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4858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行启发呢?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得当?答:1、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不应该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促动学生将问题与已知的知识实行比较,利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学生“会学”的目的。我认为王老师的做法非常得当。例如:求圆锥侧面积时,引导学生利用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来求;当同学们知道圆锥侧面的展开图是个扇形时,王老师很高兴地说:“看来同学们知道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是一个扇形,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求扇形的面积呢?”等。王老师一步一步引导

2、学生思考,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学习。2、在巩固发现成果阶段,王老师设计的活动和分组是否合适呢?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和更合理的分组方法呢?答:王老师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实行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在巩固发现成果阶段,王老师设计的活动和分组我认为合适。这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环节基础上的巩固提升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活动设计。分组的方法是两个同学为一组,实行一次比赛,要求大家不许拆开圆锥模型,利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求出它的侧面积,因为任务简单,一个同学负责测量和记录,另一个同学负责计算, 2人足以完成。分组随机性强,利于操作,同桌即能完成组合和分工,很快就能投入活动,我觉得可行。3、在课堂上

3、总是会有像王楠那样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有像李默那样成绩较差的学生,怎样将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呢?答:今天的教育目标是促动全体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教育对象,我们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地成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智力、兴趣、学习习惯等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者的自信心。像王楠那样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热情要保护,能够将富有挑战性的较为复杂的问题留给这个类学习者。像李默那样成绩较

4、差的学生学习信心要保护,能够多激励多启发,设计恰当的知识坡度,多给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因为差生尤其敏感,所以老师要特别注重,对这个类学习者的协助与倾斜要自然,不能要求太高,不然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促动作用,处理不好反而会加快其自信心的崩溃,严重的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活动及身心的健康成长。 4、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绝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能够什么都不做呢?如果不是,你认为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答:王老师所采用的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过程

5、中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王老师在学生“发现”活动中,切实起到了“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的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王老师即时给予了启发与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5、你认为王老师的这堂数学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能够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我认为王老师在这堂课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是: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了优秀生的学习热情,又保护了困难生的学习自信,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应改进和注意的地方:要注重面向全体、个性发展,比如当一个叫张岩的大个子站起来抢着回答:通过圆心角的度数n来求扇面面积的时候,王老师笑了笑,抛出了下一个问题。能够与学生作一些交流与探讨,给回答问题的同学暗示性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