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刘婷《养其习于童蒙》.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88453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笔记刘婷《养其习于童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笔记刘婷《养其习于童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笔记刘婷《养其习于童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笔记刘婷《养其习于童蒙》.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育笔记参赛作品名称养其习,于童蒙参赛作者刘婷单位名称天津市东丽区丰年幼儿园教学领域社会年龄段/班中班教育笔记有句话说的好:“有才无德行不远”,讲的就是一个人,单单有才气,但是没有礼貌作为他的基础是不行的。礼貌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体现。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已经有了一年的时间,升入中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交往的欲望,也开始有了基本的交往能力,他们不再像小班时候那样,需要老师事无巨细的为他们进行指导,大部分的孩子表现的都非常的有礼貌,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会交往,孩子们的礼仪教育已

2、初具模式。可是我最近却发现班里的凡凡行为上有些反常,他每天来园都不和老师打招呼,即便老师和他说很多遍“早上好”他依旧看都不看一眼,理都不理一句;升国旗的时候大声说话;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从不礼让;小朋友排排队的时候也总是会看到他不是远离就是硬挤类似于这样的事件我们老师总是可以列举出来很多。于是我开始与家长联系,经过和凡凡家长的沟通我发现凡凡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父母离异,并且都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而可怜的凡凡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就是这样在这个破裂家庭的缝隙中慢慢产生了。我想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凡凡家庭状况的改变是无能为力的,但我想我可以努力提高老师和幼儿园对孩子的影响来逐渐弥

3、补孩子教育上的某些缺失。思考良久,我决定何不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成玩具让孩子在玩中学呢?于是我开始思索、计划、实施。我将很多的好习惯用画笔画在游戏卡片上,如:升国旗时孩子们整齐站立;见到客人有礼貌的问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收到礼物说谢谢;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等等,又画出了这些良好习惯相对应的坏习惯的做法,让孩子进行正确摆放。同时我又投放了空白的卡片,让孩子们自己画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我把这个玩具起名“善行”,并且把它投放到了我们的生活能力体验角,让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班的孩子们都对“善行”非常感兴趣,为了能让

4、自己的画出现在“善行”中,孩子们都在争做文明礼貌好宝宝,谁谁谁有了不好的行为,也会被孩子们画到游戏卡片当中。凡凡当然是改变最大的孩子,一是为了不让小朋友们来画他,二是希望自己也能画出好的行为。他开始慢慢的改变了,从早上和老师主动打招呼开始,每一个点滴,都看的到他的进步,排排队时拥挤的身影没了凡凡;升旗时大声喊叫的身影没了凡凡;上课时乱回答问题的身影没了凡凡古语曰:养其习,于童蒙。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孩子从小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他的高级神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幼儿的生活中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生活能力操作游戏是幼儿园的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操作活动的需要,是一种在特殊场所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幼儿在生活能力体验角中的活动,促进了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凡凡的改变,让生活教育发出了闪耀的光芒,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将时刻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