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1016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摘要:从原材料、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养护、信息化测温技术等角度论述了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措施。关键词:底板; 裂缝; 混凝土1.超大面积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1原材料控制 水泥。在选用水泥时应尽量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同时由于大面积底板多用于高层建筑,而该类建筑一般在施工完成12年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因而可从该特点出发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以降低内外温差并减少冷缩裂缝和减缓干缩裂缝,最终改善工程潜在质量; 骨料。骨料虽自身不可发生收缩但其可抑制水泥石的收缩,同时也可降低水

2、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干缩,因而应尽量选用大颗粒骨料;对细骨料选择应控制其细度模数并保证级配良好,同时应控制粗细骨料内的含泥量,以免含泥量过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并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应控制粗集料含泥量不超过1%,细集料含泥量不超过12%以减少干缩应力【1】; 掺合料。掺加部分粉煤灰不仅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大幅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外掺剂。当前多采用双掺技术进而引申为四掺技术,及采用定量矿粉代替水泥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水泥水化热产生以控制混凝土收缩的效果,同时在其中掺入膨胀剂和抗裂剂一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压、抗折强度,避免混凝土离析,并可提高其抗塑

3、性收缩能力;在其中掺加缓凝剂以延长初凝和终凝时间,通过降低内部温度峰值以充分发挥混凝土自身强度潜力和材料松弛的特性,以实现混凝土抗拉强度大于温差应力; 水灰比。混凝土内大部分水蒸发将引起内部诸多毛细孔的形成,继而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应采用较低水灰比以控制水和水泥用量,并在保证其他指标的前提下提高其他掺和料和骨料用量以减少水化热量,可掺加减水剂来减小水灰比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骨料配合比。水泥用量和稠度相同则较大粒径骨料的拌合物较较小粒径骨料的拌合物强度要小,由于骨料表面积小所需的拌合水较少,因而较大粒径骨料则易形成微裂缝过渡区,同时骨料

4、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拌合料强度,同时细骨料强度对拌合物强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实际施工中应通过试验确定骨料配合比而不能照搬试验配比。 1.2控制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大幅降低大面积混凝土总温升并降低结构内外温差,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由浇筑温度和水化热温升组成,因而降低浇筑温度对控制最高温度很重要,对拌合物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因而在拌合过程中尤其是高温季节应首先降低拌合用水温度,并可通过对骨料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太阳直晒来降低骨料温度等措施来降低拌合温度。 1.3混凝土浇筑 在超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多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个斜面、一次到顶”的推移浇筑法,由于分层浇筑利

5、于振捣施工,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暴露面较小而利于底板温升的控制,一般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同时采取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的方法以形成斜面的浇筑方法可充分利用泵送工艺,以免经常拆除、清洗输送管道从而可提高泵送效率,并可降低混凝土的沁水处理,以及保证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一般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自然流淌的斜面坡度控制在1:6左右。 1.4混凝土振捣 采用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应分层退坡前进,一般采用机械振捣,采用振捣棒振捣可分为前后两排施工,前排对浇筑点部位混凝土振捣,后排则对斜坡混凝土振捣;对构件边角部位混凝土则应采取振动模板的措施来清除表面蜂窝麻面现象,振捣过程中应控制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

6、超过50cm,并以外露胶带圈圈数来控制振捣棒的下插深度,振捣应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个部位振捣完毕后应缓慢拔出振捣棒以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振捣应以表面水平无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且表面泛出灰浆为宜,每振捣完一段后应及时用木抹子拍实、搓平;同时二次振捣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值,因而可采取二次投料法,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混凝土浇筑进度上,尽量做到薄层、短间歇(5-10d)、均匀上升,避免突击浇筑一块混凝土,然后长期停歇;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以减少内约束力,但采用二次振捣应控制好两

7、次振捣的时间间隔,一般以第一次振捣完成2h后为宜;或在混凝土初凝前结合标高进行找平振实后用2m木杠刮平,同时压入25mm粒径的碎石,之后用木抹子抹压三遍后进行搓毛以免干缩裂缝生成【2】。 1.5信息化测温技术 可在钢筋绑扎时预埋测温感应导线,外漏部分采用保护措施便于浇筑后随时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度,选择的温度计应正确反应被测物体的真实温度情况,此外,还应配套使用电子测温仪、专用测温线、温度传感器等仪器或元件;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的延续时间和次数,应能概括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便于采取对策措施。一般沿浇筑的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平面测点布置在边缘与中间,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

8、测温制度。大量试验数据表明【4】,混凝土在浇筑后在13d温度处于上升阶段,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内,5d以后混凝土温度处于下降阶段。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15d内应密切观测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每24h测温一次,5d以后每68h测温一次,同时量测大气温度,直至不采取措施而内表温差、表气温差均可控制在规范的要求范围;温度记录要准确、齐全,一目了然。对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时,所有测点均应编号,并应及时将测温记录送交工地技术负责人阅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变化【3】。 1.6混凝土养护 由于大面积底板混凝土面积较大因而应结合其特点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以防

9、裂缝生成,在混凝土抹压后12h内则应随退随盖塑料布并外加棉毡以防止气温过高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而引起开裂,若在高温季节施工采用该技术可适当推迟覆盖时间,由于过早保温不利于热量散发而只会提高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增加地基对基础的约束力,因而可采取适当覆盖遮阳同时浇水湿润以免龟裂发生;低温季节施工则必须及时覆盖,并结合环境温度控制覆盖厚度,但应坚持在保证内外温差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覆盖厚度,养护过程中若白天气温较高则可适当减少覆盖厚度,并当气温骤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温度,最终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2.结语 现代建筑中超大面积底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底板开裂对底板受力和耐久性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从材料选择、合理施工以及及时有效测温和进行合理养护等方面着手控制,方能最终保证底板施工质量,为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 张澹生.探讨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