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54016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1842 年,清王朝的军队最终败于英军之手。中英两国政府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签订了南京条约。自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开始与世界市场、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清政府的财政为了配合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它的变革之路。一、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清王朝的财政体制是皇室财务与国家财务分别管理;1中,内务府总管皇室财务,户部总管国家财务。二者各自独立但互相挹注;、各成系统、各有固定的收支项目。(一)内务府内务府总管皇室的财政,乃清代所特有的机构。皇室事务诸如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

2、等皆由它管理。除这些事务之外,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的财源来自于皇庄的地租,户部的拨款,工部缴纳的实物以及盐政、织造、各省大臣进献的财货等,皇室有专门的内务府库藏。相对于户部总管的国家财务而言,收支项目稳定,受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不大。(二)户部总管的国家财政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财政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财政的收支项目与数额,必须按户部的规定或得到户部的批准。这段时期,清政府的财政奉行量入为出;原则,即在岁入的范围内管理运用岁出的原则。;2是一种稳定而保守的财政。之所以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主要是因为就一般情况而言,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每年支出项目是固

3、定的,每个项目基本有其定额,各项收入也有其定额,且各年变动幅度不大。在承平年代,收支相抵,略有结余。结余存入户部银库。若遇战争或灾祸等特殊情况,造成入不敷出的时候,则动用库银。若库银不足或中央不愿动用时,则采用临时措施,如增税、开捐、加派商人报效、盐斤加价等,以增加财政收入。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财源是来自于田赋、漕粮、专卖收入(盐、茶专卖)、关税以及杂税。18 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开始推行摊丁入地(摊丁入亩)制度,以田赋的形式征收丁银和地税。田赋由地方政府于每年春秋两季征收,采取货币和实物两种形式,因此又叫钱粮;.漕粮是一种以实物为征收对象,用于京城的皇室、贵族和官兵的日常开度,其征

4、收范围只包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八省。除此二者之外,盐专卖与关税也是数量较大的两个收入项目。其中,关税有户部征收的关税和工部征收的关税之分。在鸦片战争之前,盐专卖和关税收入达到 1116 万两,占到总收入的 26.62%.3另外,诸收入项中还有杂税,但其数额不多。除上述各项收入的正额外,还有耗羡,即额外的附加税。耗羡的一部分归地方,称为养廉;,另外的解缴布政使司,叫羡余;.田赋耗羡和漕粮耗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虽然自 1795 年以来,为了镇压四川、陕西、湖北等地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耗费了约 2.67 亿元(约 1.95 亿两白银),使财政状况一度陷入困境,但起义平定后

5、又逐渐好转。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的 1839 年,户部库银结余 725 万余元(约529 万两白银)。1所以,总的来说,战前清政府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其特点可以归纳为:规模小、自主性明确、量入为出的财政、收支项目稳定和为统治阶级服务五点。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一)内战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财政可谓是江河日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农民起义的爆发都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特别是,1850 末到 1851 年初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进一步恶化了清政府的财政。内战的爆发产生了庞大的军费开支,这极大地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支出。据统计,自内战开始到 1853 年,仅仅三年便产生了 2963 万两

6、白银的军费开支(清文宗实录卷97,第 32 页)。随着内战波及面的不断扩大,使得清政府控制范围缩减进而导致了财政收入在征收范围上的缩小。1853 年以后,户部原有的各种财政收入不到旧额的十分之四、五(清代钞档:同治六年十二月初十日户部宝鎏奏);18521863 年户部的平均收入仅为道光时期常年的 70.4%,其中,尤以 1853 年为最低,仅为常年收入的 41.5%(清代钞档:户部大进、大出黄册及四柱册)。长年的入不敷出不断消耗着户部的积余。内战时期,户部不仅很少有所积余,甚至有些年份还出现了亏损。如 1852 年便亏银一百九十多万两,1853 年亏银四百多万两(清代钞档:同治四年三月十三日户

7、部左侍郎皂保奏折清单)。清政府的财政几近到了崩溃的边缘。户部作为中央财政的管理机构,在内战时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而地方财政也未能幸免。其中,造成地方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则是军饷的筹措。特别是位于战区内的省份,不仅本省军队的作战布防需要粮饷的供给,而且外省援军的云集,也需要就地供应。到了内战结束的时候,各省已经是库贮都久形空匮,地方财政面临瓦解。;4(二)内战以后内战的结束,使百废待兴、外患不断的清王朝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清政府的财政也因此重新开始稳步增长。同治、光绪两朝与道光时期的财政相比,收支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道光年间,户部收入常年保持在四千二百万两左右,而到了光绪年间,几乎增加了一倍。如 18851894 年,岁入在 7708 万 8103 万两之间。而支出方面,也逐渐趋于平衡。光绪十年,户部对光绪七年的财政支出根据新定科目重新核定,结果显示该年户部收入 82349179 两白银,支出 78171450 两白银。5据统计,18851894 年 10 年间,清政府财政累计结余白银 5988 万两白银。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因为刘岳云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包括意外开支,根据当时美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的研究,在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实际上是没有财政准备金的。所以,该时期的财政结余仍是十分有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