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19417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点整合--无敌考点15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干知识整合-无敌考点15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必背知识点)考点1.文化作用(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见下2题)(3)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方式及表现。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方式: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

2、的全面发展。(4)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2、文化与经济政治(1)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3、考点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1、 是什么?民族节日第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第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保护)(还要联系传统文化作用及对待它的态度)第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第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一,文化是世界的:原因是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第二,文化是民族的:原因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第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2.

4、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5、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考点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 是什么?(1)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 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特点: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是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 为什么?意义:对内(走出去):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对外(引进来):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

6、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怎么办?如何加强交流?-措施: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积极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

7、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的发展考点4.传统文化:1、 是什么?(1) 含义及表现: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表现: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特点:相对稳定性及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

8、派,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 为什么?(1)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如果顺应社会的变迁,则对社会对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到阻碍作用。(2)正确盈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3、怎么办?-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中注

9、入时代精神,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点5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知识角度教育作用文化的特点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10、文化与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第五课 文化的创新考点6、文化创新1. 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必要性+意义)(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重要性(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1、。也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怎么办?-文化创新的途径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实践)(2)着眼于文化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基本途径之一(古今)(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途径之二(中外)(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发挥

1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主体的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6)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中华文化考点7、中华文化1、 是什么?(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文字或汉字的主观题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

13、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含义: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积极成分)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

14、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和睦的的关系中交流,增强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的理解。2、为什么?-中华文化复兴的原因(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特有的包容性;(2)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P62(3)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P703、怎么办?(1)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15、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8、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作用-是什么?(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勇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答案由“地位、必要性、重要性”构成)(1)a、“三精一

16、魂”:是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b、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精神火炬(2) 意义:弘扬和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1(具体答案再根据材料分析添加删减)-怎么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

17、)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吸收各国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要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考点9、如何解决文化市场的“忧”或“阴影”(落腐文化)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1)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弘扬主旋律,发展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核

18、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开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加强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2)企业:应当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经营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3)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与实践,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2发展大众文化(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文化的方向性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19、(指的是这种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指的是这种文化的形式问题),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基本要求形式: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内容: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点1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20、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此题注意根据材料一般要结合第一单元文化的作用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

21、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及维护国家安全重要精神武器。d、文化对个人的作用:略(自找自背)(3)怎么办?-措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22、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考点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需要。(2) 怎

23、么办?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本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P100)考点1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4、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内涵、表现、要求含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

25、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比较辨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只有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变成扎实的行动。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6、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46(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3)大发展文化事业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考点13.思想道德建设。(1)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2)怎么办?总结归纳: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建

27、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考点1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为什么?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

28、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3)怎么办?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29、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考点1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为什么?地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怎么办?措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5、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

30、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好。注意总结文化生活措施类根据主语分类-有时要根据材料的需要进行取舍 ,有时全部需要。常用主语:(1) 作为国家的主语: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弘扬主旋律,发展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开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觉自信,提高文化创造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及文化企业的发展依法进行。(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1)作为个人的主语:要提高辨别力,增强抵御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与实践,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等丰富自己;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