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890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冲刺复习材料:前言:有过迷茫,有过无助,有过喜悦的笑容,有过悲伤的泪水。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已经站在了高三的路口,此时想对你们说的也许很多,但是最终化成一句,奋斗吧,少年。也许你会问,高三了,就一年就要高考了,我该怎么学习历史呀,是不是背一背就好呢,本练习册就是为了解决大家高三学习应运而生的。本练习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典例分析,这部分主要讲解了高中历史中的重难点考点,并且结合课外材料拓展了大家学习历史的知识面。并且每个典例分析后都相应配套了基础练习题。保证了大家的学习质量。第二部分,高中历史重点事件串联。该部分将高中历史事件分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和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六部分,并

2、且列举了事件和重点事件,保证了大家对于历史学习的连贯性。第三部分也是本册书的重点,练习题,对应前面的基本知识点,仿真高考模式,每一套都是十二道选择题以及两道问答题的模式,并且在前面列举了考点分布表格,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检验自己的不足。第四部分,真题分析。精选了全国二卷的历年真题,配上详尽的解析,使得每一位学生更好的把握高考动向。希望本练习册能够打开大家学习的方向,指引大家走上一条光明的学习之路。最后,衷心的祝愿大家都能走进理想的大学,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2017年3月初导航教育 文综教研组目录前言:1目录2一、典例精讲:3(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3(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8(三

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10(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4(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6(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革命时期19(七)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22(八)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24(九)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7(十)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31(十一)20世纪现代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33二、历史知识点体系:37(一)中国古代史37(二)世界古代史38(三)中国近代史39(四)世界近代史42(五)中国现代史44

4、(六)世界现代史47三、经典习题:5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51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67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96四、模拟仿真119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预测题119参考答案:127一、典例精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一【典例】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题

5、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答案为C。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

6、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通史能力培养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典例】(2014年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题思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垄断教育,受教育者都是贵族子弟,一般平民百姓无权接受教育,孔子的做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使一般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生产力的发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

7、治基础,B、C两项错误。适应诸侯争霸战争需要的思想流派是法家,D项错误。答案为A。 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贵族逐渐衰落,平民阶层崛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军事领域:春秋时期的战事由贵族支配,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这些人一般是平民组成的,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2)政治领域:春秋时期,贵族主导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官僚体系开始代替贵族体系,拥有治国之才和军事才能的平民成为官僚体系的成员,推动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运动。(3)经济领域:随着生产力

8、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崛起,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厚的推动力。这些新兴地主大部分没有贵族头衔,属于平民阶层。(4)文化领域: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史料】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

9、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利用材料中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中央监察、地方监察、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三方面总结答案构成直接信息(1)从“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统率监察官员”可概括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结论(2)从“另一部分常驻地方又称监御史”可得出设监御史监察地方的结论(3)从“秦朝建立了独

10、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得出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结论间接信息秦朝的监察系统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对皇帝负责所学知识秦朝时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在中央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结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一、选择题1(2014年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解析:A“宗”指家族的上辈、祖先、源头等。“ ”象宫室屋宇之形,代表着家族

11、,而家族的基础就是祖先,因此,A项正确。青铜兵器无法表达“宗”的含义,C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商朝的甲骨文中不可能出现铁制农具的象形符号,D项错误。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甲骨文中也同样不可能出现此类的象形符号,B项错误。2(2014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B中国封建社会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

12、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解析:A“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说明北方设置郡的数量多,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南方,北方人口密集说明开放程度高,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秦朝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而非郡国并行制,D项错误。4(2014广东百校联考)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

13、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解析:C材料意思是:加重酒肉税,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这样买卖的商人少了。商人少了,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了。由此可以看出商鞅直接动机在于抑制商贾,故C项正确;向商人收取重税,看不出是稳定物价,故A项不正确;商鞅对商人收重税,主要是重农抑商,不是严禁流通,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则上不费粟”看,商鞅有提倡节俭之意,但不是直接动机,故D项不正确。5(2014黄冈月考)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文化内

14、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解析:C“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迎合君主统治的需要,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秦代“焚书”属于文化专制,并未“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故D项错误。6(2014昆明摸底)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解析:D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

15、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D项为最佳选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故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7(2014邢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

16、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一、二的比较中提取中西方姓氏的差异,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一我们发现中国的姓氏注重排字论辈,可以从中国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来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先名后姓,且存在隔辈重名现象,而中国很显然是先姓后名,可以从宗法制的影响和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来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西方国家先名后姓,“重

17、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示例二信息:(家族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名字的差异)。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说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名字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体现“贵贱有序,等级分明”观念。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名字只是一种个体的符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考向一【典例】 (2014年海南历史,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

18、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差额录取”体现了人才的选拔方式,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C项正确,D项错误。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答案为C。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

19、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认识科举制(1)围绕一个核心: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突出两个特点:人才择优原则;制度化、专业化原则。(3)体现三个趋势:选官标准由注重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影响中国古代发展的因素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典例】 (2014年江

20、苏历史,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印刷术。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等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本题选择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材料中没有涉及活字

21、印刷,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雕版印刷仅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答案为C。 直接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形成与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宋朝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的创作风格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相对于宋代,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大大下降,“十儒九丐”之说就是源于元代。但是

22、,元代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也使他们更贴近平民阶层,使元代的通俗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料】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

23、元老 东京梦华录【问题】 据材料,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解答问题需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三个省略号,依此来设计答案的逻辑层次答案构成直接信息(1)从“姜行”“纱行”“界身”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和“商品交易种类繁多”的结论(2)从商铺所处的位置可以概括出“街巷店铺林立”(3)从瓦子中的商业活动可以概括出“娱乐经济繁荣”的结论间接信息根据材料的直接信息可以间接得出“市坊界限被打破”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东京商品经济繁荣结论:(1)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2)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被打破。(3)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4)娱乐经济繁荣。(三)中国

24、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考向一【典例】(2014年江苏历史,21)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

25、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举贤良并在

26、左右”“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信息“中书省”“门下省”,实质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职责据材料三从劝谏皇帝、批答奏章、审查大臣意见等方面归纳;说明应从内阁的性质方面分析。第(4)问,基本策略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应为皇权至上。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

27、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立“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厂卫制度。(4)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

28、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总之,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方式是分权,以实现权力的制衡,最终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中西比较能力的考查鸦片战争前中西的比较【典例】 (2014年安徽文综,3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

29、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第(2)问,从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西方对中国认识加深的结论,依据所学我们可以得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结论,继而总结原因。答案:(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

30、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中国(农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开展工业革命思想文化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兴起;提倡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外态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以“天朝上国”自居,进行朝贡贸易开辟新航

31、路,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史料】 (清代)某甲壮志凌云,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某甲为织造、染练。自此某甲大呼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时有亲戚丙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巨甚,请甲氏夫妇广置洋船,海上行走。甲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官衙闻讯,竟诬陷某甲结交海盗,强行入狱,并且罗织株连,严刑逼供,夹毙船户十二人,拖延五年不结案。后来,甲家散尽家财,打通关节,某甲才得以出狱。其岳丈语甲曰,洋商不如织机,织机不如做豆腐,做豆腐不如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某甲从之,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尽置田亩,于是一家安乐,夫妇得以终年。【问

32、题】 结合故事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解答问题首先粗略设计出答案的框架,可以从国家政策、社会风气、经济基础等角度分析,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组织答案答构成案直接信息(1)从某甲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官府的盘剥是重要的原因(2)从“屡次扩资,均被压制”和其岳父的言论可以看出“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3)从官府诬陷其结交海盗可以间接归纳出“海禁”政策间接信息根据材料的直接信息可以间接得出“封建专制统治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结论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原因的结论结论:原因有官府盘剥、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小农经济

33、,从根本上说,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向一【典例】 (2014年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题思路: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已经从属

34、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了,海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D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C两项。答案为D。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

35、;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主干知识的考查洋务运动【典例】 (2014年北京文综,37,节选)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

36、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学习”重点突出三个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及其与学习西方的关系,洋务运动突出学习技术,辛亥革命突出学习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突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成果”则重点强调三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洋务运动突出开启近代化,辛亥革命突出政治近代化,新中国的成立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

37、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

38、济领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基础。(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史料】(安徽芜湖)益新公司,山西太原人章维藩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建初期,芜湖地方乡

39、绅以机器破坏风水和竖立烟囱时要用童男童女活祭为由进行阻挠。芜湖道尹又以“使用机器碾米磨粉,影响本地砻坊生计”为名不准开工。无奈之下,章维藩改向香港英国殖民当局注册,还向太古洋行借用犹太工一人,几经周折,终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中国早期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在益新公司开业之前,此类工厂全国只有一家,即1878年天津朱其昂开设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大江晚报大砻坊【问题】 据史料,概括说明益新公司创建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最后的建成投产又说明了什么?【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解答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益新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然后根据材料的信息寻找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答案构成直接信息

40、(1)从地方乡绅的阻挠可以得出“传统封建势力和思想的阻挠”的结论(2)从芜湖道尹的阻拦可以得出“地方政府为防止竞争而设置的限制”的结论间接信息从益新公司借助香港殖民当局得以建成,间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所学知识从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阻力”结论:(1)困难:传统封建势力和思想的阻挠;地方政府为防止竞争而设置的限制。(2)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考向一【典例】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

41、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时期“易服”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可知,“易西服”是为“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作铺垫,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经历

42、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思想等变革的关系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典例】 (2

43、014年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两幅图片的寓意。清初要求蓄辫,“蓄辫”成为归附清王朝的标志,民国初年要求剪辫,剪辫被看作“革命”的象征,故选B项;剪辫或蓄辫的行为不能从本质上体现习俗的先进与落后,A项错误;两幅图片无法体现专制王朝的命运和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排除C、D两项。答案为B。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1)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西方的侵略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尤

44、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均加快了民主化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上述政治的发展都为现代生活的变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3)科技发展: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获得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4)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新式学堂迅速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大大增多,对推广新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史料】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