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发酵工艺.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9732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霉素发酵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素发酵工艺.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霉素发酵工艺,制作人,生化制药30904,班级,李晓清,青霉素,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其杀伤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神奇功效几乎人人都 曾领教过。它的发现对药物学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以致于 人们把青霉素的发现使用列入二十一世纪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科技贡献。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 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 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 -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1929 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病理学家弗 洛里实现对青霉素

2、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与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共 获 1945 年诺贝尔奖。青霉素分为天然的和半合成的,天然的青霉素是通过菌种发酵得 到的。,一、菌种,青霉素最初是从点青霉素产生,生产能力很低,后来找到适于深层培养的产 黄青霉菌,经一系列的诱变、杂交、育种,才得到高产的菌种。目前国内青霉素 的生产菌种按菌丝的形态分为丝状菌和球状菌两种。丝状菌和球状菌对原材料和 培养条件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产生青霉素的能力也有差异。球状菌的发酵单位 虽高,但对原材料和设备要求较高,且提炼收率也低于丝状菌,因此国内青霉菌 生产厂大都采用绿色丝状菌。,二、 青霉素的工艺流程,丝状菌的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3、沙土管斜面母瓶(孢子培养,25,67d) 大米孢子斜面(孢子培养,25,67d)种子罐(种子培养,25,4045h) 繁殖罐(种子培养,25,1315h)发酵罐(发酵,26,67d)放罐 球状菌的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斜面母瓶(孢子培养,25,68d) 大米孢子斜面(孢子培养,25,810d)种子罐(种子培养,28,50 60h)发酵罐(发酵,26,67d)放罐,三、 发酵工艺过程及要点,1.种子。丝状菌的生产种子是由包藏在低温的冷冻安管经甘油、葡萄糖、蛋白胨斜面移植到小米固体上,25培养7天,真空干燥并以这种形式保存备用。 生产时它按一定的接种量移种到 含有葡萄糖、玉米浆、尿素为主的种子

4、罐内,26培养56小时左右,菌丝浓度达6%-8%,菌丝形态正常,即按10%-15%接种量移入含有花生饼粉、葡萄糖为主的二级种子罐内,27培养24小时,菌丝体积10%-12%,形态正常,效价在700u/ml左右便可作为发酵种子。,2.培养基成分的控制,a.碳源 产黄青霉菌可利用的碳源有乳糖、蕉糖、葡萄糖等。乳糖能被生产菌缓慢利用而延长青霉素G的分泌期,故为最佳碳源,但因货源少、价格高,大量使用有困难。天然油脂如玉米油、豆油也能被缓慢利用作为有效的碳源,但也不可能达规模使用。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淀粉水解糖、糖化液 (DE 值 50% 以上) 进行流加。 b.氮源 氮源常选用玉米浆、精制棉籽饼粉、

5、麸皮,并补加无机氮源(硫酸氨、氨水或尿素)。在玉米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等,为菌体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使用玉米浆的发酵效果最好。在发酵时,氨氮的控制在0.05%-0.08%范围内。,d.无机盐加人的无机盐包括硫、磷、钙、镁、钾等,且用量要适度。另外, 由于铁离子对青霉菌有毒害作用, 必须严格控制铁离子的浓度, 一般控制在30 g/ml 。,c.前体 生物合成含有苄基基团的青霉素 G, 需在发酵液中加人前体。前体可用苯乙酸、苯乙酰胺, 一次加入量不大于0.1%, 并采用多次加入, 以防止前体对青霉素的毒害。国内外青霉素发酵生产作为苄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

6、有苯乙酸、苯乙酰胺等。它们一部分直接结合到青霉素分子中,另一部分作养料和能源被利用,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些前体物质对青霉菌都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苯乙酰胺毒性最大。,四、 发酵培养的控制,a. 加糖控制 加糖量的控制是根据残糖量及发酵过程中的 pH 值确定 , 最好是根据排气中CO2 量及 O2 量来控制, 一般在残糖降至 0.6% 左右, pH 值上升时开始加糖。 b. 补氮及加前体 补氮是指加硫酸铵、氨水或尿素, 使发酵液氨氮控制在 O. 01%-0.05%,补前体以使发酵液中残存苯乙酰胺浓度为 0.05%-0.08% 。 c. pH 值控制 对pH 值的要求视不同菌种而异, 一般为

7、pH 6.4-6.8, 可以补加葡萄 糖来控制。目前一般采用加酸或加碱控制pH值。 d. 温度控制 前期 2 5- 2 6 C, 后期 23 C, 以减少后期发酵液中青霉素的降解破坏。e. 溶解氧的控制 一般要求发酵中溶解氧量不低于饱和溶解氧的30% 。通风比一般为1 : 0. 8L/(L ? min), 搅拌转速在发酵各阶段应根据需要而调整。 f. 泡沫的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 可以用天然油脂, 如豆油、玉米油等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 泡敌 来消泡, 应当控制其用量并要少量多次加入, 尤其在发酵前期不宜多用, 否则会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g. 发酵液质量控制 生产上按规定时间从发酵罐中取

8、样 , 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来控制发酵。生产上惯称 镜检 ,根据 镜检 中菌丝形变化和代谢变化的其他指标调节发酵温度, 通过追加糖或补加前体等各种措施来延长发酵时间, 以获得最多青霉素。当菌丝中空泡扩大、增多及延伸, 并出现个别自溶细胞, 这表示菌丝趋向衰老, 青霉素分泌逐渐停止, 菌丝形态上即将进入自溶期, 在此时期由于茵丝自溶, 游离氨释放, pH 值上升, 导致青霉素产量下降, 使色素、溶解和胶状杂质增多, 并使发酵液变蒙古稠, 增加下一步提纯时过滤的困难。因此, 生产上根据 镜检 判断, 在自溶期即将来临之际, 迅速停止发酵, 立刻放罐, 将发酵液迅速送往提炼工段,五、影响发酵产率

9、的因素,(1)基质浓度 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 , 苯乙酸的生长抑制), 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 ,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 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 , 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 , 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 , 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 , 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目前 , 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 行 , 故葡萄糖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 , 而是间接根据pH 值、溶氧或

10、C02 释放率予以调节。 (2)温度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 , 但一般认为应在25 C 左右。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 , 同时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 , 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 , 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 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 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 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 , 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3) pH 值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 pH 值一般认为在 6. 5 左右 , 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 , 但应尽量避免 pH 值超过7.0, 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容易加速其水解。在缓

11、冲能力较弱的培养基中, pH 值的变化是葡萄糖流加速度高低的反映。过高的流加速率造成酸性中间产物的积累使 pH 值降低; 过低的加糖速率不足以中和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或其他生理碱性物质代谢产生的碱性化合物而引起 pH 值上升。 (4)溶氧 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 , 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 30% 饱和度以下时, 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 低于 10% 饱和度时, 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 , 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 造成呼吸强度下降, 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溶氧浓度是氧传递和氧消耗的一个动态平衡点, 而氧消耗与碳能源消耗成正比, 故溶氧浓度也可作为

12、葡萄糖流加控制的一个参考指标。,(5)菌丝浓度 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临界菌体浓度, 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青霉素发酵的临界菌体浓度随菌株的呼吸强度 (取决于维持因数的大小, 维持因数越大,呼吸强度越高) 、发酵通气与搅拌能力及发酵的流变学性质而异。呼吸强度低的菌株降低发酵中氧的消耗速率,而通气与搅拌能力强的发酵罐及黏低的发酵液使发酵中的传氧速率上升, 从而提高临界菌体浓度。 (6)菌丝生长速度 用恒化器进行的发酵试验证明,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青霉素比生产速率与产生菌菌丝的比生长速率之间呈一定关系。当比生长速率低于0.015h-1时,比生产速率与

13、比生长速率成正比, 当比生长速率高于 O. 015h-1时, 比生产速率与比生长速率无关 D 因此, 要在发酵过程中达到并维持最大比生产速率, 必须使比生长速率不低0.015h-1 。这一比生长速率称为 临界比生长速率。对于分批补料发酵的生产阶段来说, 维持0.015h斗的临界比生长速率意味着每 46h 就要使菌丝浓度或发酵液体积加倍, 这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是很难实现的。事实上 , 青霉素工业发酵生产阶段控制的比生长速率要比这一理论临界值低得多, 却仍然能达到很高的比生产速率。这是由于工业上采用的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不断有部分菌丝自溶, 抵消了一部分生长, 故虽然表观比生长速率低, 但真比生长速率却

14、要高一些。,(7)菌丝形态 在长期的菌株改良中 , 青霉素产生菌在沉没培养中分化为主要呈丝状生长和结球生长两种形态。前者由于所有菌丝体都能充分和发酵液中的基质及氧接触, 故一般比生产速率较高; 后者则由于发酵液黏度显著降低, 使气-液两相间氧的传递速率大大提高, 从而允许更多的菌丝生长 (即临界菌体浓度较高), 发酵罐体积产率甚至高于前者。 在丝状菌发酵中, 控制菌丝形态使其保持适当的分支和长度, 并避免结球 , 是获得高产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在球状菌发酵中, 使菌丝球保持适当大小和松紧 , 并尽量减少游离菌丝的含量, 也是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的关键素之一。这种形态的控制与糖和氮源的流加状况及速率

15、、搅拌的剪切强度及比生长速率,六、工业钾盐生产工艺流程,(1)青霉素工业钾盐工艺流程图醋酸丁酯萃取活性炭脱色青霉素滤液一次BA提取液无盐水水洗碳酸钾溶液抽提压滤BA水洗BA共沸结晶双锥干燥钾盐抽提液青霉素钾盐工业钾盐(2)青霉素钠盐流程图醋酸丁酯萃取活性炭脱色青霉素滤液一次BA提取液无盐水水洗碳酸钾溶液抽提压滤BA水洗BA共沸结晶树脂交换钾盐抽提液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无菌过滤、共沸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溶液钠盐结晶液青霉素钠盐成品,七、发酵液预处理和过滤,发酵液预处理是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第一道工序。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抗生 素的浓度通常很低,而杂质的含量通常很高,包括有大量的菌体细胞、未用完的 培

16、养基、各种蛋白质胶状物以及其他代谢产物等。发酵液预处理主要去除两大类 物质:一类是可溶性物质,包括核酸、杂蛋白质、不溶性多糖等,这些杂质不仅 使发酵液粘度提高,影响液固分离速率,而且还会影响提取操作;另一类是某些 无机盐,它们不仅影响成品质量,而且在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时,由于树脂大量 吸附无机离子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交换,因此,应将这些无机离子,特别是高价金 属离子除去。 发酵液放罐后,首先要冷却,因为青霉素在低温时比较稳定,细菌繁殖也比 较慢,可避免青霉素迅速被破坏。青霉素菌丝教粗,一般过滤较容易,通常采用 鼓式过滤及板框过滤;蛋白质的处理方法包括等电点沉淀、变性沉淀、沉淀剂沉 淀、凝聚剂沉淀、

17、絮凝剂沉淀;吸附、酶解法去除不溶性多糖等;高价金属离子 的去除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等。,八、青霉素的提取,青霉素的提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等。离子 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吸着在树脂上,然后 在适宜的条件下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缩、提纯的目的。由于离子交换法具有 成本低、设备简单、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等优点,已成为提取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之一。 随着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合成和发展,吸附法重新为抗生素工业所重视而 获得应用。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生产 过程中 PH 变化小等优点。但吸附法选择性差,收率不高。常

18、规吸附剂按其化学结 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纤维素、大孔树脂等;另一类是 无机吸剂,如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碳酸钙等。 沉淀法是利用抗生素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与某些金属离子或其他化合物的整 个分子结合成难易溶解的盐或复盐沉淀出来,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利用某 些抗生素具有两极化合物的性质,使其在等电点时从水溶液中游离而沉淀出来, 直接得到成品。根据抗生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条件和所得沉淀物的情况,沉 淀法一般可分为间接沉淀法和直接沉淀法两种类型。 溶剂萃取法按操作方式可以分为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后者又可以分为错流 萃取和逆流萃取。单级萃取只包括一个混合器和一个分离器。

19、,取液再用新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称为多级错流萃取。溶剂萃取法提取青霉素的效果 除了已选定已选定适当的有机溶剂、破乳化剂和离心分离设备外,还与 PH、温度 和萃取方式及浓缩比等因素有关。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极易被水解破坏,生成青 霉素酸, 但根据 PK 值的要求, 又一定要在酸性时才能将青霉素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因此合适的 PH 很重要。在中性 PH 下青霉素以成盐的形式溶于水中,转移也较完 全。如果碱性过强,则已发生碱性水解,而且杂质也易转到水相中,质量也较差。 在低温条件下提取青霉素较为有利,并且提取过程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青霉 素在丁酯中于 015放置 24h 不致损失效价,但在温室下效价损失

20、可达 5.32。 萃取方式和浓缩比也有很大影响,根据萃取方式和理论收得率的计算得知,多级 逆流萃取较理想,目前生产上采用二级逆流萃取方式。浓缩比的选择也很重要, 因为丁酯的用量与收率和质量都有关系。若丁酯用量太多,虽然萃取较完全、收 率高,但达不到结晶浓度要求,反而增加溶剂的耗用量;若丁酯用量太少,则萃 取不完全,影响收率。,1 、 浓缩 在抗生素提取和精制的过程中,常需要通过蒸发将发酵滤液或提取液进一步浓 缩,以利于后序操作。抗生素生产中有真空浓缩和薄膜蒸发浓缩。 2 、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抗生素中所含的水分,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有利于产品的 加工、储存和使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减压干燥、

21、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冷冻干 燥等。此外也有使用常压干燥、固定床干燥及红外线干燥等。 3 、 脱色和去热原 提 炼往 往是 注射 用抗生 素提 取中 不可 缺少的 一个 单元 操作 。这一 步操 作的 好 坏,不仅影响下一道工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成品的色极及热原试验等质量指标。在醋酸萃取过程中添加活性炭对丁酯有机相进行脱色,然后在-10C条件下冷冻浓缩脱水得到水分低于0.9%的醋酸丁酯的清液。这样可保证再结晶时,降低色素及水分对晶体质量及收率的影响。 用活性碳可除去各种色素,同时也能出去热原。,九、抗生素的精制,4 、 结晶 抗生素的精制过程中常常通过结晶的方法来制得较高纯度的成品。抗生素的精

22、制方法很多,生产中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以下几种:改变温度结晶、利用等电点结 晶、加成盐剂结晶、加入不同溶剂结晶、共沸结晶。另外还有盐析法、中间盐转 移法、晶体洗涤法等几种精制方法。重结晶是进一步提纯精制抗生素的有效方法, 通过重结晶方法可获得高纯度抗生素产品。结晶时温度控制在15C左右,加入乙醇-醋酸钾溶液后,适当搅拌,精致1小时以后就析出晶体。用碟片式离心机分离后,得到青霉素G钾盐湿晶体,对其表面残留的醋酸丁酯,用醋酸乙酯和丁醇各洗涤量次,离心分离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并回收洗涤液。通常生产中丁醇,醋酸乙酯的回收率可达99%以上,而有机溶剂醋酸丁酯的回收率仅为65%左右,洗涤后的湿晶体纯度高,可达98%以上,之后经真空干燥等方式获得干燥晶体。晶体经过筛 混粉 检验 包装后即可出厂。,谢谢观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