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4502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习与生活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王俊年(天祝县旦马乡初级中学 甘肃 武威 733200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教师应该要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中,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2、一、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迅速聚合,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比如“绝对值”概念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在同一车站的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反方向行驶同样的路程,收取同价的车费”的问题,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从而直观

3、形象的引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绝对值的定义。数学知识往往较枯燥,教学中融入情境问题,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将知识赋予生命力,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一进入教室教师就说:“甲型HINI流感爆发初期,某人听到消息后一分钟内用手机发短信传给两个人,此两人在一分钟内每人又分别转发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小时能传遍多少人次?”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纷纷议论,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这一情境问题架起了一座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通过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也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二、借助“生活经验”

4、学习新知借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或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例如,在讲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时,我用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上各种颠簸沉重的声音和轻快的声音,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的前进,并指出这是“圆”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教师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有这一特殊的性质,之后把这些特殊的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制造了圆形轮子。由此,学生也体会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道理。三、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实践是能力的基础。数形知识也只有通

5、过实践,才可以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找准每个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让学生认真阅读下列对话。小明: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营业员:小朋友,你10元钱买一盒饼干还有余额,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一盒

6、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两样东西请拿好!还要找你8角钱。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必要时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图文并茂)。这样的生活素材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四、回归“生活实践”应用新知数学既然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回归生活,使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在学习了同类项后,教师可拿出

7、一小袋硬币(分别为1分、2分、5分的若干枚),先让同学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分别有多少个1分、2分、5分的,然后让学生明白把相同的硬币放到一起的过程就是合并同类项,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也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是贴近生活找数学,使数学源于生活;二是给数学找个“原型”,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模型;三是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四是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五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使学生“课内有所学、课外有所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作者简介: 王俊年、男、1985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高师数学系,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天祝县旦马初中教导主任,数学教师。有两篇作品在天祝教育上发表,多次被教育辅导站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在天祝县教育系统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2009年5月辅导的学生杨月林在全国初中数学竟赛中获三等奖,9月获天祝县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称号。通讯地址:甘肃省天祝县旦马乡初级中学。联系电话138305056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