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说课.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0972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说课.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李刚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着重描述了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等内容,力图使学生形成微观意识及辩证观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

2、的奥秘”,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在教室的指导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

3、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奠定了基础,而且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本课题的难点:(1)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

4、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我决定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三、学法指导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要他们真正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学法为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四、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分别是激趣设疑、交流归纳、实验探究、迁移运用、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具体过程如下:教学

5、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设疑【情景创建】【问题1】同学们走进教室,有没有什么感受啊?【问题2】湿衣服能够晾干,是冬天的衣服容易干,还是夏天的衣服容易干?【问题3】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做一个实验:品红的扩散。【引入主题】以上的一些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上述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微粒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板书】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进入情景,进行猜想,讨论并交流。分组实验,对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品红在冷、热水中扩散程度的不同。并由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听取科学家

6、对物质构成的发现,体会研究物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先猜想,再用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出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分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粒子,通过想象、类比、模拟等方式,将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与知识点的教学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交流归纳【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图像【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经过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分子、原子是一种怎样的粒子?【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水分子到底有多小呢?我们来看看一个水分子的自述,感受一下分子到底有多小。【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7、】【板书】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 分子、原子都很小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通过图像(必须放大几十万倍才能看到),以及能够闻到香味,但看不到,得出分子很小的结论。疑惑,边听、边思考,从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通过观察分析与科学事实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活动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装置改进】1、教材装置的不足:要把浓氨水倒入小烧杯中,致使在实验时较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环

8、境,损害了师生的健康。实验耗时较长、试剂用量较大。且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限,大烧杯数量不足,购买的代价比较大。2、改进方案:用医用小药瓶代替小烧杯,一次性塑料杯代替大烧杯进行实验。3、改进意义:(1)本实验设计进一步体现了“绿色化学”新课程理念。实验材料易得,既廉价又可反复使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很少,节省了实验用品,节约了经费,适于农村学校的实际。(2)实验过程中避免了氨气对学生的刺激,将污染降到最低。(3)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用时短,利于实验结论得出,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 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浓氨水酚酞溶液【分组探究】1、人员配置:

9、将学生分为四组,合作完成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探究实验。2、反馈调控: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3、引导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动画模拟】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提问】品红为什么在热水中扩散得快一些?水受热时为什么蒸发速度加快?这些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现象。小组之间归纳、交流实验现象。分组实验后,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交流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发现的新知。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分

10、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活动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1、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2、等体积的石子和沙混合。【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112,提出猜想与假设。从沙子钻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实情境里获得启发,进行联想,理解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借助生活

11、经验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提问】不同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一样呢?【探究实验】等体积空气和水的压缩【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水 空气分组实验,体验两种物质的压缩难易程度。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在学生认识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景:不同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这样安排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质疑中升华知识。迁移运用【投影】用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为什么能闻

12、到香味?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并且夏天衣服干得比冬天要快?3、一个瘪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为什么会逐渐鼓胀起来?陈述讨论结果,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总结】谈谈学完本节课你的体会和收获。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外延伸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约2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块,然后迅速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溶解后,请你猜想一下液面与水平线哪一个高?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各抒己见。课堂最后设计一个悬念,这样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研究化学的热情。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五、教学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1.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