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9642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无论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来看,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一般都在 90%以上。在美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98%以上,就业人数占全国在职人数的 60%,产值占 GDP 的 39%;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美国很多新增就业机会都是通过中小企业创造的,在科技进步方面,中小企业也成为了美国的重要创新力量,据统计,美国科技发展项目有一半以上是通过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 2 倍以上。这些情况在欧盟等国家也得到了普遍的印证。与发达国家相比

2、较的话,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中小企业约占发展中国家企业总数的 90%左右,中小企业雇佣了 50%以上的劳动力,并提供了 30%以上的制造业增值。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得到了其应有的重要地位。截至 2004 年,我国中小企业产值已占中国 GDP 的 55.6%,工业新增产值的 74%,税收的 47%,社会销售总量的 59%,出口总额的 63%均为中小企业创造的。 国内外实践证明,民营等中小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民营科

3、技企业以特有的创新机制和创业能力,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民营企业以 50%以上的发展速度发展着,效益连年翻番,很快的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栖身于世界高技术产业竞争行列。 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空间。对内源融资相对贫乏的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融资的存在的缺口还是很大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期限短、贷款额度小等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融资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效,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

4、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信贷资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而银行的授信歧视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贷款。与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紧急中比重逐步提高的趋势相比,我国大部分银行贷款依然流向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依然面临严重的信贷歧视,银行与民营经济存在所有制不兼容的问题,影响了银行授信,而且银行出于扶持和帮助的目的给非国有经济主体放款,一旦贷款出现风险,责任追究比赔偿就相对比较麻烦。银行的授信一般都是相对了大企业,各项指标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从银行自身要求的各项指标来说,这无疑是形成了对民营经济的信用标准的歧视,更影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信心。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同样会遇到这样的待遇,虽然高新技术有着

5、高成长潜力势必能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但是本身不确定因素过多、风险大、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等特别,这与银行坚持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贷款原则是有差别的,所以这无疑也增加了融资难度。.1.2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纵观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文献,学者们从分别理论分析和经验数据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按照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程序来进行展开分析。首先,在阐述了我国的一些社会背景与制度背景下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其次,在阐述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相关研究之后明确研究的问题;再次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文章的假设;然后运用实证

6、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最终结论。 本文利用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是否存在信贷歧视,通过理论与研究成果来总结企业长短期借款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银企关系等,构建模型,在模型中加入公司是否为国有企业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两个虚拟变量,来验证不同性质下的公司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信贷歧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程度上表明非国有中小企业的更容易受到信贷歧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易受到信贷歧视。而银行关系能缓解中小其实在银行的信贷歧视。.2 文献综述2.1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与企业融资文献综述Stiglitz 和 Weiss(1981)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下

7、,逆向选择能够形成信贷配给在长期均衡现象中存在。他们在不断打破新古典假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信贷市场的风险会因逆向选择的存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合约的缔结成本也会相应的加大,从而使得信贷的利率价格机制失效,此时就需要信贷配给的进入来缓解信息融资的问题。在他们新建立的模型中,由于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出资的一方并不完全清楚所投资的项目的盈利能力,从而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同时该方无法准确的跟踪信贷资金的进出情况,从而产生了道德风险的问题。但是在商业银行中为了很好的覆盖上述的风险,不得不向企业索要更高的风险溢价,得到自身的利益,最终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收益高但风险更高的项目投入资金,从而不断增

8、加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在商业银行的立场上,为了不受上述风险太大的影响,他们会要求企业提供足值足量的抵押担保,可中小企业受到规模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足额的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因此利率上升,信贷借款的风险也上升,而银行的期望收益率降低了;可当利率上升了,企业的投资回报下降了,获得更多项目成功的机会就降低了。 Bester(1985)引入了企业的类别因素来进行分析,提出了分离均衡和分类控制风险两类模型。Bester 认为,银行可以运用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来区分清楚是高风险贷款项目还是低风险的贷款项目,即抵押品分类和银行贷款利率可以当作银行区分贷款项目风险情况类型的甄别机制。Schmi

9、dt-Mob(r1997)在对 Bester 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在此基础上假设在技术上贷款项目是可分的,并且引入风险中性假设,使得抵押品和贷款额度成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内生决策变量。如果借款人是风险厌恶者,贷款额度可以充当区分风险类型的变量。Schmidt-Mobr 还分析了企业在垄断性市场和竞争性市场上信贷配给的差别,表明信贷风险的自我选择和贷款的数量配给常常并存于信贷配给之中。.2.2 信贷歧视与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Dewatripant 和 Maskin(1995)认为银行更趋向于向大客户;进行业务办理,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存在着信贷约束;问题;Hodgman(1961)认为中小企业大部分

10、是信贷历史较短的企业,其本身的信贷历史信用较不足,这很轻易的得到中小企业会面临到银行信贷约束的现象;Russell(1976)认为应该选择具有竞争性的利率水平来进行激励,才全面的且有益于各类企业的贷款。通过研究中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指出银行的办理手续、企业的抵押及担保条件、激励问题、企业信息问题等都是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并因此提出了逐步推进利率自由化的进程、允许银行收取交易费用等相关建议。 Berlin 和 Mester(1998)将银行贷款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为市场交易型贷款,另一类为关系易型贷款。市场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的交易行为,企业的信贷需求并不会反复发生,而关系型贷款一般

11、较为长期的,基本的特征主要包括有银行对借款人需要保持密切的监督、银企需要重复谈判、双方隐含着相对的长期合约。Berger 和 Udcll(2002)认为,银行贷款类型中的市场交易型贷款主要是依赖于量化、有传递性的信息,而关系型贷款类型主要是依靠于可意会却很难以量化、较少具有传递性的信息。我们一般会认为中小企业更加倾向于关系型贷款,因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大企业来说信息较为不对称,而关系型贷款有助于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增强银行发放贷款的意愿,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贷的可获得性,减少抵押及担保的要求。.3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理论基础 .103.1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相关概念界定 .103

12、.1.1 中小企业定义 . 103.1.2 中小板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异同 . 113.1.3 信贷歧视相关概念 . 123.2 信贷歧视的基本理论 .124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184.1 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相关性 . 194.2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信贷歧视 . 205 我国对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分析 .21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215.2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计 .215.2.1 被解释变量 . 215.2.2 解释变量 . 225.2.3 相关说明 . 23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245 我国对中小企业信贷歧视的实证分析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本文选取 2

13、009 年到 2010 年深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此基础上,按以下顺序剔除公司样本: (1)考虑到金融业经营业务异于其他行业,剔除金融业中小上市公司; (2)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 (3)剔除存在极端值的上市公司。 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及其他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银企关系的部分数据来自与手工收集。本文运用 SPSS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筛选,共得到企业家数为 146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112 家,非高新技术企业 34 家;国有企业 48 家,非国有企业 98 家(其中民营企业 93 家,外资控股企业 5 家);成立时间最短的为 2 年,最长为 56

14、年。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中小板上市企业主要为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样本数量中占比分别达 76.7和 67.1。在样本中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平均达 20左右,长期借款占比为 6%左右,占比较少;在样本中有接近一大半的企业没有长期借款,均为短期借款,有极个别没有短期借款。在中小企业中企业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基本均来自于银行贷款,所以在本文中假定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均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之所以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并计算入借款总额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一部分是因为两者均是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用信过程,不过短期借款主要用于补充企业短期内的流动资金周转,而长期借款主要用于企业长期的发展需求,一般要制定相

15、应的还款计划,因此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选取相应解释变量的时候,将影响因素考虑进去。.结论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能够影响企业贷款的因素,然后引入虚拟变量,进而了解银行是否存在相应的信贷歧视。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反映出,非国有中小板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银行贷款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国有中小板去也,以及高新技术中小板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银行贷款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中小板企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是确实存在的。 本文所选取的中小板企业的数据虽然与国内中小企业的相关定义不尽相同,但可以有理由作出判断: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能够得到金融机构及相关管理层认可并发行的中小板企

16、业,在上市中任然存在信贷歧视的情况,这样全国各中小企业在得到银行贷款的不同的待遇时也就理所当然了。虽然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是主要考虑到企业是否有可靠的足值的抵押物来进行抵押,但是相对来说银行对国有企业实施的政策是更为宽松的贷款政策,中小企业所面临信贷歧视的结论已多次被验证;而对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相比来说,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是否也存在着银行不同的待遇,此点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相比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面临到更紧的信贷政策,进而验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特有的行业风险,是的其加大了信贷难度。 我国信贷市场存在的卖方市场垄断使得银行信贷歧视普遍存在着,随着信贷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歧视也会逐渐减弱的。.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