实验步骤在激发波长λex=279nm、发射波长λem=340nm条件下,测定系列甲紫对照品对BSA的荧光猝灭信号I,以I对甲紫浓度绘制校准曲线;同法测供试品,代入回归方程求取含量。2.4甲紫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固定BSA浓度为135μg/mL,以279nm为激发波长,考察牛血清白蛋白-甲紫体系在340nm处的荧光强度随甲紫浓度增大而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甲紫浓度逐渐增大,即MV浓度依次为5、10、20、40、80μg/mL时,BSA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其最大发射波长保持不变,见图1.2.5最佳实验条件的考察2.5.1仪器

5、记录信号的稳定性考察考虑到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待测液放入样品室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而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故本实验考察待测液放入样品室后0、2、4、6、8、10、12、14、16、18、20min时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BSA-MV体系在25min荧光强度稳定,5min后荧光强度下降明显。2.5.2最佳pH的选择分别考察不同pH值的Tris-HCl缓冲溶液对BSA-MV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ris-HCl缓冲液pH为7.1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2.5.3BSA-MV体系稳定性考察为了考察BSA-MV体系的稳定性,本实验固定甲紫与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别考察了BS

6、A-MV体系在反应了0、5、10、15、30、60min时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测定体系在室温下反应10min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30min后趋于稳定,见图4.2.6标准曲线的制备固定BSA浓度为135μg/mL,取2.1项下甲紫对照品溶液制成2、4、6、8、10μg/mL系列BSA-MV测定溶液,按2.3项下光谱条件测定,以荧光强度下降值I对MV浓度作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11.709C+0.95,相关系数r=0.9992.说明MV对BSA的荧光猝灭信号与MV浓度线性显着相关。2.7精密度试验固定BSA浓度为135μg/mL,准确量取适量甲紫对照品溶液于10mL容量

7、瓶中,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配制成2、6、10μg/mL溶液各3份,按2.3项下实验步骤,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52%2.8%.2.8回收率试验精密移取供试品溶液0.5mL,按照高、中、低浓度加入甲紫对照溶液1.0、0.4、0.2mL制成系列测定溶液(n=9)。按2.3项下条件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97.3%100.1%,RSD为0.24%1.7%.2.9样品测定按2.3项下条件,分别测定了3批供试品,即甲紫溶液、甲紫溶液和甲紫溶液中MV含量,结果3批甲紫溶液中MV平均含量分别为1.016%、1.011%、1.029%,与标示量一致,见表1

8、.3结论荧光是发射光,是分子、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然后发射出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是光致发光现象。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单快速,且取样量少等特点9,是药品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法之一。BSA的内源性荧光主要来源于BSA内部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10,当MV与BSA通过疏水作用结合时,BSA中荧光发色团的微环境及蛋白质分子构象行为的变化,使BSA的荧光强度下降1112.基于此原理,本研究首先考察了BSA与MV作用的最佳实验条件,然后建立了测定MV的荧光猝灭分析法。结果表明,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BSA-MV体系在室温下放置约30min后趋于稳定,说明此时BSA与MV相互作用完全,因此本研究选择BSA-MV的作用时间为30min.并确保样品池放入仪器室中在5min内完成信号测量,以免放置时间过长样品室内温度升高使信号降低,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在所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BSA-MV体系的荧光强度下降值I在MV浓度为210μg/mL内呈线性关系,I=11.709C+0.95(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3%100.1%,RSD为0.24%1.7%,符合方法学要求。用此法测定了3个批次医用甲紫溶液的含量,结果与标示量一致。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低含量甲紫样品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