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5525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5伯牙绝弦目标确定的依据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

2、情。3、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目标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通文言文。2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创设情境,点拨感悟,能够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5、评价任务目标一在环节二反馈自学情况时实行评价(课中反馈)目标二在环

3、节三的“理解课文”环节和反馈练习中实行评价目标三在环节三的“感悟深情” 环节实行评价目标四在反馈练习中实行评价。6、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八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2)学习作者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艺术。2、了解课文的安排,(出示单元知识树)看看问绕“艺术的魅力”安排了哪些内容?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

4、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感受古文音乐美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打开课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开始学习吧!1、出示自学提示一:(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至少读3遍)(2)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纠正错误读音。、学生自学。3、展示:检查朗读情况(1)同桌合作读。(2)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

5、,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读流畅。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5、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一)理解课文1.师:文言文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这是朗读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们先静下心来,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学习吧!出示自学提示二:(1)默读课

6、文,先使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2)自学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理解的地方。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即时总结学生学文的方法。你可真会学习!一边读书还一边看插图,图文对照是个好方法!这个同学把注释直接标在文中相对应字词的旁边,学起来一目了然,快速方便,你真聪明!大家还能够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3、交流反馈:在理解“哉”字时,引导学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兴了(乐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感悟深情。、得遇知音之喜。从

7、哪儿能够读出他们是知音?(1)看图 :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从文中哪句话能够看出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2)从何处能够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想象说话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引读课文: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伯牙鼓琴,志在清

8、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4)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领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得遇,喜哉)、痛失知音之悲。师: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什么?(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感情深厚)(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

9、。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4渴望。)(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四、回味诵读。1、出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10、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7、达标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 )!”志在流水,曰:“(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把课文改写成一个故事。3、我是小小翻译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