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4465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 分析 1社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尊师传统对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大,但是这里的“师”指的是“成人之师”,“儿童之师”的情形则有所区别了,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些事实;(1)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2)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

2、、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但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住房、医疗保健福利和其他方面的福利如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都较差,尤其是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更是如此。中国的职称评定也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3)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尽管教师法颁布(1993.10.31)、实施(1994.01.01)14年有余,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不断发生,时有耳闻。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2.职业因素(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jue 绝)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但是

3、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但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而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很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模糊,角色(jue 绝)冲突也常常被教师体验到。早在1984年就有专家指出教师角色冲突的两个最主要的来源:人们期望教师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但教师又缺乏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自主权;教师有维持纪律的责任,但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权威做到这些。根据在学校的调查和研究,教师的角色冲突还有以下几种类型;社会对教师职责的高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与现实社会中教师的经济地位

4、、职业声望等的矛盾造成的角色冲突;教师所承担许多拉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与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冲突,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以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教师的边缘地位造成的冲突。如学校中的副科教师常常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这与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相冲突。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此外,教师的角色过度负荷也值得重视。目前,班级容量越来越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每个家长都希望教师重视他们的“独生子女”,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

5、度负荷。(2)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儿童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国外有些研究曾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缺乏社会支持的知觉有很大的关系。(3)职业的高压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

6、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所以有人将教师职业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4)其他因素。目前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自主权太小,教材、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都不由教师决定,学校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只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顾教师的个人需要,管理手段简单机械。 3、教育高标准在素质教育的春风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历史,但“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却依然紧套在教师头上,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还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

7、4、个人因素 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有:(1)人格因素。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教师中的外在控制源者,即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而是由外界控制的教师比内在控制源者更难应付外界的压力情境或事件,因而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差。(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死亡、离婚),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种调整时期,心理问题容易发生。尤其是进入一个人生阶段到另一个人生阶段的过渡时期,如艾里克森等提出的中年危机时期,个体需要对自己、家庭及职业生活作出再评价,这些很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个体的自尊、婚姻关系以及对工作的忠诚和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