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9910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测试题叶一、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 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二、解释加点的字1、天时: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三里之城:内城 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顺承 却7、然而不胜者:但是 8、城非不高:城墙 9、池非不深:护城10、兵革:武器装备 11、米粟:粮食 12:、委而去之:放弃13、域民:限制 14:、固国:巩固国防 15、威天下:威慑16、得道:施仁政 17、寡助之至:极点 18、亲

2、戚:内外亲属19、三里之城:助词 的 20、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动词“是”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四、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3、从文中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4、举守城失利论证的观点是 运用了 排比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增强语言的气势5、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理文章结构是 总-分-总6、孟子,名 , 时期, 学

3、派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主张 。南宋朱熹将 大并称“四书”7、写出孟子的名言和故事各两个。名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8、写出人和的名言警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测试题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米粟 s 畎亩 qun 傅説 u 法家拂士 b 百里奚 x 胶鬲g二、解释一词多义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 亲戚畔之 (代词 他)发 征于色发于声(发出) 之 三里之城 ( 结构助词 )的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寡助之至 ( 动词到)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征于色 (从) 举 死即举大名耳 (被举荐)于 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 ( 在)

4、 地利不如人和 死于安乐 ( 因 由于) 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发动) 行拂乱其所为士 拂 (有利于)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锐是天时不如地利利) 楚王问其故(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判断动词是) 过故人庄(违背) 国恒亡 ) 通“弼”辅佐) 故 温故而知新亡 今亡亦死 ( 逃跑) ( 朋友(灭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解释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在田间、田野 2、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捣土用的杵3、举于士:被举荐狱官 4、举于市:被任用集市5、苦其心志:使痛苦 6、劳其筋骨:使劳累7、饿其体肤:使饥饿 8、空乏其身:使贫困9、行拂乱其所

5、为:违背使错乱 10、人恒过:常常犯错误11、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使惊动 使坚韧12、困于心:困扰 13、衡于虑:思虑 14、而后作:奋起、有所作15、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6、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7、而后喻:然后人们才去了解他 18、入则:在国内 19、出则:在国外20、生于忧患:因忧患而得以生存。 2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2、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四、划分节奏并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6、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受到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3、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7、于安乐也五、填空1、孟子认为人才是 造就的,有了 的磨练,才能使人 ,才能 。本文中心论点是 结构是 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 2、本文开头列举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共同特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共同点:都是出身卑微 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 启示:艰苦环境能磨练造就人才。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别是什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8、,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主观因素:6、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治理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有哪些条件? 国内要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要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8、写出与第一段意思相近的名句: 9、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句意思相近的名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人丧失性10、经历多方磨难后“增益其所不能”的事例。司马迁惨遭宫刑后愤做史记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11、归纳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从正面论证了人才的造就需要艰苦的环境;其次从反

9、面论证了国无忧患国恒亡;最后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测试题答案一、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 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二、解释加点的字1、天时: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三里之城:内城 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顺承 却7、然而不胜者:但是 8、城非不高:城墙 9、池非不深:护城河10、兵革:武器装备 11、米粟:粮食 12:、委而去之:放弃13、域民:限制 14:、固国:巩固国防

10、 15、威天下:威慑16、得道:施仁政 17、寡助之至:极点 18、亲戚:内外亲属19、三里之城:助词 的 20、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动词“是”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四、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的意思是 施行仁政的人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3、从文中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道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4、举守城失利论证的观点是地利不如人和 运用

11、了 排比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增强语言的气势5、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理论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文章结构是总-分-总6、孟子,名 轲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主张仁政、王道。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并称“四书”7、写出孟子的名言和故事各两个。名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人心齐,泰山移。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8、写出人和的名言警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测试题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米粟 s 畎亩 qun 傅説 f yu 法家拂士 b 百里奚 x 胶鬲g二、解释一词多义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亲戚畔之 (代词 他)发 征于色

12、发于声(发出) 之 三里之城 ( 结构助词 )的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寡助之至 ( 动词到) 征于色 (从)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举荐)于 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 ( 在) 举 死于安乐 ( 因 由于) 死即举大名耳(发动)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利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是天时不如地利 (判断动词是)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今亡亦死 ( 逃跑) 过故人庄( 朋友) 亡 国恒亡 (灭亡) 故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楚王问其故(缘故)三

13、、解释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在田间、田野 2、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捣土用的杵3、举于士:被举荐狱官 4、举于市:被任用集市5、苦其心志:使痛苦 6、劳其筋骨:使劳累7、饿其体肤:使饥饿 8、空乏其身:使贫困9、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使错乱 10、人恒过:常常犯错误11、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使惊动 使坚韧12、困于心:困扰 13、衡于虑:思虑 14、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15、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6、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7、而后喻:然后人们才去了解他。 18、入则:在国内 19、出则:在国外20、生于忧患:因忧患而得以生存。 21、死于安乐:因沉

14、迷安乐而衰亡。22、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四、划分节奏并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受到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3、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15、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五、填空1、孟子认为人才是 艰苦环境 造就的,有了 艰苦环境 的磨练,才能使人 性格坚韧、顽强 ,才能 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构是:分-总 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2、本文开头列举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共同特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共同点:都

16、是出身卑微 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启示:艰苦环境能磨练造就人才。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别是什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有哪些条件? 国内要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要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8、写出与第一段意思相近的名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9、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句意思相近的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人丧失性命。)10、经历多方磨难后“增益其所不能”的事例。司马迁惨遭宫刑后愤做史记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11、归纳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从正面论证了人才的造就需要艰苦的环境;其次从反面论证了国无忧患国恒亡;最后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