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5623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方根(第1课时)教后感 上完本节课之后,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1.导入切合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景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我再次提问时,学生的思维就开始集中,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参与变得有效。2.调动出课堂气氛,用亲和、平等的态度融入到学生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没有约束。3.概念的引入贴切,能增强学生的理解。通过从已知正方形边长求面积,到已知面积求边长的转换下,学生便于接受理解,同时,已知的正方形面积的数据从能直接开平方的出发,由熟悉的知识开道,避免了学生的厌烦、排斥心理。4.带着问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集中精力听课。

2、所以当正方形面积换为2时,学生顺畅的思维出现了停顿,疑问产生的同时,引导进入今天的主题内容,时刻抓住学生的眼球。5.讲解细致,抓基础、讲方法,突出本课重点,力求让每位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解决好问题下课。每位学生对待题目时思考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当场解决,使得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信心。6.把课堂留给学生、把时间让学生去分配。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己去探究,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教师仅仅课堂的引导者,不能为了课时计划而追求速度,放弃对学生的注重。这样的课堂仅仅教师的课堂,而不是学生的舞台。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很多地方处理不是很恰当,方法使用不是很到位,考虑问题

3、不是很全面,存有着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在引入之后,又把课本上的引言放了进来,本来目的是能够通过表格上下数据间的关系直观的反映得出概念。但是这样的处理给人感觉有种重复,二次引入的错觉。2.引入上花的时间相对较多,整堂课在时间分配上的处理有些不妥。3.学生对于根号的理解不是很好,当解决“想一想”时同样是求算术平方根,但是用根号的形式给出,很多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理想。在讲解概念时,这方面的强调少了一些。4.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所练题目数量较少,所讲题目类型不全,课后还应多加训练、巩固,多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让他们去做,慢慢强化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5.整个课堂的设计还是受到了传统教学的影响,

4、在实际教学的实行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因为考虑到时间因素,给他们讨论、探究的时间不够,不能满足于每个学生的需求。6.在课堂反馈的讲解中,只能反映出部分学生完成情况,如果分小组后,实行交换评讲,最后再统计学生完成的情况,这样对于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就能心中有数了。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在最后的小结中,学生的总结只能说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对于本课的系统性还有待增强,在今后的小结中,注意其时效性,不能只流于形式。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1.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我看来,一个课堂更需要好的开始,气氛的调动很重要,如果整堂课下来,一直是以学生沉默开始再 以学

5、生的沉默告终,那么课堂就只属于教师,真正的主体学生,却仅仅看戏的观众。本节课中,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出发,唤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课堂开头的设计,注重去调动学生活跃的劲头,这样的师生才是整体融洽的。2.放低姿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以施教者的优越感来对待学生,学生的想法必须按照教师的思路进 行,若是出现异议,全盘否定。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学生的想法自有他的道理,适当的引导比一味的打压要强的 多。如果学生所以而失去了思考问题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仅仅一个个学习的机器而已。本节课在练习中,有一题是让

6、求的值,原计划是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最后提第二种解法,但让学生做时,直接利用得 出了结果。我极大的肯定了他,同时讲解方法让其他学生理解。对于实在不能理解的学生告知他们用一般解题步骤去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注意自己处理的方 式、方法。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喜欢坐在位置上发表他的观点,不过真正喊他站起来时,头低着说话的声音像蚊子一般,我以后索性让他坐着回答所有问题,声音响亮 有底气,我和班上学生戏称这是对他的“特别待遇”。3.教师讲述多遍不如学生一次动手来得深刻。在本次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太少,对于知识的理解缺少熟悉感。平日里一 些概念、定理的记忆几天后,绝大部分学生就开始遗忘,特别是几天不用

7、的知识,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真的是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我在讲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时,花了大 半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结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平时上课开小差、等下课的学生都踊跃起来,抢着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周之后再问他们正方体 平面展开图有哪几种,依然能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出结果。4.课堂反馈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反馈的题目是我精心挑选的,但是在使用时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担 心时间的关系,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就开始讲解,了解到的情况只是个别学生的掌握的反映,课后细想,如果把握好时间,按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自己统计做题情况, 去自审、分析错题原因,或许效果更好些。我有一位同事,她每节课课前五到十分钟进行小题反馈,来了解上一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值得我借鉴。5.课堂小结是对整堂课的一次知识梳理,本节课对于小结的处理比较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如何总结才能达到效果,这是每堂 课必须的步骤,如果只是教师总结,学生只是听过而已,自己心里是没留什么痕迹,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回顾,这样对于本课内容如同放电影一般再过一遍,加深印 象,才能真正实现小结的目的。6.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下,教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对自身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每堂课中寻得可取之处加以完善,寻得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