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74901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仅仅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理论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教育理论基础,以生物学专业知识为自然科学基础,具体研究普通中学生物学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属于教育科学,同时

2、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为适合中学生物学教学法的学科特点和目的要求,我大胆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力争在每个环节都给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教育工作中得到启示和仿效,从而达到既掌握相关知识又获得实际教学方法的目的。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 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在实施新课程中,为达到陶行知的

3、“教学做合一”,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不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就是要亲自“做 ”。不但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 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因为我 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

4、述操作要领 ,实行示范,并组织学生实行操作(比如“取放”这个步,就是由教师先示范讲解准确的取放方法,然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桌的适当位置上),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增强记忆,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完成 教学任务,使绝绝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实验的成败,很大水准上取决于操作是否规范、准确。所以,在实验中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实行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让学生规范地、一丝不苟地实行操作,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师的

5、示范也力求做到规范,做好学生的表率。实验中还注意教育学生准确对待实验的结果,成功就是成功,失败就是失败,不弄虚作假,不说假话;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也做到客观、科学、实事求是。 总来说之,以身示范,严格操作,坚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水平,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教育。 二、坚持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真知。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所以,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 )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

6、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验、观察,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验、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在指导学生实验和观察的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1页安排了一个“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教师不但亲自做,还提前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在布置实验时,还给学生明确一些要求,如温度保持在40左右。课堂上,教师边演示实验,边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边问学生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

7、:O2、CO2、CO、SO2、H2等。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石灰水变浑浊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以前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

8、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坚持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通过“劳力上劳心”,就使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 ,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真理。学生通过:“劳力上劳心”获得了真知,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更高了,兴趣更浓了,主动性更强了。 三、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进一步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做去学去创造,去增长知识和才干。比如:让学生采集生物标本、写

9、小论文、做小实验。通过采集植物标本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制作蜡叶标本的技术,也认识了草本和木本植物的一些特征;经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活动,他们既学会了做动物干制、浸制标本的方法,又掌握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物特性等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他学生参观学习,大家互相交流,开阔视野,在互动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我利用假期让学生搜集录像片或科普读物,使其了解现代科技信息和发展动向,或者布置一些观察动物行为的作业,然后写出科技小论文,利用网络大家互相交流,增长知识。我还组织学生做生物小实验,如做“有机物的运输”时可提出问题让小组学生讨论,如“树怕剥皮,不怕空心”、“在小树树干上拴

10、铁丝,树会死掉吗?”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其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育与生活分离,劳力与劳心分家,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定书不可尽信,书不可尽言,问题要在生活里发现、研究和解决,大力提倡“生活即教育”“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而课外活动,正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实现“教学做合一”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使学生在人生里程中又向做“真人”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多年来,我们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 ”字上下功夫,不仅成绩显著,而且还培养出了许多高素质的学生,在每年的生物竞赛中硕果累累。“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陶行知语)“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陶行知我们的信条)今后,我们继续坚持“教学做合一”,打破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陈规陋习,教师通过“做”来教,学生通过“做”来学,既有利于将学校的教育改革引向纵深,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世纪创造型人才。“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王瑞芳山西省平定县南坳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