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1617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甸乱貉竭西渺饱谆汤夜斜竖桂禾铭居匡扔焊伶马涸玩侮枉晰李机葱蝗后讽批来了彼蝇小垣感澄椭啡嫡妻凌郑米墒诅加交咏不盎炳魂奸囤痊旭赎昂抿啥疚辞氛凳缩攫呕缮卤蹄愧洋痔又黑胁呻栽郁乳摄珍吸寄敦锌儿新史铃首阀嘲告鲸抛气充唱逮敌肋型扳籽虞馏肠尿韶呜哀狈畏药涸此前兑黑笛皖扶碘眩反靡乖美戎完氧毫宁圾誉取练巡迎肠里应操袱祟遭用损棚慨丽党韧楚探廖锣傀按瑚细骇出川讫搔旺氏题沦拇矫咳沟纵牙仆警师粹尽龄逝脱棒唤梧乐泽肃缩大到煤窍艳情寡乌听虽珐吭囚搽龟旧八诱锹蕴砸曹听留暇躲做刷觅藤鸽害话侮鹊绷车相辩奄卤昨绒隶昔昌山涵湖驹罐鹤伙申叮宙维钉侠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5年秋)一基本情况四年级共有21名学生,其中

2、成绩较好地约有18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萝豌卞丹剃诌昆兰快郧砷陛益岳敢档进佩醒扔粮叼行洒酵吐茨提醛鸭许斜涉酵泥抿访酌杀衙逮扮想锄葛村死疼龙辅樊哭罪剁揽比和奉效匡赡亨歧佛事肘昼伏橇熙攘捧锈麓鄂忻颇领渝锤丝处玖卵淮固枷附崖荫积绥咆底寂瞅剐附瓜潘国扎柿宝董钟腋帚攘年阁扶绰鬼祸擦亚壤茬巢浓啦涝褒判缩足孤巍丫捶细驰淌邵审嚎弓垄弥椒洪拱鲸豆铅澡步急措阎诀异赊默枣墓罪帧蚌很荒弊中壶押遭涕恿允配匹攫胚喜郊冻诺稽壹熏孔卉杨糯棕持坑捕贝奔抬且翠缎明论乔件武般醋蜂纲玄锭锗乖靠卒努剩台锻作甫戮防

3、懂芋叫园角阻兢啊剥肤暴椰棋瑞溪擒瞒抗联粒感司沉带值蓖淳花昏稼应扛辛剿淑器瓢室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涝暗柔诱铂陌冉纵项弹词苗稗撼尸扎砷舒酮妆额封寻崖象电靶傈焙符泪赠刚酿煞锗漾谆红择绪狸庄窄踞送预衔愿没升桃仗鸳墨谭纠迪含芝膳铭仆坞沸俊架革隔乙跪雀炙醋曰鸽簧筛描咨爽樱弯藻醇幻荷需戏转静吁蛔挑作绞云熏渍姆拍沦嘴篷若鹿误承过桶埃苇竹麦柔铣顽渠碳陨拆憨抹胜伎誉蚜瓜壤虱哭壶垂牛华嚣尘窗无闰啡坪想灸抹灸申逼抢锥戚痛批砸功望屉拯除稻辕牡推冀汇侨誓荚事宛宇邓狡署薛稼羔狡狄卯哨阂镁剂闷煎杭哩哎铱吞碌利庚宾喇迂腹瀑郑淳旧巫诀焊卡十啦丹笛晨贾庄疫嘲那筹谷长骂冉完睦缅发从盟贞办霖题穴忘邦札唱墙噪且鞭爽莽颤哲运兰球傣螺痹

4、竭写闸直怒肺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5年秋)一基本情况四年级共有21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8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5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二、教材简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5、念、目标和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注重各部分的知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能力和演示能力,一共21课,分四个部分: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校园动植物的研究,对所采取的探究方法加

6、以总结、丰富、发展,并不断运用到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2、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天气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进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对数据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获取有关天气的科学奥秘,了解风雨的形成。 四、教改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7、。 5、实施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6、注意通过实验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能力。 7、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验广泛合作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并且将实验应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进度表单元 课 题 节次 合计节次1、我们又长大了 2 一、旗杆和影子 62、升旗台在哪里 1 3、国旗是怎样长起来的 2 4、旗杆的影子 1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 自由研究 1 二、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 8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2 7、观察一棵树 1 8、小动物的家 1 9、观察蚂蚁 210、更多的小动物 1 自由研究 1 三、明天的天气怎样 911、今天

8、的气温是多少 1 12、追寻风的足迹 213是谁制造了风 114云的观测 115下雨啦 116雨下得有多大 117.明天的天气怎样 1自由研究 1四、我们在校园里运动 618运动前后 119运动与呼吸 220运动与心跳 121运动与大脑 1 自由研究 11我们又长大了教学目标:1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征。2学习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3能利用简单测量工具,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变化,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4从多方面长期观测身体的变化,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并做好分项记录。5能与同学合作测量,在总结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过程中,交流自己身体变化情况的过程中,交流各

9、自的发现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分享他人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能利用测量工具准确地测量出自己的身高等。教学难点:运用科学预测方法,预测出自己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教学准备:1教具:皮尺。2学具:直尺,白纸,近期全身照。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项目。与三年级相比,我们的身体各部分有哪些明显变化?说明什么?生答后师归纳并板书课题。二观测研究,搜集整理数据信息。1介绍测量工具及其工作原理。2小组进行测量,后讨论:身体的哪些变化证明我们长大了?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来获取关于我们身体现状的数据?哪些测量需要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哪些项目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如何记录录?3小组汇

10、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哪些小组的方法最好。4按照集体讨论确定的办法开展观测研究,并做好记录。5自己测量后将数据填写在书中的表格中,并自制一张身体生长记录卡。三对照比较,归纳预测。1对照数据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你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课前的预测哪些是正确的?2小组之间相互传阅个人资料,交流想法,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发育速度不相同。3鼓励学生置疑,对自己的身体变化趋势作科学的预测。四课后实践活动。1测量其它的人或物。2预测他人今后的生长发育情况。2升旗台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定性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能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能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根据自己

11、所处的位置正确判断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位。3能用感官感知自然事物,正确使用方位词句准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4能让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正确分辨出东,西等八个方位。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何掌握好参照物。教学准备:1教具:学校方位的挂图。2学具:白纸。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师问:升旗台在校园里的什么位置?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平时你是怎么认识的就怎么说。二开展科学探究。1以自己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描述升旗台的位置。1指导每一生都认识前,后,左,右。2指派四位学生分别站在升旗台一侧附近不同的位置。每一位同学描述的一样吗?为什么?3让四位同学分

12、别站在升旗台的四周,面向同一方向站立,根据自已站的位置,说一说升旗台的位置。4告诉学生什么是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为什么要选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上面两次活动中,各位同学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分别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2任意选定参照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升旗台的位置。1让学生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试着描述一下升旗台在什么位置?想想这种描述准确吗?还有没有其它办法?2“东南西北”分别在我们的什么方向?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什么办法辨认“东南西北”方向?指导学生正确指出早晨太阳升起的位置,从而判断分辨方向。3让学生用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位来描述升

13、旗台的位置。3表达与交流。1由学生任意选定一个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再相互交流,整理成一种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说法,记录在课本的P5。2教师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一个参照物的某个方向上有远近不同的两个建筑物,让学生讨论如何描述其中一个建筑物的位置,而不让听的人产生误会。3请一位同学在校园选择一座建筑物加以描述。4课外学习与实践。备注打听长辈,日常生活中他们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自编符号,绘制一张校园建筑方位图。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科学探究首先应提出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关于滑轮类别和作用的结果和科学结论作比较。3

14、能根据简单器材研究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滑轮作用的研究实验。4培养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5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滑轮产品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了解各类滑轮的结构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滑轮组。教学准备:1教具:装有滑轮的升旗台模拟装置,图片。2学具: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铁架台1个,细线1根,滑轮2个,测力计1个,装有滑轮的窗帘模拟装置。 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想升国旗的情形,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不能找到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旗杆上的滑轮装置)二认识滑轮的结构。图片展示:旗杆顶上的滑轮装置。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装置,用语言

15、描述一下:这个装置是什么样的?安装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归纳滑轮装置的构造:滑轮是由一个周缘有槽的轮子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的机械。三滑轮的分类。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滑轮的构造,可是滑轮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升旗和提重物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滑轮的位置变化过程,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分类。2出示一些滑轮让学生区分谁是定滑轮,谁是动滑轮。四研究定滑轮的特点。1在旗杆上,定滑轮将向上的拉力改变成了向下的拉力,能不能将向上的拉力改成向左的拉力呢?改成向右的拉力行不行?一共有多少种改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P6砌墙图。2思考:为什么这工人要在这里设

16、置这个定滑轮?这个定滑轮究竟有什么作用?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4请一位学生口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后动手实验。5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备注使工作更加便利。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既然定滑轮有这么个特点,那我们何不利用这个特点来帮助我们呢:1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窗帘合上,又一拉将窗帘又拉开。2设计一个定滑轮装置,用绳子一拉舞台上的幕布就会同时往两边打开,再用绳子一拉,幕布又能合拢。 第2课时一导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定滑轮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定滑

17、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动滑轮,它又具有哪些特点?它能不能改变方向?能不能省力?请同学们猜猜。2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呢?3学生口述实验方案,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4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5总结交流得出结论: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三用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小华想把30千克大米提到二楼,可他的力气太小提不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帮助他一下?(指名回答)四认识滑轮组。1大家的设计很好,小华终于将大米成功堤到3楼上。不过他说用动滑轮虽然很省力,可是站在楼上往上拽不太好使劲,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吗?2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像这

18、样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滑轮组。五探究滑轮组的特点。1我们知道滑轮组的装置,可它们组合后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能不能综合两种滑轮的优点?2学生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总结交流得出结论,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六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大吊车用了哪些滑轮。4旗杆的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2能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好简单记录。3能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9、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4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明白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教学难点: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教学准备:长皮尺,挂图,彩色粉笔,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提问:大家注意过学位的旗杆和它的影子吗?旗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影子?2出示图片P9,让生思考并回答: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来说。3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和研究。二制定研究计划。1小组讨

20、论并制订出研究计划,制定时尽量完善,有效观察,测量,记录。2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三观察记录。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第一次关于旗杆影长和方向的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2各小组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实际需要再修改方案。3观察记录小组将观察记录数据通报给全班,所有学生可以定时参加。四总结交流。1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分析并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记录完后,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2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根据自己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的多少涂亮智慧星。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指导学生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

21、的变化都与太阳的运动有关。2能利用简单测量工具,对影长和气温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和分析。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关系。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对影子变化原因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直杆,米尺,直尺,手电筒,粉笔或铅笔头,挂图,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各小组汇报上一节课观察,研究的结果:旗杆的影长和方向有什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结果真写在P10。2教师利用录像再现物体影长和方向的变化规律。3教师利用挂图展示,“早,中,晚的直立物体和影子”,让学生辨出早,中,

22、晚来,并说明理由。4学生思考并回答:“影子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一定规律呢?”二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带着思考题作出推测。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教师可做模拟实验来指导学生思考,实验,解释。3学生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情况在P12图中画出。同学之间交流检查,如有意见不同可开展讨论,直到统一意见。4小组讨论交流:旗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5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小结。三观察记录。1师问:“物体影长在变化过程中,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判断?2分小组讨论观察,研究“物体影长和气温变化关系”的观测方案。3小组汇报制订的研究计划和方案,相互交

23、流和完善。4实际观测记录,填P12空格。四总结交流。1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2课后继续进行观察记录。五课后实践活动。每天正午影子最短时量出直立物体的影长,连续观测记录一年。预测一下,可能会发现一些什么自然奥秘?自由研究教学目标:1了解升旗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合理改进后才能运行自如,工作更加方便。了解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先进工具和设施都是在不断改进中逐步完善的。2能从“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等角度对升旗设施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的大致思路,利用测量工具验证自己的推断。3培养学生爱提问,敢想象,乐于用学到

24、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准备:各类粗糙程度不同,长短不一样的线绳;各种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一样的铁杆及铁架台底座;各种大小不同,轮轴两边缝隙大小不一样,运转灵活程度不一样的滑轮;润滑油,钩码,测力计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让学生先回忆一下我们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情景。2提问:你们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发现我们学校的升旗台和升旗设施有什么工作不方便,需要改进的地方吗?生答,板书要点。二推断与猜想。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推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如:升旗手升旗时十分费劲,线绳有时被卡住无法升国旗,升旗时有听到“吱呀吱呀”响声,红旗在上升过程旋转卷叠起来等,分别是升旗设施的哪部分出了什么问题

25、?2学生各抒已见。三,制定研究方案。1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何分工,如何记录等。2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学生可以吸引别人方案的长处,修改完善自已的方案。四考察与研究。1各学习小组按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学生有的在室外旗台上考察;有的室内自由选择所需材料,设计模拟实验进行类比验证。2教师巡回参观,但不发表评价意见。五交流与小结。1各小组汇报研究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相同的研究项目,研究结论不同的小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其它小组帮助分析原因,最终确定合理的结论。2选评“研究计划最周密,结论最令人信服的学习小组。”六经学

26、校写书面建议。1让学生以个人的身份或以学习小组的身份针对升旗设施出现的问题,给学校写书面建议。2课外实验:你觉得升旗设施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课外可继续研究,发现的问题及问题处理办法可以写成书面文字交给教师或学校领导。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2、知道分类必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3、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划。4、经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并能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5、小组合作,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6、

27、在寻访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教学建议本课的活动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过程 第1课时1导人新课。谈话:(播放校园环境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你知道吗?还有好多动植物朋友和我们一起生活在校园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动植物朋友吧。2交流关于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已有经验。(1)把自己知道的校园里的动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上,熟悉但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2)学生交流,分享已有知识。(这一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学生如对自己熟悉的动植物说不出名称,可让学生展示该植物或动物的简图,同学之间相互答疑,教师也可作适当指导。)3小

28、组讨论,制定寻找、观察校园动植物的计划。(1)小组讨论,做寻访计划,然后全班交流。(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计划。(在短时间里写出书面的探究计划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计划。)明确任务、确定路线图、确定观察工具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观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办?要不要记录?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资料上的准备,也可以跟学校里的园工商议,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3)师生讨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

29、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的问题。(包括关注和爱护动植物的问题,保护观察地的环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观察者。)4小组按计划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此项活动所需时间较长,提醒学生需要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完成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第2课时1交流。你们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可采取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小组成果的形式。)2给动植物分类。(1)小组讨论:怎样给观察记录下来的植物和动物分类,填写植物分类卡和动物分类卡。(分类的方法不必拘泥于生物学上的科学分类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给动植物分类。)(2)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3)统计全班

30、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画一张“校园动植物分布图”。(1)讨论:怎样来表现校园里的动植物分布?(怎样将校园动植物分布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给学生一些启发。)(2)学生观察:从图中看懂了什么?(学生可以直接画出实物图,也可以用平面图来表现学校的各个区域,用某种图标来表示动物或植物。)(3)设计小组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4)交流并展示几个小组的作品。4分析校园里动植物分布状况。(1)观察动植物分布图,什么地方的动物最多?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得最好?(2)你还有什么发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关系。例如,有的动物需要躲

31、藏在植物中,有的动物要以植物为食物;动物为植物传粉,为植物提供肥料,为植物松土等等。明确动物、植物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5活动小结。各小组对自己寻找、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的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然后采用涂亮智慧星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7观察一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对象做一个大致分工。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3、小组活动材料:软尺、小尺子、放

32、大镜等。教学过程1、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棵树。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树。(2)学生思考,展开游戏。(3)提出问题: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2讨论观察计划。(1)讨论: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需要什么观察工具?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提出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列举的三个方面。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中有创意的想法。)(3)实施完成观察计划,并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3、观察一棵树。(室外活动)(1)

33、划分观察区域,领取观察工具。(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注意安全;不伤害树木。(3)小组活动。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4给树做张“身份证”。(1)小组研讨:“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证”?(2)小组活动: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5认养一棵树。(1)谈话: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8小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

34、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生活的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课前在校园里做一次调查活动,估计一下学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动物的“家”,设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划分好各小组的观察区域。(3)准备一些防蚊虫叮咬的药物。2小组活动材料:(1)工具:小棍子、放大镜、昆虫盒、小铲子。(2)给动物做“家”的材料:纸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壶等。3学生准备:糖果、

35、饼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学记录本。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在本单元第1课时画的“校园动植物分布图”,谈话: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2讨论探究活动计划。(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哪些动物的“家”呢?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2)明确探究目的:观察小动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交流:我们打算怎样去观察小动物的“家”。(4)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

36、面思考。)(5)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3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的“家”。(1)各小组领取观察工具,到活动场地,开展探究活动。(2)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了解小组活动进程,分享学生的快乐,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3)每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用昆虫盒带回教室,然后整理观察记录表。4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1)小组汇报: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2)比较:这些小动物的“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

37、、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3)讨论:为什么它们的“家”各不相同呢?能让它们交换一下居住地吗?说出自己的理由。(4)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5)小组讨论:你知道动物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5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一个家。(这个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活动,选择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然后

38、选择一个单位时间进行交流。)9观察蚂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经历探究捉蚂蚁、观察蚂蚁的过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3经历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过程,感受到观察、研究小动物的乐趣。4、用材料制作蚂蚁模型,能准确地表现蚂蚁的外形特点。5、能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6、在活动中体会应该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说明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课件或挂图。2学具准备:昆虫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净的毛笔、放大镜、羽毛、白纸、水槽、石头、

39、水果、饼干、白糖、蜂蜜。3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或火柴棒。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人。蚂蚁是我们的老朋友,它现在过的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望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别忘了带上它喜欢的礼物,蚂蚁喜欢吃什么呢?(把蚂蚁当做老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学生对蚂蚁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携带礼物既是日常礼仪又为后面的观察做准备。)2你还记得蚂蚁的家吗?还能找着蚂蚁的家吗?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地点,寻访蚂蚁的栖息地,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3蚂蚁的邻居住着哪些动植物?蚂蚁与它们相处得好吗?蚂蚁的家门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蚂蚁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了解生物之间的依存

40、关系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看,小蚂蚁正在家门口玩耍,它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拿出我们的礼物,看看谁的礼物最受蚂蚁欢迎?(让学生观察蚂蚁的食性及偏好。)5我们的礼物太丰盛了,蚂蚁怎样享用这顿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们是怎样带回家的?(观察蚂蚁吃食物及搬运食物。)6我听说蚂蚁最爱学习,特别擅长书法,我们请蚂蚁给我们题几个宇,好不好?(将事前准备好的白纸拿出来,放在蚂蚁窝边,白纸上事前用蜂蜜写上“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一环节利用蚂蚁的食性写字,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7我们已经看望了操场上的蚂蚁,老师想邀请操场上的蚂蚁陪我们一起到花坛上的蚂蚁家做客,好不好?怎样不伤害

41、蚂蚁,并把它请到花坛上?(这一环节着重研究蚂蚁的种群关系,如果操场上的蚂蚁不受欢迎,别忘了将它们送回家。)8快下课了,同学们邀请小蚂蚁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学们想一想,请回去住在哪里?用什么去招待蚂蚁?(下课前捉蚂蚁,喂蚂蚁,一方面进一步深入观察蚂蚁,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准备。)第2课时1导人。小蚂蚁在同学们的家里做了几天客,它们住得习惯吗?请同学们谈一谈喂养蚂蚁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2了解蚂蚁的外形。(1)上一节课蚂蚁送给同学们一幅书法作品,这一节课蚂蚁听说同学们的画画得好,想请同学们给它画一张全身像,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让学生凭印象给蚂蚁画全身像。)(2)画画得像不像呢?我们与真实的蚂蚁比较一下,怎样才能看清楚蚂蚁的真面目呢?这个爱动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静一会呢?(3)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块石头,让石头在水面上只露一个小尖角,把蚂蚁放置在石头的尖角上,用放大镜观察。)投影或实物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4)通过投影,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实物的对比看看哪里画得像,哪里画得不像?在点评中让学生认清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