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73238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婉约美。2、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3、使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2、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升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3、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二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及难点: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3、体会词

2、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图片(三)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醉花阴1、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填词所改歌曲月满西楼,初步感知。2、走进作者:(老师把握,可不全讲)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是婉约派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

3、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使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朗读,师生点评。(1)小组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这首

4、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2)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3)生读上片,描绘自己读完后感受到的形象。示例: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金兽炉中,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

5、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直沁人心。(4)指导学生品味字词。上片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但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愁永昼”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销金兽”

6、的“销”同“消”消失,消融。为什么想到消融?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佳节又重阳”的“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初”是有“刚刚”的意思,如“家有小女初长成”,

7、但在这里译成“开始”更加贴切一点。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这个“初”表明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透”不但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5)品味词的下片: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古人在旧

8、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暗香”还有一个典故,所以它不仅仅指菊花的香气,还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阳

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从“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脱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来的,那它的“瘦”又从何而来?明确: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师: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明确:可能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这是反衬,写出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

10、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师: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体直观地表现了出来,真不愧为中国第一女词人。还能说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诗句吗?示例: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

11、鲜,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

12、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4、诵读全词: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同学点评(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5、小结: 在描写中注入深情。用形象化的手法。6、作业布置: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自己寻找),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相关题目。背诵全词。第二课时 声声慢1、 导

13、入语:歌曲声声慢欣赏。回顾背诵醉花阴,引入: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

14、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2、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a) 朗读带示例b) 生齐读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c) 生个人自由朗读。3、鉴赏声声慢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

15、个愁字了得。”(分析起句)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排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

16、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秋风”

17、:秋风渲染愁情。“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过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

18、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略析“梧桐”意象。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

19、边,更滴向心头。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4、比较阅读醉、声两种不同愁:(见课件)5、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6、诵读课文:7、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清照二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完成自主学习新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