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0148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析城市规划的生态化摘要: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化;建议一、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发展情况分析 (一)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源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把城市生态学原理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之理论基础,笔者觉得应用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城市本身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有资源投入产出之过程,亦有生成代谢之循环 2、城市本身同时为地球整体生态系统之一部分,它对自然生态之影响可以是相辅相成。但亦可能会产生不可回转之负面效应 3、由于城市是生态系统之一部分,有关应用在生态学之概念如承载力,生态价值、多样性、生态链、资源使用及供应,生态

2、足迹等都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二)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尚属探索阶段。近年来,上海、天津、哈尔滨、张家港、扬州、绍兴等城市纷纷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海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福建、山东、江苏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以往,我们只是一味地在造高楼,八十层、一百层,越造越高。但这只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忽略了城市的内在生态性。不过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

3、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一)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

4、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

5、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三)城市产业设计

6、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

7、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三、结语 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发展过程,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生态环境越好,就越能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而处于竞争的更有利地位。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张桥飞,秦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维普资讯,2006:5-8.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李兵弟.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认识与思考.城市规划,2004 (6):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