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9700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研究能够让不同参与群体互相见证艺术介入的使用与成效,是保障公共艺术被各方充分利用、发挥影响、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中期,要保障公众参与的持续性,保持与居民的沟通和对话,帮助居民跟进改造项目。后期,应当注重社区的文化认同和参与,居民文化认同的培育要从活动设计与议题入手,因此,可以结合公共艺术的方式开展社区意识的教育、社区资本的发展、公民精神的提升等相关活动,并且注重文化空间的营造,提升老城居民的精神文化。最后笔者总结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的路径,要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营造:包括社区文化主题的选择,空间的运营,社区记忆的生产;以及具体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方式:通过打造历史

2、文化街区品牌,以及介入传统文化的复兴。.第1章绪论无论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还是北京老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都离不开作为城市治理基本单元的社区层面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如何强调社区参与式规划,帮助在地居民自下而上主动美化经营社区生活空间,营造公共交往空间,塑造具有场域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一理念也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因而得以快速发展。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有利于文化展示和情感表达的介入手段,不仅在西方社区营造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我国本土化的城市社区营造中举足轻重,这一社区营造方法也在老城保护与乡村振兴中已被广泛使用。因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与学习相关社区营造模式的经验,总结本土化运用范式,

3、探索老城更新的更多可能性。在名城保护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的研究,探寻老城更新的可行方案。.第2章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优势2.1引言在综合提升城市治理,聚焦社区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在不仅提高外在住居环境,同时营造内在文化的社会实践中,已知艺术介入能够有效的提升公众参与,并且是具有文化导向为主的特征,在国外和我国老旧社区复兴和增进活力的进程中皆有尝试。那么具体怎样操作,怎样将艺术介入社区进行本土化的尝试呢?我们可以从相关介绍艺术与社区关系的理论开始,了解艺术介入的特征和实践优势,分析相关介入方式,以确立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公众可以施展各自的才艺,

4、切磋各类技艺,舒适自在的交流和沟通,这其实离不开公共艺术汇集人流停驻的功效。公共艺术介入开放社区的公共空间,不但能够令相关社区的外部生活更为多元化、丰富化,也能够吸引更多社区外民众在此停留驻足,并和社区内民众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行为。2.2有关社区艺术的理论艺术介入是目前社区营造的特定类型,本身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没有过多的入门限制与条件要求,还十分有利于文化展示和情感表达,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文化思想递进社区,符合当下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这种模式不仅在西方社区营造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我国本土化的城市社区营造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社区营造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国家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和

5、完善,令国家和社会治理完整相融,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艺术介入;社区营造在推动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也一直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化建设方面的种种难题,而且对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公共艺术作为公众的活动场所而存在时,为所有使用者们平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参与渠道。第3章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的现状.223.1引言.223.2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营造的背景与概况.223.3北京国际设计周背景下的老城社区.263.4为人民设计;:史家胡同-内务部街展区.28第4章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问题探讨.364.1居民参与的问卷调研

6、.364.2在地文化机构的诉求.424.3老城营造问题分析.44第5章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的经验与路径.495.1公共艺术介入老城社区营造的经验.495.2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路径探索.51.第5章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的经验与路径5.1公共艺术介入老城社区营造的经验社区居民是社区活动的参与主体,社区参与是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具体体现。从本质上来说,社区认同是居民参与其内部公共事务的内在动力之一。具体来说,社区认同是社区意识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参与的意愿及能力等内涵,社区认同产生重要影响的因子包括全体社区居民的利益相关程度、社区意识、社区资本以及公民精神等等。社区认同

7、的强度和活动参与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区文化和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使居民从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文化特质中更为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社区。若社区认同感低,会导致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下降。老城历史街区的社区参与需要建立在居民对北京老城的文化认同之上。居民参与公共活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若相关群众的自发性不足,参与意愿不强,则实际的社区活动自然无法顺利开展。居民社区认同的培育,需要从活动设计与议题选择入手,而议题的合理选择,对社区参与行动的目标和方向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公共议题是把社区居民私人领域与社区的公共领域有机地结合在

8、一起的纽带。因此,可以透过体现社区特色的文艺表演、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公共艺术展览、文化空间营造等方式,吸引人们参加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意识教育,发展社区资本,促进老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5.2公共艺术介入北京老城社区营造路径探索从根本上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首先要唤醒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营造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这项工作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老城的社区营造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城保护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强调保护观念的更新,尤其体现在环境有针对性微更新策略;另一方面是对历史的保护和对文化的整体保护。从本质上说,所谓文化就是作用于社会之上的治理机制,与自然

9、及物理空间不同,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从文化视角出发审视空间,还是从空间维度上对文化进行的一种表达,能够令文化和空间有机交融,让空间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是具有生命和创造性的,包含着多元化的情感、意识及关系,是社区居民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塑造和传递社区记忆的一个关键性媒介。通过社区公共文化与艺术活动的介入,或者说通过艺术介入的方法进行文化运营,不仅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情感表达、社会交流,而且更重要的可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精神得以延续的源泉。.结论本文总结了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三个实践优势:有利于参与沟通与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为居民带来认同感与归属感。研究发现,艺术介入社

10、区的背景下,在地文化机构的诉求主要是关于文化空间的活化与运营,探索自我造血的运营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家乡的文化营造中。北京老城的社区营造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空间活化与利用冲突;公共参与提升的问题;艺术介入的模式还不够成熟,没有相应的合作引导和后续保障机制,在资金来源上还比较单一等。并且总结了政府与社会组织探索合作的方法。当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到位之处,比如北京老城的范围其实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街区,而历史文化街区其实也有自己的分类,但笔者并没有着过多笔墨介绍,而是更多关注了设计周的背景下街道的社区营造实践。目前国内尚未有明确的社区发展背景下关于公共艺术介入老城社区营造的研究,虽然是本人希望的创新之处,但在研究中由于个人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导致研究分析的深度还不够,仅于个人实习所见所闻做了一个观察和总结。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