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1770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20xx年9月,xx市人大常委会联合xx电视台、xx新闻网和xx都市报等三家不同介质的媒体,分别主办了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两个大型互动访谈栏目,进行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经过一年的运作,两个栏目已在社会上特别是该市各级人大代表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法学界、新闻界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专业人士指出:“人大和媒体合作,为人大代表对政府官员实行有效监督提供平台,是监督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并认为,“对比央视焦点访谈,我们发现,xx的焦点访谈更多地体现了

2、人大的刚性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和当事的政府官员参加节(栏)目,对报道的问题进行评论和解释,它实际上是一种质询。这开辟了舆论监督同人大监督互动的新路子,是对当前实践中监督系统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现象的突破。”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几十家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报道或转载。一、两个栏目的基本情况实事面对面栏目由xx市人大常委会和xx电视台联合主办,是一档有投诉、有反馈、有处理、有结论的大型评论性栏目。栏目以时空转换采用现场与演播室相切换的方式进行记录和评论,每周一期,每期40分钟,在xx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日晚首播,周一、三、五重播。代表在线栏目由xx市人大常委会和xx都市报、xx新闻网联合主办,隔周一个

3、选题,周二的xx都市报以整版的篇幅,对所确定的选题进行报道,见报的当天下午邀请人大代表、政府部门领导及相关话题的专家、学者在xx新闻网演播室同网民直接对话,第二天的xx都市报再以整版的篇幅刊登经过整理的网上对话的情况和网民留言。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和意见以书面或其他形式转交相关的部门办理落实,媒体对结果进行反馈。对于联合有关新闻媒体创办的以上两个栏目,该市人大常委会并非像有些栏目那样只挂个名,而是从选题的筛选确定、节目的录制、文稿(片子)的审定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严格把关。为了办好栏目,市人大常委会向有关的政府部门专门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栏目指导委员会,并在栏目刊播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实践中,

4、栏目善于发挥人大和媒体的各自优势,抓住群众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由媒体进行深入报道和剖析的同时,人大进行监督。栏目选题时非常注重结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中心议题和工作,抓住群众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结合,帮助和督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效能”政府的新形象。两个栏目刊播以来,已先后对效能革命、生态建设、拆迁户回迁、教育收费、公安派出所出警不快、机场路交通安全隐患、苍南劣质奶粉、划龙舟等事关全局的问题或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有准备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栏目十分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两个栏目在具体操作中坚持每期的嘉宾

5、都必须有人大代表参与,还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与媒体记者互动,如组织代表参加“中秋夜访派出所”、“人大代表公开征集议案即代表在线南北行”等活动,至今已共有100多位人大代表参与到两个栏目中来,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二、两个栏目的现实意义第一,较好地解决了人大监督运作的开放度不够问题。栏目的创办,使人大监督从封闭走向了透明,开放度明显增强。目前在人大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是选举产生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知道人大到底干了哪些工作;另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干了大量的工作却缺乏让群众了解的渠道。两个栏目使人大代表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为人大工作走向透明开辟了新的窗口。第二,为人大代表

6、依法履职创设了新的平台。现实中,不少的人大代表,特别是一些基层的人大代表履行职权、发挥作用既缺乏主动,更缺乏平台,平时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和偶尔参加一些执法检查、评议外,几乎没有更多的载体能使他们发挥作用。而xx开设的栏目,使代表们有了更多的替人民群众说话、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的机会。第三,较好地解决了媒体监督常遇到的阻力问题。该市三家新闻单位栏目组的记者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以往他们搞舆论监督,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经常是采访的记者还未回到单位,被采访单位领导的电话已经打来,许多批评报道不了了之。跟人大合办栏目之后,虽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但人大常委会或人大代表出面监督后,基本能改变这样的

7、局面。第四,两种监督形式的有机结合,增强了监督的整体实效。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各具优势,却又各有不足。纯粹的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道义的、心理的“柔性监督”,往往有影响力却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一旦将其转化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形成一种既有广大群众参与所带来的广泛影响,又有法律规范所产生的巨大权威性的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能。两个栏目,正是将法律监督通过媒体转化为公众的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的重大问题,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组织调查核实,依法督促落实,使两者互为渗透,相得益彰。版权所有三、实践中的问题由人大与新闻媒体共同主办栏目,实现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项新

8、的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嘉宾难请。一是政府部门的嘉宾难请。原因是许多人依然认为,监督就是“挑刺”、“找碴”、“制造麻烦”,因此惟恐避之不及,甚至设法阻挠和抵制。如何消除受监督单位的这种疑虑,顺利地让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出来说话,值得探讨。二是人大代表作为嘉宾也难请。原因在于代表中各级党政领导、企业主的比例很高,要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要么怕得罪人不敢出来说话。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人大代表的结构问题进行反思。第二,一些问题经过曝光之后解决难,与人民群众期望值之间反差很大。就媒体而言,将事情的原有面目如实地反映出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应该说也完成其使命了,解决问

9、题不是媒体的职责,也力所不及。但由于这两个栏目是人大牵头主办的,百姓对问题解决的期望值较高,这样,很多的压力自然就集中到了人大,而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人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百姓渴求的目光,人大总想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往往力不从心。 卖官问题的出现体现了政府工作无法让人忽视的腐败问题,政法干警考试中总是会强调反腐倡廉这一问题,考生们在备考时请多关注一些政府工作报告。 又一个卖官者落马,湖南通道县原县委组织部长向志清获刑11年。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他竟然卖了34次官,获利31万多元。这让我们不得不说,对于组工干部,不仅需要对他们提出无形的道德约束,出台苛严的禁令,还需要给他们手中的权

10、力套上制度的笼子。 或许有人疑惑,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地方组织部长似乎并没有绝对的决定权,怎么实际能量会这么大?原因就在于,这个岗位能提供很多方便,想要卖官,可谓近水楼台。 组织部门的干部,百姓俗称管官的官。对干部职位的冗缺调配、干部的任职情况、上级的用人意向等关键信息,不仅灵通全面,更是扼守要津。他们对干部有考察权、汇报权、建议权,这些具体实际的权力,都会直接影响和左右干部任免。 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种职务便利,使一些官员在谋求升迁中,费尽心机地想与组织部门搞好关系,也给了一些人寻租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或许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组部一再强调,组工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11、特别是要做公道正派、风清气正的表率。因为如个别人不能出以公心,偏听偏信,重人情重关系,重圈子重派系,最终都会影响到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公正性。 一个普通官员变质了,影响的还只是他权力所及之域。而一个组工干部变坏了,则等于把此地的干部都置于险地清者廉者会被否定出局,心术不正者找到升迁捷径,意志薄弱者可能被迫跟风,卷入买官泥淖。我们常说用人是导向,组工干部的变质,会极大地动摇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干部信念,损坏党风形象,伤及百姓信心。可怕的还有,买官怎么花出去的钱,往往都会怎么收进来,因为凭靠官员那点有限的工资,担负不了买官之资。从何处收?从百姓身上刮,从自己手下干部手里敛取。一池清水,最终就会被如此

12、这般搅浑了。 正因此,对于组工干部,不仅需要对他们提出无形的道德约束,出台苛严的禁令,还需要给他们手中的权力套上制度的笼子。只有这样,才能使组工干部们不愿伸手、不敢伸手、不能伸手,真正做到公道正派、风清气正。 在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际,中央组织部等多次强调要风清气正,设定5个严禁、17个不准高压线。山西太原市原市长张兵生等已因触线而受惩,显示中央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绝不手软的决心。从根本上来说,只有管住权力,才会使卖官人的手伸不出,才会让买官人的路被堵死,也才能选出用好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前段时间清华的真维斯楼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不得不考虑为什么广大舆论都将苗头指向了它,这一社会热

13、点为政法干警考试增添了一笔。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纷争背后隐喻着一种社会心态:谁都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或将无所归依。 清华骤然冒出个真维斯楼,一时满城风雨。校方回应,捐资给校园建设并予以冠名,在国内外大学中非常普遍。在清华,以企业命名的楼也不鲜见。果然,打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官方网页,大楼的冠名权招标是明码实价的:软件学院馆5200万元,生物医学馆1亿元…… 是啊,举目四望,全国校园里有多少企业赫然冠名学府,大家何以独独对真维斯楼不依不饶?而引起围观争议的,又岂独清华?前不久,北师大一教授在微博告诫学生,40岁时没有4

14、000万不要来见我;这两天,云南大学一位副教授又傲然对MBA学员炫富,更提醒同行: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以前被人们敬仰不已、并视为象牙塔的大学,如今接二连三地放下身段,取悦商场,这样的不约而同,恐怕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清华的委屈是真实的,那些忽然被当成舆论靶子示众的教授们也有理由喊冤。试想,倘若一个全心投入教学的教授,一个全心供奉学术的校长,一个全心追随兼容并包,恪尽学术自由精神的大学,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有生存之虞,该如何选择? 在一个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社会环境里,大学要做到遗世独立,难。 有报道称,中国高校总负债额巨大,有的名校甚至因负债数十亿元

15、而有破产危机。捉襟见肘的财政,让大学不得不为稻粱谋,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高校财政体制之疏了。 冠名教学楼不始于今日,甚至也并不始于中国、始于清华,而舆论偏于今日耸动,想来一是网络围观之声势远甚往昔,二是也许觉得更具社会声誉的企业才配清华?三来,可能反映了最堪重视的社会心态大学的文明之魂、民族之魂、学术之魂总要有一个相对清静而独立的安放之所。 当浮躁而功利的财富至上价值观大行其道之际,公众对大学的期许较往日尤有甚之。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大学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场所此财富显然不是真维斯楼背后的财富,而是精神财富。他还有一句话,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负有传承文化神圣职责的教育,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更是目的。 因此,这数场纷争或许提示我们:大学应该保持对高尚的追求,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或将无所归依。从另一个角度看,名满天下,难免谤亦随之。这谤,是鞭策,更是期许。民气可用,是大学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