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7782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有效设问水平的课堂观察发掘自己的潜能一、主题分析的背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多更新,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这个方面有所突破,但因为我城区是典型的农村城区,90%的初中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功底相对比较差,在学习使用思想品德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特别是在课堂设问这个关键环节上,往往都是由老师事先提出问题(挖好“陷阱”),然后由学生被动来回答的教学模式,即使有集体回答和个别提问的形式,课堂气氛有时也比较活跃,但学生根本无法深思,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用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维,不

2、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设问”存有的问题,为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需要思考如何设问、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培养学生有效设问水平,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动学生知识内化,学会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二、主题目标的界定培养学生有效设问水平是指教师根据本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从思想品德课设计问题的三个维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实行思考分析,自己提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3、,并且能自己解答问题(即“会问会答”或“自问自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理解知识,从而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三、主题目标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为了了解本城区初中学生有效设问的状况,我在邕宁区民族中学七年级两个班107个学生实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2.9%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主动去学思想品德课,79.44%的学生希望老师“满堂灌”,绝绝大部分学生“想问”的欲望并不高。68.22%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提问过,73.84%的学生没有勇气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学习思想品德课,绝绝大部分学生“敢问”的勇气不够。80.3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水平自己设计问题,绝绝大部分学生

4、“能问”的信心不足。面对一个社会热点时政的背景材料,52.34%的学生没能设计出一个问题,23.36%的学生设计出的问题要么与背景材料无关、要么与教材知识无关,75.7%的学生“会问”的水平不强。63.55%的学生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不经常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76.64%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是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水平,没有给学生提供“设问”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降低了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动力,制约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拓展,影响学生准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四、主题目标所依托的课堂。【执教者】邕宁区民族中学 石莉兰老师【教学对象】邕宁区民族中学七年级(11)班【教

5、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发掘自己的潜能【解读理念和学生】解读理念:追寻情感体验、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养育人性的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轻松地理解人有巨大的潜能并且是能够发掘的。在活动中体验潜能激发的快乐感,从而激起学生想要持续开发自身潜能的积极性。解读学生:进入中学后,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持续对自己实行重新审视。如: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水平、价值、责任如何?等等。理解潜能是理解自我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存有着巨大的潜能,但学生对自身潜能缺乏充足的理解,有必要加以准确的引导。【目标内容

6、】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理解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理解、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开发自我潜能,树立持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水平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到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潜能是能够被发掘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掘潜能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发掘自己的潜能。【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境体验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景体验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人物事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发掘

7、巨大潜能相关的事实材料,了解发掘潜能的方法。点评:充分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制订的教学重难点把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安东尼。罗宾,世界第一潜能激发大师的视频。安东尼罗宾:美国人,26岁时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生活一团糟,前途暗淡的小伙子。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如今,他是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是世界名人、国家领导的教练,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百度搜索)教师设计问题提示:1.看完了视频,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8、啊?(“是什么”)2.是不是名人才有潜能呀!为什么?(“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并自主发言。教师总结: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是可以发掘的。并不是名人才有潜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都有巨大的潜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发掘自己的潜能。点评:导入案例的选择是国际出名的人物,紧扣课题,有利于生动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这则材料的设问是由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七年级新生在自己设计问题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教师在备这节课时就考虑到问题设计的层层深入:教师设计设问题课本设计设计问题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重点)。(二)师生互动课堂活

9、动一:潜能初体验1.计时拍手,对比实际拍手次数超过自己所想次数,让学生体验潜能是潜在的能力,未被人们发现和开发。2.潜能事例一: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思第文,靠轮椅代步已二十年,他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借酒消愁。但有一天,他从酒吧出来遭到三个劫匪抢劫,他的反抗惹怒了劫匪放火烧他的轮椅。他为了求生,情急之下赶紧站起逃跑,完全忘了自己残疾的事。当他脱离险境后才惊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了。3.潜能事例二:课本P51课本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提示:1.什么是潜能?(“是什么”)2.你相信人真有这么大的潜能吗?为什么?(“为什么”)点评:通过拍手小活动、美国人思第文、课本P51的例子让学生

10、切身体会,人有潜能,只是常常被人们认为做不到而未被发现,引导学生理解潜能的含义既未被人发掘或未被发现的能力。多媒体展示两段材料和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材料和图片结合课本知识设计问题。材料一:科学依据:人脑的结构特点,使它的信息储存密度非常大,比电子计算机容量高一百倍。有人估计,在一生中一个 人的大脑,可容下5亿本书的知识。即使一个人用其一生的时间和所有的精力学习,大脑也永远装不满。材料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死时曾表示愿意将大脑捐献出来供人们研究。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爱因斯坦的大脑使用还不到全部的10%,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大脑使用都不到10%,根据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

11、部开发,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拿14个博士学位,将百科全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的阅读量可以达到美国图书馆藏书量1000万册的50倍。材料三:展示一组图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分析教材文本,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和图片,从思想品德课设计问题的三个维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思考分析,自己提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且能自己解答问题(即“会问会答”或“自问自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思考并自己设计问题)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问自答):1.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是什么”)得出结论:人的潜能是巨大的2.人的潜能有哪几个方面?(“是什么”)语言智能、数理逻

12、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主要是指数学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包括抽象的归纳推理、关系辨别等数理运算和推理思维的能力。例如科学家、数学家、律师、法官、侦探、工程师等皆具备这种能力。 空间智能。主要是指辨别、记忆物体的空间关系能力,体现在对与空间关系的再认、图形的操作及对线条、形状、结构等空间关系的敏感性上,一般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等具备这种能力 教师小结:通过对上面图片的分析,我们了解人的潜能有七个方面。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掘潜能呢?播放视频:江苏卫视挑战不可能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发掘潜能

13、的重要性。3.为什么要发掘人的潜能?(发掘潜能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发掘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点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人有巨大潜能的材料、图片、江苏卫视挑战不可能栏目视频),让学生根据情境从思想品德课设计问题的三个维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思考分析,自己提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并且能自己解答问题(即“会问会答”或“自问自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理解知识,从而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有了教师这样的铺垫,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自己设计了几个问题:1.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是什么”);2.人的潜能有哪几个方

14、面?(“是什么”);3.为什么要发掘人的潜能?(发掘潜能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并且由学生自己作答和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至少有7个方面的智能,教师再把人的7个方面的智能跟各行各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人的潜能与未来的职业有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激发潜能的重要性。活动二:潜能大搜查 1.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潜能。通过出示参加挑战不可能的选手的图片,再加上两个小活动“比谁记得快”“看出多少张人脸”的小活动。2通过填写学案1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潜能和特长的关系。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有待开发学生参与活

15、动并完成学案的第一题,并展示自己可能具有的某方面的潜能以及已经看到的特长。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潜能需要我们用心发现通过活动,通过填写学案1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特长和潜能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达到七年级心理健康的教学目的。活动三:潜能来开发通过创设情境、故事启发、请本班美术教师介绍激发潜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了解如何开发人的潜能?(课本已经设计好的问题:如何激发自己的的潜能?)1.创设情境,让学生现场体验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良好状态。引导学生找出激发潜能的第一个方法: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例子:我感觉一天比一天好,我的身体很健康,学习很顺利,我很快乐。2.

16、你说我说,设计更好的自我形象。引导学生找出激发潜能的第二个方法: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3.请本班美术教师介绍激发潜能的第三个方法:在实践中激发潜能。点评:这一环节教师紧扣教材,选取恰当的材料,既能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又能体现师生互动,体现了思品课贴近生活的课程特点。因为这个内容教材中已经设计好了问题,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的设问,创设情境、教师以身说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发掘人的潜能?(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再到学生个人的外在形象,再到学生的个人实践,可以说是从内到外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侧重于知识的答疑解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

17、悟理解能力。活动四:潜能开发我快乐做游戏。40秒内看谁写的快,写的多(学案3)、口字加两笔可以写出多少个汉字?挑战观察力请跟我做。潜能开发我实践:由学生自己结合刚才所学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设问维度对本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整合展现出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思考并整合如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什么是潜能?P51相关链接2.如何认识人的潜能?(巨大的;多方面的;有待开发和利用。P51-523.人的潜能至少有哪几个方面?P52第1段4.潜能的重要性是什么? P52第3段为什么要开发潜能?P52第3段1.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2.激发潜能的途径有哪些?3.激发潜能,我们可以怎么做

18、?P52-53 点评:通过做游戏、口字加两笔写出多少个字带领学生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体验发掘潜能的快乐。通过让学生自己结合刚才所学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设问维度对本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这种做法很有特色,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也是学生自己发掘自己潜能的一种生成过程。【板书设计】发掘自己的潜能一、认识自己的潜能(一)潜能的含义(二)潜能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有待开发和利用二、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一)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二)设计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三)在实践中激发潜能点评:板书环节的设立,有利于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节内容,理清思路,盘点

19、收获,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这无论是在思想中还是在行动上,对初中学生都是一个督促。五、授课教师对主题课例的教学反思(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大量的例子、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潜能的含义、表现、重要性,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这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特别是要按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实施教学。本节课我注意从社会时政、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合理地选取相关的教育资源。所选案例都是符合学生特点,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师生互动课堂的潜能初体验、潜能大搜查、潜能来开发、潜能开发我快乐四环节的设计由体验、认识、方法到我开发、由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所用材

20、料、图片、视频有国内、国外、教师、学生自己等经历,设计问题从三个维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剖析解答,让学生懂得潜能的含义、表现、重要性、发掘的方法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也试图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创设了两个情境让学生“自问自答”,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去思考、去设问、去解答,尽管学生设计的问题不是很完整,但从培养学生“会问会答”能力角度是可行的。(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在于课上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尊重了学生,让学生有课堂主人的感觉,通过“自问自答”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较成功地体现了学生“

21、会问”能力的培养。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的作用,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体现课堂的高效。(四)理想课堂今后努力的方向结合前面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结合其中我发现的问题,我觉得要实现一节理想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学:1.加强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新课改理念强调的就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

22、学生“有效设问”的能力。总之,要想真正培养学生“有效设问”的能力,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到的,而是从初中学生第一节思想品德课开始,必须坚持每节课都这么开展,才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评:本堂观察课的优点:一、本节课的优点:(一)这节观察课堂,从整体上看,采取了一个激趣导入、五个活动环节、一个板书设计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拍手小游戏、科学研究数据、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和挑战不可能、潜能大搜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潜能是可以被开发的;通过学长和美术老师等两位嘉宾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通过“口”字加两笔及享受发现潜能的快乐等活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开

23、发自我潜能。由体验、认识、方法到我开发,由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过渡衔接比较自然。由此可以看出,石莉兰老师在整体构思上下了功夫,付出了心血。(二)从细节选材和活动上看,石老师选取了多幅图片、多段材料,并进行了两次师生的经验介绍活动,两个游戏小活动,一次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回答问题的活动,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和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导课中,用“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的材料”开课,抓住了学科的知识点,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可见,石老师在选材上,遵循了“好中选优,力求选取为新知学习服务的素材”这一原则。(三)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本节观察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从整节课堂可以看出石老

24、师始终没有忘记一个思想: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一切环节都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无论是开课环节,新知识学习的五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四)从整节课看,有两个亮点:一是注重人文性。在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式,内心世界的塑造作为课程的核心和主要方向,这充分体现了人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本节课的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在这些方面:首先,在体验中感悟事理。比如,教师开展的计时拍手游戏,让学生体验了潜能是潜在的能力,未被人们发现和开发的,每个人都自己的潜能,都有存在的价值;通过出示参加挑战不可能的选手的图片,

25、再加上两个小活动“比谁记得快”“看出多少张人脸”的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潜能需要我们用心发现;通过跟我做、口字加两笔写出多少个字带领学生感受发掘潜能的快乐。其次,正确的思想导向性。石老师通过邀请学长和美术老师等两位嘉宾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引导学生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次,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从学生座位的组合,组成小组学习课堂的形式,就能体现这一点。第四,把情感目标作为本节课的落脚点。在这堂课中,石老师引入了不少的案例,设置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收获。上述四个

26、方面,无不传递了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二是注重实践性。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石老师在五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小游戏、体验情境、设计问题等活动,体验和认识潜能、学会激发潜能的三个方法、体验发掘潜能的快乐,使学生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无障碍的理解,这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二、本节观察课值得探讨的地方:1

27、.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在分析人至少有7个智能的内容时,花时间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邀请学长发言的时间过长,在第五环节给学生设计问题计划用时6分钟,实际只给了3分钟。这影响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整合,也影响教师培养学生“有效设问”能力的效果。2.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机会少。由于有不少老师随堂听课,加上临时换座位组成小组学习课堂,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点紧张,思维受阻,不敢大胆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安抚不是很到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少,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少,学生思维得不到最有效的开发。3.结合主题的教学材料较多、也比较抽象。课堂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人有巨大潜能的材料、图片、江苏卫视挑战不可能栏目图片等,这些材料比较多。七年级学生根据这么多材料进行概括总结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材料取舍的方法还没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