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528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整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纲点击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5、“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考点梳理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耕作方式1、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距今七八千年:“耜耕”或“石器锄耕”3、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5、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后来出现翻土、碎土、起垄的犁壁。出现开沟和播种结合的耧车。 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

2、此,我国耕犁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二)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共有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国有制或叫井田制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肯定私有制)特点:土地可以买卖和转让4、土地兼并与解决措施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解决措施: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明朝的鱼鳞图册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2、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3、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个体经营为主5

3、、地位和影响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主要形式。其中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2.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成就(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我国已有铁器; 汉代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时发明水排,开始用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业: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

4、器;东汉时烧出成熟青瓷,北朝又烧出成熟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我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3.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

5、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

6、制瓷器。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1、“商人”的来历2、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 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2)秦汉以来: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3)隋唐时期: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飞钱(4)两宋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5)元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的汇聚地。(6)明清时期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发展: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7、繁荣,货币作用增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五、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目的(原因):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徭役赋税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3)发展 商周:鼓励商业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4)影响: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消极(明清):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2、“海

8、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海禁”推行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危及明清王朝的统治注意:“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官方贸易是允许的。(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注意: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乾隆时期仅开放广州一处,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 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积极作用:“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消极作用: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不利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从而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9、。 一、单项选择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如右图),由此可以看出( )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B. C.D.3、“商人”的称呼源自( )A、善于经商的商朝人 B、商鞅变法中对经商之人的称呼 C、丝绸之路开通后对阿拉伯人的称呼D、唐宋时期对外国来华贸易人的称呼 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

10、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5、秦国商鞅变法提出的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6、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7、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在何时实行(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8、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B、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C、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 D、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铁器和纸张9、中

11、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含义是( )A、取消一切商业活动 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 C、限制私人的商业经济活动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二、识图题: 1、图1中的工具叫什么名称?它的功能是什么?2、请指出图2中物品的名称、出现时期和影响。三、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12、)(2)我国古代这一最早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纲点击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4、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5、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考点梳理一、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王室支持)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2、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发现通往美洲的新航线。3、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王室支持),沿着迪亚士的路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4、15191522年

13、,麦哲伦(西班牙王室支持)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导致了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品种增多,商路中心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变化。3、导致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荷兰1、兴起条件2、概况(1)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2)参与殖民争夺,17世纪成为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二)英国1、兴起条件2、概况(1)英西战争:158

14、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2)英荷战争:17世纪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3)英法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4)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四、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1、第一次工业革命(1)原因和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资本: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 原料: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获得丰

15、富的原料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需求呼唤技术革命(直接原因)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前后(3)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4)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5)重要发明:动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方面,英国人史蒂芬孙的火车、美国人富尔顿的轮船。(6)完成和扩展第一,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第二,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7)工业革命的影响(共6点)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

16、进程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9中后期,欧美资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第二次工业革命(1)兴起的背景(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条件: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市场条件(直接原因):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时间:1870年以后(3)主要成就第一、电的广泛使用(标志)第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第三、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四、钢铁工业发展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生产力:推动

17、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生产关系: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第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备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以下: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五、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6世纪,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巩固1、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英国大

18、西洋印度洋印度 、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2、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地中海沿岸 、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 、红海沿岸4、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 、 、5、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

19、之间的贸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6、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 )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 郑和出行西洋 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 A、 B、 C、 D、7、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政府支持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 、统治印度等地区的殖民机构、掠夺印度原料从事生产的工业公司 、荷兰政府经营的国有航运公司8、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 、9、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毛纺织业 、棉纺织业 、能源工业

20、、机器制造业10、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机器制造业 、电力工业 、石化工业 、汽车工业11、以下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下去1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蒸汽机的发明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1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科学与生产结合 、

21、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是有经验的老工人发明的机器14、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 )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15、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二、简答题例举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各两例),以及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各两例)。三、材料题材料一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

22、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材料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三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23、。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点击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考点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2、表现:(1)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2)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3、影响:(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国近代化

24、的开端)1、背景:内忧外患2、目的: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3、代表人物:中央有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中国近代企业的开端) (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中国近代企业的开端) (3)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4)创立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5、结果 (1)破产: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2)破产原因: a.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b.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c.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d.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一

25、)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背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影响;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1、背景: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2、表现: 见书3、影响: 到十九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

26、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表现:厂矿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加;面粉、纺织发展较快3、特点:明显的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1、迅速发展(19271937)原因: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原因 :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背景:美国的经

27、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五)民族资本主义新的春天三大改造后三、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推动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2、阻碍因素(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先天不

28、足 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3)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习题巩固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人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3、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

29、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4、“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5、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B、“实业救国

30、”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6、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A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7、右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8、下左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C

31、、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9、下列是民国初年印刷的四幅“火花”(火柴盒上的贴画)图案。图案中准确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愿望有 ( ) 图 图 图 图 发展民族工业 收回领土主权 实现国家强盛 征服世界A、 B C D二、材料题“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

32、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产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竟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3、材

33、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纲点击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点梳理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

34、2)到1952年,工农业产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历史:重工业基础差;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外部:苏联经验。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内容:农业参加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参加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意义:1956年

35、,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北京)(1)内容:国情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2)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但未坚持2.探索的失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1) 1958年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1958):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对三面红旗的评价: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愿望; 但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实质:“左”倾冒进错误的严重泛滥(3)

36、后果: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 内容:农村纠“左”、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总体损失原因:文革2.局部回升: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系统纠正文革“左”倾误)【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成功: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八字方针调整和全面整顿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文革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内容:(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思想)(2)转移:以阶级斗争

37、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3)决策:改革开放(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经营方式的改变: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普遍实行。2、行政机构的改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地改革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生产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8、四、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对外开放的过程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开放海南省)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沿海城市14个)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沿江开放港口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沿江开放的龙头,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第五步:沿边开放城镇第六步:开放内地省会城市2、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从1988年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

39、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人才、技术、知识密集。以引进外贸、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是新型的经济区。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另外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坚持“走出去”。2、多层次: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3、宽领域: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开放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992年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

40、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有重要意义。习题训练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

41、.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5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 . B. C. D. 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A. B. C. D. 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 )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对国情认识不足 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急于求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