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50019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10年来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一、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心理语言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结合李绍山、李志雪的观点,它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1)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为研究的序幕阶段。以桂世春教授为主导的学者率先介绍了国外心理语言学的历史、流派及其观点,从而拉开了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序幕。(2) 9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为研究的起步阶段。国内学者继续介绍、引进西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国外实验的实证性研究有所加强,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3) 90 年代中期至今为研究的横、纵双向发展阶段。心理语言学研究不再局

2、限于引进、模仿西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而是倾向于对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范围的拓展,原创性的实证研究也有所增强。尤其近十年来,研究内容涵盖了言语产生、言语习得、言语理解、言语衰退的各个层面,研究范围也更多地呈现出多维度、跨学科的趋势。此外,基于汉语母语的实证性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就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二、近十年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状况心理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三十余年里,国内学者普遍关注西方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汪福祥总结了西方心理语言学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三大主题; 余林、舒华介绍了西方语言产生研究的进程、方法与理论争论。相较而言,描述国内心理语言学发

3、展状况的作品并不多见,而且,这些作品要么是纲领性的,如李绍山、李志雪回顾了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要么是中西方对比研究,如罗婷对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此可见,对某一特定时期内国内心理学研究状况的综述性介绍并不多见。考虑到近十年国内研究所呈现的横、纵双向发展的特点,笔者拟结合语料库检索与数据统计方法,从言语产生、言语习得、言语理解、言语衰退的角度,总结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并就此探讨心理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以150 篇发表在国内 37 种核心学术期刊的成果为语料来源,分析了近十年(2001 2010) 国内学者在心理语

4、言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心理语言学主要领域的研究言语产生、言语习得、言语理解、言语衰退占主导优势(687%) ,但是内部差异显著,有关言语理解(367%) 、言语习得(20 0%) 的研究比例较高,而言语衰退的相关研究不多(2 7%) 。那么,针对这四个主要领域,中国学者究竟关注了哪些具体的研究问题? 这些研究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它们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本文将逐一探讨。三、近十年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和特点(一) 言语产生言语产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 (1)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 (2) 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 (3) 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 (4)

5、 言语产生模型。首先,近十年,国内有关言语产生的研究并不多见: 在 150 篇核心论文当中,相关文献仅有 14篇(9 3%) 。其次,研究问题参差不齐,没有显性的倾向性: 有从语言单位的角度谈论词素、语音等语音单位的选择和激活,有从语言失误的角度分析拼写错误、口误等现象,也有从模型角度探讨口吃现象的理论模型。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言语产生并非近十年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 相关问题的研究可视为尝试性的探索。(二) 言语习得言语习得;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 (1) 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 (2) 言语感知的发展; (3) 儿童语言词汇; (4) 句子的学习及理解; (5) 语言的交际用途; (6)

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表 1 数据显示,言语习得是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仅次于语言理解的一项热点领域(共 30 篇文献,所占比例为 20%) 。通过对言语习得相关文献标题的词频检索,如表 2 所示,我们发现国内言语习得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二语习得;,例如,曾路通过自控速度阅读和眼动记录两种在线方法证实了在线心理语言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思武讨论了心理机理假设对第二语言教学途径和第二语言学习的意义。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对外语;、教学;,以及语言学习者,尤其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的研究,例如,陈雪对心理语言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乐莉对成功学习策略的

7、实质特征、学习策略研究发展的脉络、学习策略的分类和有效性的检验、有效学习策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等。结合上述分析,有关言语习得;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主要围绕二语习得而展开,内容倾向于解释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学和学习者心理对习得效果的影响。在 30 篇文献中,仅有一篇文献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揭示母语汉语习得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对母语习得心理过程的研究仍十分欠缺。(三)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的研究包括: (1) 言语感知; (2)词汇提取; (3) 句子加工; (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该领域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就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关注的四个主要领域,言语理解;最能激发学者的研究兴趣(3

8、6 7%) ,成果也最多(55 篇文献) 。由此可知,言语理解是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国内学者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文献标题的词频检索,如表 3所示,我们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呈现纵向与横向的特点: 研究贯穿了从词;到句子;再到篇章;等层面的纵向研究; 针对每个层面的研究,学者们又从加工;、认知;的横向角度论述理解它们的心理过程。例如,张晓鹏采用在线语义匹配判断、英 汉词义自由联想任务,考察了中、低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大脑词库中英语多义词词义在母语词目中介过程中表征和提取的特点; 石东方等通过操纵动词与后接词的关系,研究了汉语词汇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即时作用; 鲁忠义等依据实验探究考察了读者在语

9、篇理解中对动允性信息的提取状况,以及动允性在阅读理解中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汉语;词频较高,这一现象证明,国内学者由早期照搬西方理论开展二语研究的习惯,转向对本族母语的实证性研究,反映出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简而言之,针对言语理解的研究最能够体现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心理语言学双向发展的特点,也最能够揭示国内实证研究的走向。(四) 言语衰退言语衰退;可以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冷门;,因为它所占的比重最小(2 7%) ,仅有四篇相关文献。而且,仅有的这四篇文献无一例外地关注汉语失语症;问题,如汪洁等对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进行了比较,得出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更能够准

10、确地揭示命名困难产生的根源。此外,他们采用 PACA的检查,探查了失语症复述困难产生的原因。就此,我们认为: 言语衰退的研究仍十分有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失语症现象,而有关其它言语障碍,如脑损伤型、非脑损伤型、自闭症等、遗传型以及老年型语言衰退的研究还有待探讨。四、近十年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发现,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横、纵向双向发展的新时期,更多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此外,有关汉语母语的研究也反映出国内心理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语言学研究,目前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无论是在研究广度、研究深度,还

11、是在研究方法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改进;。首先,研究失衡现象依旧严重。有学者指出,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而对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尽管,近十年的研究表明此种状况已有所改善,尤其有关言语习得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关研究仍然存在显性的偏向性: 言语理解和言语习得的研究备受青睐,而言语产生和言语衰退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其次,对母语的研究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母语的产生、习得、理解和衰退的心理过程,同时,也尝试了一些原创性的理论模型,这一发展趋势对于国内心理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汉语教学

12、都是有帮助的。不过,这方面的工作尚且不足以令人满意,有待更为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此外,一些学者提出,国内心理语言学领域还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就不一一累述了。五、对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未来展望目前,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围绕四个主要领域展开。不过,细心的学者会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研究(10 7%) 开始从多维度、跨学科的角度谈论心理语言学的相关问题。而且,笔者相信,语言问题本身都是相通的,多学科的研究角度更加有利于解释语言现象、解释心理过程。因此,多学科交叉研究或许将成为未来心理语言学流行的研究方法。其次,现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实验背景下的单项语

13、言;,而很少关注对话;这种自然发生的、基本的语言形式。因此,研究对话;过程中的心理模型和处理机制或许是未来心理语言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最后,对比性研究似乎可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未来的心理语言学是否能够从个体差异、语言行为差异等角度对比分析心理语言学问题,或许值得我们思考。例如,第二语言和母语学习者在信息加工方面存在哪些异同? 语言学习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是否会产出差异显著的心理词汇?六、结语本文以150 篇发表在国内 37 种核心学术期刊的成果为语料,结合量性和质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十年(2001 2010) 国内学者在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 从言语产生、言语习得、言语理解、言语障碍

14、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国内心理语言学在各个领域所关注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表明: 有关言语理解和言语习得的研究颇受学者青睐(所占比例分别为 36 7% 和 200% ) ,而有关言语产生和言语衰退的研究十分有限(所占比例分别为 9 3% 和 2 7%) 。就言语产生领域,目前相关研究可视为尝试性的探索; 就言语习得领域,大部分研究围绕二语习得问题而展开,倾向于解释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学和学习者心理对习得效果的影响; 就言语理解领域,本阶段呈现出双向发展的特点,也反映出将母语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的趋势; 就言语衰退领域,学者仅关注汉语失语症现象,而对其它

15、造成言语障碍的研究仍不够充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总结了近十年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失衡现象、有关母语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此外,还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研究不足等问题。最后,笔者探讨了国内心理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或许将成为未来心理语言学流行的研究方法; 对话;或许能够为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对比性研究或许可以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词频检索,特别是汉语的词频检索本身就存在分词复杂、词频重叠等客观困难,因此数据难免存在疏漏。使用此法回顾文献也是笔者所做的尝试。参考文献:1李绍山,李志雪 心理语言学研究

16、在中国的发展: 回顾与展望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 :27 322汪福祥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51 583余林,舒华 西方语言产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2002(3) :248 2554罗婷 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5Thomas Scovel Psycholinguis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6蔡素娟 闽南语连读变调与词素变体选择假设J 当代语言科学,2002(3) :176 2007张积家,和秀梅,陈曦 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J 心理学报,2007(5) :807 8188肖旭月 语音表征在取词拼写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学生英语拼写错误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 :422 4289王星星司马光砸缸;抑或司马缸砸光;也谈口误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63 6610陈春勇 口吃的理论模型与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7(9) :60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