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5264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高考自编复习提纲文化史.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背景社会上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期; 政治上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渐瓦解; 经济上铁犁牛耕,井田制逐步瓦解。学派时期代表主张儒家春秋孔子地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六艺”是技能、六经是儒家经典。主张:提出“仁”“礼”学说、 提倡“德治”、 主张有教无类、修订文化典籍。战国孟子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提出四种道德规范、实行“仁政”、 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丰富了儒家思想。主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

2、在人道有为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春秋老子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弱者道之用”。战国庄子主张: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提出“齐物”的思想(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取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墨家战国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法家战国韩非地位: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吸取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

3、战、 提出“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评价:法家理论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重大作用;汉代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步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儒家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相互争辩、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家思想在吸取、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二课 汉代儒学1、了解秦朝“焚书坑儒”的史实及影响 背景:在秦朝建立过程中,一些儒生引用儒家经典,借古讽今;儒者依古制主张实行分封制,遭到李斯的排斥。 史实:“焚

4、书”注意范围: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外,其他各国史书予以销毁;除博士官负责管理文献外,天下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者,都上缴政府予以烧毁;医药、占卜、种树等有用价值的书籍不在销毁之列。“坑儒”等 影响: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2、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观点: 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 目的:文化“一统”服务于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宣扬“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影响:儒学思想逐步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独尊儒术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

5、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措施: 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儒学地位开始提升。4、太学出现:汉武帝时代创建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同时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体系。意义: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文化的传播; 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等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第三课 宋明理学背景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被逐渐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由于佛老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6、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在这场运动中孕育而生。含义北宋五子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将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体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时期代表地位主张北宋二程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天理的核心是“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理气论: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修养论: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不仅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政治论:“道”的价值内

7、涵是“三纲五常”;道掌握在儒家手中,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设法“正君心”、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影响: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熹将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不能使人树立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反对埋首史册,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将其剥落、扫除。明代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名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

8、无理”; 学以致用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为了遏制伪善流行,强调“知行合一”。影响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的作用。明理学提倡“三纲五常”,扼杀“人欲”, 成为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被称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时期代表主张影响(或著作)明中后期李贽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虚伪和官场的欺诈;在诗文方面提出

9、“真心”说;李贽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对明朝社会现实大胆批判,引起不满。明末清初黄宗羲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经济: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地位:浙东学派的创立者影响: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 提出“众治”的主张他的思想由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但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地位: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之一;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10、;王夫之 主旨“循天下之公”; 批判“孤秦”“陋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地位:王夫之是清初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辨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代表作船山遗书;黄、顾、王都是经世致用的推动者、都参加抗清斗争;黄和王隐居著书、顾游历;问题: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 顾炎武继承儒家关注民生思想,批判理学脱离实际,推动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注重实学和实践。开考据学之先河。 王夫之批判理学的“先命论”,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1、成就造纸术发明:可能西汉早期发明了书写用纸;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意义: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最为久远、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发明: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司南 应用:应用于经济、军事和航海。如北宋的萍洲可谈和南宋的梦梁录都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传播: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地图情景、从海路传播的是指南针】意义:国内: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非洲提供条件; 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火药运用:东晋葛洪抱朴子仙

12、药提及火药;唐末宋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明代出现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火药武器。传播: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世界意义: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发明:早期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术,唐代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改进: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发展:元朝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旌德县志使用这种方法】和元代发明木活字;明朝中期铜活字在江南较多应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传播: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入欧洲;14世纪末,欧洲出现雕版印刷品; 15世纪中期,德国出现金属活字。 世

13、界意义: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泥活字(宋)-木活字(元)-铜活字(明)】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和书法起源:刻画符号是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最后形成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字体时间特点名家小篆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园匀,富有图案美李斯隶书秦朝字形结构平衡对称,安定整齐草书汉初把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唐代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楷书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又称真书、正书)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元代赵孟頫(赵体)。行书晋代工整清晰,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书圣)、北

14、宋四大书法家(苏轼、米芾)2、中国传统绘画 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国画”在艺术上逐渐成熟。 中国画又称“国画”,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技法分工笔和写意。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不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唐代王维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3、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是在徽戏(安徽)和汉戏(湖北)的基础上,吸取昆曲、秦腔等一些戏剧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戏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

15、基础。京剧正式形成大约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京剧角色演变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补充:1905年北京人任景丰拍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是默片。-18951927年是默片时代;19271935年是有声黑白电影时代;1935年电影进入有声彩色电影时代。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特色代表及其作品诗经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三百多首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风反应西周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雅反应贵族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颂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属于现实

16、主义风格。楚辞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代表作品。 楚辞句式比较灵活,创作手法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汉赋汉赋是从骚体诗中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西汉早期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汉武帝时代,汉赋创作走向全盛时期,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西汉后期杨雄,东汉班固、张衡等。唐诗李白:盛唐时期、诗仙、浪漫主义风格; 杜甫:由盛转衰、诗圣、现实主义风格;杜甫的诗称为“诗史”。宋词唐代民间出现“曲子词”、晚唐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韦庄以及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创作成就斐然、词到宋代走向辉煌。北宋:柳永的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婉约的语言至口语入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播最广。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

17、怀古、感旧、说理为主。词风清新俊逸,刚健豪迈。 南宋:李清照的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是南宋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辛弃疾的词,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豪放派集大成者。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元曲时代背景: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明清小说明朝中期中国古典小说进入“黄金时代”的时代背景: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英雄传奇

18、小说)。明代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神魔小说)。体现了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界的描述更加精彩,如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人生世情小说),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绘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具有高超的讽刺艺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专题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1)19世纪40年代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器物】 林则徐:编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

19、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编辑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 源: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器物】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9世纪末维新思想(维新派)-【制度】背景:政治:洋务运动失败教训,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20、的初步发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外来思想传入。理论: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武器; 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目的: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人物:康有为: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一书,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贡献巨大。1898年翻译天演论出版,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影响:维新思想是爱国的,是进步的;维新

21、思想具有启蒙作用。(4)民主共和思想的兴起(革命派)-【制度】背景: 维新变法失败,走改良道路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兴起;人物: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同盟会中,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位政治纲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章太炎: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保皇立宪的主张,革命是中国的出路。邹 容:1903年,发表革命军等著作,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清革命。 第

22、二课 新文化运动(1915年-1917年-)【思想文化】背景政治上: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复古尊孔的逆流;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思想上: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形成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次新觉醒。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特

23、殊贡献: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等。李大钊猛烈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反对复辟帝制;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胡适于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议一文,主张文学创新,提倡白话文。鲁迅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前期: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Science(科学)-赛先生;democracy(民主)-德先生后期:新文化运动后期

24、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影响积极: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消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进行全盘肯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东西方文化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1902年,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1906年,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和学说。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5、,歌颂俄国的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补充: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有何变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变化。器物层次:19世纪40年代,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制度层次: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并逐渐成熟,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期,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思想,动员和指导了资产阶

26、级民主革命。 文化层次:1915年,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事项理论成果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比较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宣告失败;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认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标志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政治纲领:“驱除

27、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阐述为“三民主义”。-时间:20世纪初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时期:20世纪20年代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即所主张的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价,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民

28、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含有富民思想】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起到了巨大作用。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理论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历程主要思想、著作、意义国民大革命时期萌芽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29、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农村革命的意义。井冈山时期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延安时期成熟主要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著作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意义:1945年春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主要理论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著作有

30、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1956年论十大关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78年底,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1992年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了

3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2000年春,中共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32、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1954年4月,毛泽东提出) 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内涵: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2、“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关键词如“红卫兵”、“样板戏”等)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知名人士划入“文艺黑

33、线”,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独秀一支。3、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980年7月,党中央提出“二为”方向)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一批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如“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奖项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1949年9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34、的文化教育。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时间范围1949-1956年底】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开展扫盲教育和工农识字教育。3、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4、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5、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6、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二、文

35、革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意“新时期”说法】1、1977年12月,恢复高考; 2、1980年以来,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3、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4、1995年,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两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绩显著。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技术和薄弱学科的开拓者:李四光(地质)、华罗庚(数学)、 钱学森(火箭)、吴阶平(医学)、邓稼先(核物理学)。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技成就-【注意:年代划分、领域划分、文革时期、哪些是

36、赶超的、哪些是世界领先等分类标准】 核技术: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航天技术: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医学领域: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3、1977年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改革开放后,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及其意义 1995年背景:“科教兴国”

37、战略的实施; 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863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等。核技术,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90年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运载火箭方面,1980年,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1999年中国成功进行五次“神州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19

38、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体系;2002年研制每秒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生物工程,2001年至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意义: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 蒙昧中的觉醒1、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 背景: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经济上希腊工商业发展;社会上平民地位提高;思想上个人主义的成长。 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前481-前411年) 地位: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积极: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

39、的地位与价值,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消极:在认识上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2、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 观点:全部兴趣集中于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出了“认识你自己”;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源头。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地位: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古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3、斯多亚学派(前4世纪末前3世纪初)代表人物: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创始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 观点: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顺应自然的生活

40、就是至善”; 人生而平等 意义: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理论。补充: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从宗教和神话转向自然。2、希腊时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一、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 从意大利开始到英国) 背景政治上封建的基督教神权占统治地位;经济上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思想主流思想是人文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

41、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代表意大利(初期)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 ;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讴歌原始的人性,讽刺教会的虚伪,批判封建等级观念。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 国(高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制度、反基督教神学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近代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二、宗教改革(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的延续)背景:文艺复

42、兴在欧洲的影响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罗马天主教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怒。兴起: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主张是“信仰得救”;意义: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第三课 启蒙运动背景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随着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范围时间:17世纪-18世纪; 空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和荷兰。思想主流思想是理性主义。 限制“公权力”、主张“主权在民”和要求人人自由平等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代表英国洛克:地位: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核心思想是限制“公权力”; 影响: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