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2790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校园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与人文化基于“生长”的观点谈高中校园规划设计摘要:环顾当下的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有些校园的布局过于“刚性化”,文化底蕴不强,本文基于“生长”的观点,浅谈高中校园从现代化和人文化角度如何规划,分总体布局思路,空间形态布置和单体建筑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关键词:高中校园;总体布局;生长;环境;现代化;人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给教育创建一个现代化、人文化的环境?是我们在进行高中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集现代化和人文化的校园规划必然是结合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作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是集生态、自然、现代和人文为

2、一体的。现就这个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一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思路环顾当下的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有些校园的布局过于“刚性化”,文化底蕴不强,同时也未能从未来的发展和调整着手,也就是缺乏“生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无根”、“无枝”。具体的在新校区的规划上,总体布局短时间一蹴而就,从总体的布局规划到建筑单体的形态设计一次性成型,没有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可以延续的空间;有些校园是改建或扩建,大多是“见缝插针”,老校园的基本框架被打散,原有的人文韵味被打破无遗,由于没有连续感,导致增加的现代感看上去与原有的传统因素很不协调。笔者认为,高中校园的总体布局应该具有生长性,这里的生长性指的是现代化气息的自然更新、文化

3、底蕴的继续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发展。采用的总体布局的方法有以下几个:1、轴线法该方法是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最为常用也是进行校园的空间组织最为基本的方法,该布局方法注重均衡性和空间的导向性,轴线的形态可以不一定是直线,但总的让人感觉有总很自然的感觉,具有长度和方向性的特征,从建校的最开始呈现出来的风貌(往往是学校的底蕴所在)向着越来越近的今天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化,同时也暗示着未来定向生长的可能,该方法特别适合用于新校区的建设及保留老校区人文特征的扩建项目。2、网格结构法我们在对校园进行总体布局用到的网格结构指的是平面网格,以几何方形最为常见。这种校园布局方式适应于密集化、城市化的规划形态,具有现代化特

4、征,容易进行标准化的建设,这种方法的出现让现代高中校园的大规模建设成为了可能。具体而言在进行总体布局时,将校园的空间划分为N个网格,建设就是向空着的网格局部添加建筑,具有很好的可生长性和建筑的连贯性:(1)、网格的内部如果局部留空,能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完整的用地,而且布局的现代感和整体性一点不受影响;(2)、在功能的边缘,建筑物可以沿着现有网格方式继续生长。(3)、这种布局方式让校园建设现代感十足,有利于校园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更好的融合,为未来校园的有机生长埋下了伏笔。二高中校园空间形态布置高中校园的总体布置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空间布置,它是一项复杂却有规律的综合性工程。高中校园空间形态是一个重要的

5、设计程序,它的存在是未能能够更好地完善校园设计整体性。可以这么说,中学校园空间形态设计是有效连接在校园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现代化的高中校园作为一个场所,其服务对象是高中生,这些国家进行人才选拔的备选场,因此应该将其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激发智慧和陶冶身心的场所,“人文化”让学生心情放松,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觉交流空间环境的自然亲和;“现代化”有利于智慧的激发,大大的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质量。笔者认为,校园的空间形态构建应该在一定空间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的开放的空间与半开放空间,应该是多层次、多内容的空间布置形态,自然景观和学习交流等重点要素应是空间布置的重要点缀,总体而言应有

6、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上按照“起、承、转、合”四个阶段有序而且丰富地展开。三高中校园单体建筑设计整个高中校园最终还是由单体建筑构成的,从校园建筑的功能上来看,高中校园的单体建筑涉及到很多类型,从教学活动上看,涉及到“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实验楼、体育馆、行政楼和教师办公楼等等,从生活活动上看,有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等等。不同的单体建筑有着不同但又具体的功能要求,而且将单体建筑连在一起看将对整个校园建筑形态构成重大的影响。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校园中的单体建筑设计是在客观条件的多重制约下进行的,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感性与理性同步思维的过程。笔者认为高中校园单体建筑设计应遵循建筑

7、的“三要素”适用、坚固和美观,在单体建筑设计上要充分理解环境条件和人文内涵:1、充分理解环境条件重点考虑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单体建筑形态生成的相互作用,把握好校园建筑外部环境的肌理,对校园的外部环境特色进行深入地研究,通过独特的设计将校园单体建筑设计为现代化与人文化相统一的独特个性,给每个在校园学习过的高中生都去爱她、留恋她、赞美她。2、营造人文环境每所学校在孕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因社会和自然等条件形成本校独特的人文特征。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无论是老校区的改扩建还是异地新建校区,最基本要求就是保留学校历史的片断,特别是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用现代的建筑语言结合校园原有元素对她进行新的诠释。校园单体建筑的人文气息可以通过色彩和细部两方面入手来分析校园。(1)、色彩凝缩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校园的文明特征和文化内涵。(2)、合理的建筑细部语言传承是使新建筑融入老氛围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1】余压芳.印象与置疑几组遗产保护地村寨小学校园景观印象与评论.南方建筑, 2006(1)【2】王一均,崔彤.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校园规划设计明.建筑学报,2009(5)【3】高冀生.试论老校园改造规划中的几对矛盾一兼论改造原则.建筑学报,1994(6)【4】俞涛.校园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