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61483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Word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四章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二、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 细胞工程P46提要 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

2、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 光源的波长 、 物镜的镜口角 和 介质折射率 三个因素决定。2、荧光显微镜是以 紫外光 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 电子束 为光源。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 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

3、,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与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二、简答题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1) 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

4、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2)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3) 生物膜可以堪称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生物学功能: 跨膜物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同作用,胞吞等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 (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影响生物膜流动的因素温度:是影响膜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膜的骨架成分是脂,在温度低时以晶态存在,在温度高时以液态存在,由液态变为晶态的温度是相变温度,磷脂在晶态时运动大受限制。脂肪酸链的长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含较多的长链脂肪酸,膜的流动性就低 。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对流动性的影响: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大,膜的流动性增加。胆固醇:胆固醇插在磷脂之间,在相变温度以下,增加胆固醇可增加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增加胆固醇则降低膜的流动性。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6、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 三、论述题论述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

7、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4)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5)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6)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事先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协助扩散:是各种极性

8、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这与简单扩散相同,因此两者都称为被动运输。质子泵: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细胞质膜上,将质子泵出细胞,建立跨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取代动物细胞Na+的电化学梯度),驱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的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二、简答题1、主动运输的特点和作用特点:1、逆浓度梯度进行 2、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3、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4、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作用:1、保证了

9、细胞或细胞器能从周围环境或表面摄取必须的营养物质 2、能将细胞内的物质或废物排到细胞外 3、能够维持细胞内某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的最适和恒定的浓度2、如何理解被动运输是减小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异,而主动运输是努力创造这种差异。主要是从创造差异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方面来理解这一说法。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这种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功能来说起三个重要作用: 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面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周围环境中或表面的浓度很低; 能够将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如分泌物、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离子排到细胞外,即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外

10、的浓度比细胞内的浓度高得多; 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特别是K+、Ca2+和H+的浓度。概括地说,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简单扩散: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只靠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通过扩散发生的物质运输。 协助扩散:特点: : 转运速率高; 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特异性; 饱和性。主动运输:1、逆梯度运输2、依赖于膜运输蛋白3、需要代谢能。4、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6.比较组成型胞吐途径和调节性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

11、义.答; 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根据其过程是否连续将其分为组成型胞吐途径和调节型胞吐途径。 组成型胞吐途径是指细胞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状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新合成的囊泡膜的蛋白和膜类脂不断供应质膜更新,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化功能,囊泡内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有的成为质膜外周蛋白,有的形成胞外基质组分,有的作为营养成分或信号分子扩散到胞外液。 调节型胞吐途径是指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糖液、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其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调节型胞吐途径存在于特殊机能的细

12、胞中,如已知脑垂体细胞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的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这三种分泌产物均分布在各自细胞的可调节性分泌泡中,只有在相应信号刺激下向细胞外分泌,保证特殊生理功能的可调节性第七章分子伴侣 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信号肽 :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的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导肽 导肽是新生蛋白N-端一段大约2080个氨基酸的肽链, 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

13、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细胞质基质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出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1、 谈谈你对细胞质基质结构组成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的了解。除细胞器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核苷酸,氨基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多种化学反应。(1)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 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2)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 ; (3)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

14、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4) 蛋白质的修饰 ;(5) 控制蛋白质的寿命;(6)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7)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2、 比较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糙面内质网:多呈排列极为整齐的扁平膜囊状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共同构成的复合机能结构,与细胞核的外层膜相连通。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糙面内质网便发达。在神经细胞中,糙面内质网的发达与记忆有关。光面内质网的功能。(1)、脂的合成与转运:光面内质网是脂类合成的主要部位之一。光面内质网合成细胞所需绝大多数

15、膜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2)、解毒作用:主要在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中进行。多数与氧化作用有关,使有毒物质由脂溶性转变成水溶性而被排出体外。(3)、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光面内质网上含有合成胆固醇和转化胆固醇为激素的全套酶系,能合成胆固醇,再将胆固醇氧化、还原、水解进一步转变成各种类固醇。(4)、Ca2的调节作用 横纹肌的收缩:储存钙离子,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Ca2+ 泵入肌质网腔中储存起来,受到神经冲动刺激,Ca2+释放,肌肉收缩。Ca2+浓度的变化对运输小泡的形成起调节作用3、 结合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高尔基体由一些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在

16、一起构成主体,膜囊多呈弓型,膜囊周围有大量的大小不等囊泡结构。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1)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作用蛋白质的运输(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3)蛋白质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4、 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 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

17、死亡的细胞2、防御功能(吞噬作用)3为细胞提供营养,降解内吞的血清脂蛋白获得胆固醇等营养成分。4参与分泌腺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5溶酶体的自溶作用与器官发育6细胞外的消化作用 精子的顶体5、 何谓蛋白质的分选?图解真核细胞的内蛋白质分选途经。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合成之后必须准确无误地运送到细胞的各个部位,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选。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号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G-蛋白: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存在于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中,参与细胞内外信息的相互

18、传导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1、 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区别?定义: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传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方式: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化学突触; 2.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的通讯方式; 3.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2、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答: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一类重要的使

19、酪氨酸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成员,包括6个亚族。其胞内域具有酪氨酸特异性的蛋白激酶活性。当它与特异配体结合后,可以导致该激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种磷酸化可启动细胞内信号通路。通路可概括为如下模式:配体RTK接头蛋白GE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对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效应。 功能:RTK-Ras信号通路是这类受体所介导的重要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增值与分化,促进细胞的存货,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与校正。3、 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的途经。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

20、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4、 CAMP信号通路与磷脂酰基醇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何不同?一)cAMP信号途径在cAMP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通过第二信使cAMP水平的变化,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1、cAMP信号的组分.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素受体(Ri);.活化型调节蛋白(Gs)或抑制型调节蛋白(Gi);.腺苷酸环

21、化酶,.蛋白激酶A,.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二)磷脂酰肌醇途径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第九章名词解释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结构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

22、纤维。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踏车现象:微丝或微管在一定条件下,其正端有亚基不断地添加的同时,负端有亚基不断地脱落,使一纤维在一端延长而另一端缩短的交替现象。问答题比较微管、微丝、中间丝的结构功能的异同点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0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

23、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第十章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

24、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 处于伸展状态,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异染色体:指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核型: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问答题一、 细胞核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结构1核膜1.屏障作用。 2.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和物质交换 3.核膜在染色质(体)的定位和细胞分裂时的作用。 4.核膜在细胞核融合时的作用

25、。 5.核被膜具有某些生物合成的功能。(1)结构:由双层膜组成。(2)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核孔:大分子物质的通道。2核仁核仁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3染色质(l)染色质: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深色的物质。(2)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3)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4)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主要功能1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2 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二、 核仁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核

26、仁由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三大部分组成。 核仁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核仁的形状、大小、数量因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但核仁的功能却是相同的。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RNA(rRNA)的合成。三、 核孔复合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结构核孔复合体是指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结构组分: 1.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 2.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 3.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的纤维; 4.栓:又称

27、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 核孔复合体对于垂直于核膜孔中心的轴呈辐射状八重对称结构,而相对于平行核膜面则是不对称的。功能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复合体。他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 RNP等得出核运输。分析中期染色体DNA的3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答:自主复制DNA序列: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着丝粒DNA序列: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端粒DNA序列:DNA末端的高度重复序列,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包装功能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不被切除,从而能够

28、正常向下代传递第12章1、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直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 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细胞周期同步化借助某种实验手段(自然地或经人为地),使细胞群体中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停留在同一时相的现象。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 3、 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G1/S检验点:在酵母中称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R点(restriction point),控制细胞由静止状态的G1进入DNA合成期,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

29、?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S期检验点:DNA复制是否完成? G2/M检验点:是决定细胞一分为二的控制点,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任何一个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都会抑制APC的活性,引起细胞周期中断。第13章程序性细胞死亡:由细胞内某种遗传机制决定的死亡程序所控制的细胞死亡现象细胞凋亡:由死亡信号诱发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 是细胞生理性死亡的普遍形式。凋亡过程中DNA发生片段化,细胞皱缩分解成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细胞衰老:指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停止分裂,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改变的

30、现象1、 细胞凋亡的生理特征、形态意义是什么?1、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细胞凋亡体,被其他细胞吞入。2由于细胞凋亡对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组织内正常细胞群的稳定、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疾病或中毒时引起的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2、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不同点?简单的说细胞凋亡指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被自身的酶降解,按一定的步骤“自杀”,其死亡细胞仍为一整体,最终被白细胞吞噬。而细胞坏死会有细胞壁破裂的现象,内含物外泄,会影响

31、周围的细胞。且细胞死亡是由外界条件引起的。说白了细胞凋亡通常是正常的,而坏死则是不正常的。 3、 衰老细胞的特征及原因?原因:目前细胞衰老原因主要是两种学说:1,端粒学说,认为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染色体上端粒越来越短,于是衰老;2,自由基学说,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认为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 总

32、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现有: 1、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 2、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 3、质膜: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4、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 5、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6、高尔基体:碎裂 第14章细胞分化:由于细胞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转移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持家基因: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奢侈基因:即组织特异性基因(tissue

33、-specific genes),是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干细胞: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1、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哪些?答: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一部分细胞会

34、影响周围细胞使其向一定的方向分化。起作用的机制是通过细胞旁分泌产生的。另一种远距离细胞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细胞记忆与决定:信号分子的有效作用时间是短暂的,然而细胞可以将这种短暂的作用储存起来并形成长时间记忆。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卵母细胞中的隐蔽m RNA在卵母细胞中呈不均匀分布,受精后随着受精卵细胞的早期细胞分裂,隐蔽m RNA不均一地分不到子细胞中,决定未来子细胞分化。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纤毛虫的营养核中染色体DNA大量丢失,而

35、生殖核包含完整的基因组2、 干细胞分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特征是什么?干细胞的类型与特点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

36、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3、 癌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癌细胞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不死性,迁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1.细胞生长于分裂失去控制,2.具有浸润性与扩散性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RNA的表达谱及蛋白质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变5.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4、 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答:癌的生成涉及多种基因和基因以外的变化,单独一种基因的突变不足以致癌,多种基因变化的积累才能引起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紊乱,使细胞的增生失控而癌变。在这些基因的变化中最常发生的两类基因的异常变化时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变化。癌基因是指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胞的

37、肿瘤性转化有关的基因。它以显性的方式作用,对细胞生长起阳性作用,并促进细胞转化。抑癌基因正常时起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作用。许多肿瘤均发现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失去细胞增生的阴性调节因素,从而对肿瘤细胞的转化和异常增生起作用。细胞的生长是推动细胞周期进行的基因产物与抑制其进行的基因产物之间微妙平衡的结果。任何一种产物的异常表达,如一种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一种抑癌基因的失活,都可能导致细胞生长的失控。癌的生成是一个涉及多种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的多步骤累积变化的过程什么是hayflick界限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即使条件适宜,细胞也不能无限制地进行分裂;即使是机体中可以终生分裂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也有分裂次数的极限;即使给予丰富的营养、生长因子和足够的生长空间也是如此。而且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年龄有关。上述分裂界限称为Hayflick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