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63714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教学设计Word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第1课时)邵武一中杜海光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专题探究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二、教法设计: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讲究效率,加强变式训练、合作学习。采用以问题情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注重分析、启发、反馈。先引出相应的知识

2、点,然后剖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例题及变式中巩固相应方法,再从讨论、反馈中深化对问题和方法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更好地锻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方法:诱导思维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三、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列求和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属于高考命题中常考的内容;另一个面,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高考中逐年加大了它的份量。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本课时的重点数学思想方法,

3、化归思想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数学思想,即把数学中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化,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最终解决原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因此,研究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有必要的。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项,本节课重点学习并项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和。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通项公式选择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并项分组求和与裂项法求数列的前

4、n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和分层能力培养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通过对数列通项和数列求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通过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等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一)巩固:求下列数列的前n项和:135(2n1)= (二)引入1、对一个数列我

5、们应关注它什么?、对一个非特殊数列,如何求和?(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3、引导学生回忆数列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公式法拆并项求和裂项相消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提出问题:如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学生练习,教师提问对于提示学生要注意分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对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简单回忆各方法的应用背景.把遗忘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例题选讲:问题求下列数列的和(1) 13579+101= .(2) 设Sn13579(1)n1(2n1), 求Sn(3) .(4)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则数列an的前n项和Sn= .教师

6、讲解:()分析(一) Sn(13)(57)(9-11)(97-99)+101分析(二)Sn1+(35)+(79)+(-1113)+(-99+101)分析(三) Sn(1+5+101)-(3+7+99) 分析(四) Sn13579+101Sn101-99+97-95+1()分析:当n2k (kN*)时,SnS2k(13)(57)(4k3)(4k1)2kn当n2k1 (kN*)时,SnS2k1S2ka2k多媒体显示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最后教师由学生的回答概括出各种解法。教师小结:(1)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n(1)nf(n)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

7、求解(2)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通过四个小题,让学生能分析和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项求和、分组求和。通过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析(一)( 二) (三)培养学生的拆项求和与并项求和的意识, 比较分析(一)( 二)思考应留下哪一项分析(四)复习倒序相加法为例1后面的习题作铺垫2k(4k1)2k1n综上所述,有Sn(1)n1n()+()56()变式1()Sn10029929829722212,求Sn.(2) (教材习题改编)(2351)(4352)(2n35n)_.(3)已知数列an的通项

8、公式是an,其前n项和Sn,则项数n等于()A13B10C9D6解答:(1) Sn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2) 解析:(2351)(4352)(2n35n)(242n)3(51525n)3n(n1)n2n5n. (3)解析:选Dan1,Snnnnn1.n15,解得n6学生独立练习。学生板书,教师点评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重点讲解对通项的处理,以及消去的项和留下的项的处理巩固所学方法问题2 (1) 。(2)= .(3) 1+= (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若,则n= .解析:(1) ,.(2)(3)(4)120变式2(1) 数列an的

9、通项公式为an,设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的前n项和(2) 已知函数f(x)x2bx的图象在点A(1,f(1)处的切线l与直线3xy20平行,若数列(nN*)的前n项和为Sn,则S2 012的值为()A. B. C. D.解析:(1) bnlog3a1log3a2log3an(12n).教师小结:、注意点: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2、常见的拆项公式(1);(2);(3)(4)().学生练习、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前两题主要是复习裂项法的基本操作,后两题的主要是想通过对通项的处

10、理,达到符合裂项法的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求出通项,能由通项特点选择方法故2.2.所以数列的前n项和为.(2)解析:选D由于f(x)2xb,据题意则有f(1)2b3,故b1,即f(x)x2x,从而,其前n项和Sn11,故S2 012.三、学生反馈练习 数列:的前项和为 ; 数列an中,前n项之和Sn=159131721+(1)n1(4n3),则S15S22S31= .已知数列an:若那么数列bn的前n项和Sn为( )(A) (B) (C) (D)【解析】选B.学生独立练习,析书,教师点评反馈练习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学生的评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散学生思

11、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结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并在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小结、拆并项求和:若,其中均为可求和数列,则可分别求和后再合并;2、裂项法求和的几个注意点:项数与系数3、求和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列求和把数列通过分组、变换通项、变换次序、乘以常数等方法,把数列的求和转化为能使用公式求解或者能通过基本运算求解的形式,达到求和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五、课后作业必做题:世纪金榜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第111题选做题:1、如果数列an的前

12、n项之和为Sn=32n,那么= .2、设设数列an是公差d4的等差数列,前20项之和为S20=660 ()求它的首项a1; ()设T,求T的值通过作业题的分层变式训练,达到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养成“题后思考”的习惯和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六、教学评价自主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分层式练习和选择性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性:通过学生评析中的变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做数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可行性: 所教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有效

13、性: 通过学生的练习与评析,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为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五、课后反思:数列求和的题型多样,求和的方法也非常灵活,往往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将问题化归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加以解决。等差、等比数列是两类最基本的数列,是数列部分的重点,自然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而考查的目的在于测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个“灵活”往往集中在“转化”的水平上。转化的目的是化陌生为熟悉,当然首先是等差、等比数列,根据不同的递推公式,采用相应的变形手段,达到转化的目的。因而数列求和问题成为了高考命题中颇受青睐的考查内容。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策略是:公式法、并项分组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只要仔细辨析数列通项的特征,准确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迅速求出前n项和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