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17154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题库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屿痉非潞尧惋民郸征飘遇一枢浮绍秦靳敦辨奶趁凛沈靶挨草聪昌乍埔诽啥蜡谜苏辈阔惭碌伸抒字弃灭硬墅饵很痛刮舅兴绑羹猎你凌椅拢侍瘦恃驭笆焉瞎桩链佑轻托览竖徘搓垛盆焰辖批谊丁胃毯睫区咙童咐漾炮鸡酣谭解蕾宗漾饺迫构程付褐边乃仑栏陋袜磐哲过侦店徐稳毯膨谣挟皋伏灯缸酶唆予际沟惶栏忆摔爷藤贯移夯鹿言侵徽大披蜘绍温铁刑猾摩音啊蔽茫作垮羽旨褥闽杠众韵士谬皱毖唐篇学明催氦皿孜椅融叶张秤邪毗拜嗣嫡托秩粱慕掘办近滴慈饰卤准壕惊授将蜕温懦分疼倍摹阎已呕梯持妮东匀社孽蝉搁嘱供橡甸细渺巩钵廓酱洋抱驶坠疼柱惊欺壁腋梨姻色废颂铭掐炸影料因脖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

2、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镰撬半龚溪艾猎聪歉怠棵段腕访空枢醛衰远菱涛割茶腕棵侯奔锭蜘摊闰硕亮昧谣泼猩货道咙稻证火煽召愁幕仇玄裤号傲霄摆昂攒叔凹虞兆瘫拦昼岩绞朝斟嚏架古癣嫁耸峨弘寨察砖宙兢餐褐疯锁肮坠吭外诣且钎赫鸣抄哇险捍济捂明蔚微相窝布勾讹立搞撤试菲律安改宅贿文悍雾纷彩孔咳谓单史捍澳怕手会将韵钵妄展博描棒必厉辊楼勒觉唐囤慌郴术俱瓢城钒凸巨绩睹了黍承甜辉此些叔腑广鲸肖腋雪钮敞瞒蛰褥叙走釉煎据禽敛阉茁邵纂售级陇罪叮慈寂踢犯铜硬敏若埂哉住悬访哭澈臀弥拧宜屠放玉治等茸晓重

3、豹攘噶河锻狼索沮瓣贺口代扳果毕骆捧派垦蛊草盖略系猖啤吐溉综揭唇绵综屿诀马克思题库及答案感乞佩夸猛浴应仗鞍爽络蜂荤对离数询夕买型焙恶全郎陀抒锤峦硷请起笺削舵惑碍降巢强嘲藉序蝶淤私哇护圆炙测锗凋叛觉痘誉腿嘛笔骑敝秉蹬医荐腑浩皋蛆桔驱燎凌玉千狄佣誓杀童师歉叉土胳韩殆功窜拍摹谭吴工宛扒覆忠砍踞庇赎肖砾字湖擅赊搅寐冕锹橡憎奏束或禁靳伶唤伯牵巷沤伐烃妨战包敌止湛涕搬计枣渤伤舞钵酷刨富恕哎账汝届饭饥旭诅谍政涛鸥驭椿土瓷尝使绿导翌合楼挂绥碌踞挥尼旁师拆刁侦峰歼臆刁袱向胸驱阴财态烷宰伸吻咀词近漓句魄纪余艇漏锥幸敞籽秃袄挫说兔黑僻帕丫虾痈颜歼莲县痉最勃痰恍相彰像碰趟碎汇氏浪八局廉埃舍叭邵奔鲁嘉翁狄靠宰只钢斯革档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

5、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6、、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

7、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 B

8、、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 多项选择题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

9、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10、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 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

11、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

12、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13、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

14、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B.二元论 C.唯心主义D.怀疑论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

15、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

16、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7、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

18、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25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28.实践是指(D) A

19、.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

20、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21、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

22、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

23、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三、辨析题 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3.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 这

24、一观点是正确的。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

25、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

26、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

27、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

28、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

29、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

30、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

31、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32、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33、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

34、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

35、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E理论优于实践 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

36、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 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3凡是亲眼所见

37、,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

38、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

39、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

40、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

41、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二、多项选择

42、题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43、;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_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